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路基排水及控制地下水位问题是我国公路隧道采用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一大挑战。通过对我国公路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及隧道路面病害现状的调查,对现有路面防排水研究以及隧道内防排水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提出隧道内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体系防排水理论,主要包括:1)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体系的拟定原则;2)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防排水系统结构形式辛口材料。结合依托工程,给出了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指导方案。研究成果对于重庆市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的建设及养护,提高隧道路面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及服务水平,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公路隧道运营的安全与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路基排水及控制地下水位问题是我国公路隧道采用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公路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及隧道路面病害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隧道围岩地下水贫富状况定性分级方法。通过对现有路面防排水研究以及隧道内防排水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隧道内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体系防排水理论,主要包括:(1)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体系的拟定原则;(2)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防排水系统结构形式和材料。结合依托工程,给出了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指导方案。本文研究成果对于重庆市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的建设及养护,提高隧道路面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及服务水平,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公路隧道运营的安全与综合效益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淳  吴彦 《公路与汽运》2010,(4):235-238
介绍了路面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原理及计算方法;以湖南省澧常(澧县东岳庙—常德)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为例,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对沥青砼路面和水泥砼路面二种路面结构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沥青砼路面结构在寿命周期内具有更低的等额年费用,是总体更节约的路面方案。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7,(9)
为系统地掌握我国有关隧道路面设计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通过调查现有隧道存在的病害,评述隧道基础支撑条件和环境条件对隧道路面相关性能的影响,收集了以材料为基础的隧道路面结构组合类型。结果表明:隧道路面水泥混凝土磨光现象较多,隧道路面设计一般只考虑结构厚度和材料模量,提高基岩模量、基层厚度可使路面结构更稳定;隧道路面内部温度差远小于计算得到的临界温度差,设计时可将缩缝间距增加一倍或更长;结合不同材料的特性,通过特有的结构组合可实现抗滑、阻燃、降噪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公路隧道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隧道路面结构的特点及隧道内特殊气候环境对路面结构的要求,对目前国内外公路隧道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和优缺点作出了分析和总结,介绍了隧道内路面结构的施工特点,并针对目前公路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现状,提出了今后隧道路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上海地区越江隧道的实况,分析隧道路面的功能要求与技术特点,进行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将温拌技术、沥青阻燃技术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技术集成应用到隧道路面中,确定防水粘结层材料组成和水泥混凝土界面处理标准,提出了隧道路面推荐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高岩温会降低隧道衬砌结构的稳定性并恶化施工环境,在隧道结构中设置隔热层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分析隔热层对衬砌温度的影响,基于隧道径向及轴向二维轴对称的围岩温度导热模型,引入第三类边界条件和莱维级数法推导得到隧道围岩温度分布的分析解,计算结果与已发表文献数据一致。以高黎贡山越岭段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分析影响衬砌内外表面温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分析解不仅能够方便地量化不同隔热层敷设方式对衬砌的降温效果,还能确定不同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条件下衬砌内外表面温度及其梯度与隔热层导热系数之间的连续变化关系,例如对流换热系数取0. 25 W/(m2·℃)工况下,采用夹心式敷设方式时衬砌平均温度比贴壁式低了约1. 6℃; 2)当对流换热系数较大时,隔热层导热系数减小对降低衬砌内外表面温度的作用减弱,表明洞内通风条件较好时选择热阻较小的隔热材料也能满足隔热要求。  相似文献   

