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新能源汽车打破了传统的汽车燃料的限制,使得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方面,其关键技术上的难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文章对新能源汽车三大关键技术及其难点作了简要分析,旨在为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困境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能源汽车已经被我国列为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环保问题和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如何突破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困境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车成了必然的选择。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以及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致力于开发清洁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整个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目前世界上5种新能源汽车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指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问题,建议政府应大力扶持,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行业和国际间合作,使新能源技术发展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结合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国内乘用车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得出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潘汉荣 《时代汽车》2024,(2):177-179
新能源汽车具有环保、节能的优势,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巨大。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工作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技术进行探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汽车实用技术》2012,(4):21-21
2009年我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受到前所未有关注。自此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政策措施,试图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不过,3年下来,尽管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推广投入了巨大财力,但新能源汽车并未能真正走上商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个人用户购买和不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给出了对策建议,明确充电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旨在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更加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必须做好技术经济分析工作.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使得全球汽车工业纷纷陷入困境,面对困境,国内外汽车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现状有清晰的了解,对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种类进行了介绍,着重叙述了各类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研发和应用情况,最后,就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郑伟 《天津汽车》2011,(10):19-21
在日趋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等外部压力和传统汽车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下,汽车工业面一临着严峻的挑战。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种类及特点,分析了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认识,对新能源汽车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对其发展趋势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1.
《时代汽车》2008,(6):82-83
伴随着中国汽车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大商用车企业今年的重头戏。2008年,福田欧V、红岩天然气重卡、南京依维柯宝迪零排放电动车陆续登场,显示出了中国车企在节能减排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之一,节能减排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面临的挑战。同时中国要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不可逆的。本文通过分析补贴退坡及外资股比放开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影响,阐述了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从人才端,基础设施端等方面着手,为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国卿 《天津汽车》2009,(12):15-16
面对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主打产业,文章阐述了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前景广阔,可真正要走向市场,当务之急需要解决消费政策和完善服务网络等4大问题。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也符合我国的国情,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唯有如此,汽车业才能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碳中和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考虑,汽车产业能源结构如何从传统化石能源逐步向氢能、燃料电池等非化石能源转变是当前行业面对的挑战,将会改变整个行业形态。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基地,如何在本轮碳中和革命中引领行业变革,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着眼于重庆市汽车产业升级路径,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不同层面深入探讨了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剖析了存在的核心问题,相应地从政府政策、企业战略、技术创新方面给出了对策,为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和布局,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黄生伟 《时代汽车》2021,(7):