8.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中国第一条外海深埋沉管隧道,拥有其他隧道中不一样的特点及施工难点,在路面设计过程中,应从众多的因素中找到制约路面的边界条件进行针对设计。文中主要基于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路面方案设计过程中所经历的初步设计、深化设计等阶段,通过持续对沉管隧道运行机理的认知和理解,参考国外类似的工程及行业内的发展状况,综合比选采用了适合于该工程的路面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沉管隧道复合式路面既有设计指标存在的不足,建立沉管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并分析层间剪切指标、管节接缝位置拉应力指标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沉管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中需对管节及节段接缝处进行专门处治,严格控制轴向位移影响,并采用管节接缝位置沥青层拉应力指标进行结构验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沥青层中埋入热管后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桥面板上、沥青层下埋人热管可以起到桥面防冰作用.当埋管间距为350 mm、管内介质温度高于30℃、气象温度-2℃下,能满足矮寨大桥桥面不结冰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隧道路面出现渗、冒水现象的分析,提出了路面防水的技术和措施,并在几座隧道中应用实施效果良好,为今后隧道路面的防排水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隧道路面出现渗、冒水现象的分析,提出了路面防水的技术和措施,并在几座隧道中应用实施效果良好,为今后隧道路面的防排水设计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土力学流固耦合计算理论,采用ABAQUS大型分析软件,建立了富水隧道复合式路面三维有限元等效模型,分析了不同防水层方案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路面结构处于全厚度均受到水入渗时,防水层设置层位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有效发挥防水层减少孔隙水压力的作用,路面结构上部宜从路表便开始阻止水的入渗的"早防水"、下部结构则宜采取尽早(调平层)铺设防水层的"深防水"策略。最后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从密实性面层、改性沥青碎石封层、调平层顶面防水、隧道仰拱防水等方面提出了富水隧道复合式路面的防水层设置对策。  相似文献   

14.
满新耀  王强林  吴迪 《中外公路》2019,39(4):196-199
为改善桂柳高速公路隧道路面的防滑性能,提出在隧道原水泥路面上进行薄层环氧罩面(MRS)的改造方案,并跟踪观测工程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对隧道路面进行薄层环氧罩面改造后,路面防滑性能得到明显提升,薄层环氧面层与原水泥路面黏结性能良好,交通事故数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针对立交隧道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工程,提出采用地质敏感度方法对该复杂工程进行研究。将国内十一省市上百座已建/在建的浅埋隧道或隧道浅埋段近似为立交隧道工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大量数值模型计算,得出了不同埋深、不同地质条件下立交隧道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不同地质敏感区的敏感度阈值及相应的层厚阈值,针对敏感度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结构适应性方案,并进行适应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成果与实际相符。此外,利用隧道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结构适应性措施,并验证了结构适应性措施的效果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高寒地区修建的高速公路隧道越来越多。因为隧道进出口路面积雪结冰而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隧道路面的融雪化冰问题日益成为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发热电缆系统作为融雪除冰一种新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依托在建兰州至郎木寺高速公路晒经滩隧道,建立了发热电缆融雪化冰的试验段,通过对隧道内温度长期持续测量,探讨了发热电缆系统最佳设防长度;对试验段表层和内部的温度分布变化进行监控,探讨了甘肃省甘南地区沥青混凝土道路铺装发热电缆的功率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最佳设防长度为60m,外界气候条件(尤其是气温)是影响发热电缆融雪化冰效果的主控因素;使用反热毯可以大大提高发热电缆系统的工作效率;通过动态功率控制,可以实现不同降雪条件下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融雪化冰要求。  相似文献   

17.
芦家山1号隧道的防排水设计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文章介绍隧道初期支护设置环向排水半管,隧道路面下设中心排水管,初期支护和二衬问敷设土工布及防水板等防排水设施及其材料的控制和检查、施工工艺和注意安全事项。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19,(10)
以某顶管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大直径浅埋顶管隧道邻近桥桩施工对道路路面及桥梁桩基变形受力的影响,并研究袖阀管地表注浆加固与桥桩加固措施对路面沉降及桥梁变形的控制效果,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顶管隧道施工对桥梁桩基变形及受力影响较大,施工引起桩基向隧道发生侧移,且桩身上部位移要大于下部位移,靠近隧道的桩基易产生较大的侧移与桩身拉应力;未采取辅助措施下隧道施工引起的路面沉降、桥梁桩基变形及应力远超过规范允许值,危及道路及桥梁结构的安全,需采取有效的施工安全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承高速公路地处坝上,坡度大。经过对河北省典型路面结构调查分析,结合原路面结构设计,对主线路面结构、长大下坡段路面结构、隧道路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可行性技术方案及经济分析,为建设单位路面结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路面结冰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面结冰显著降低了路面抗滑能力,极易诱发交通事故.路面结冰自动监测和及时预警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冰监测技术主要依靠各种类型的结冰传感器实现结冰的感知和预报.目前结冰传感器主要有光纤式、电学式、机械式、红外式等不同类型.对各种结冰监测技术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这些技术在道路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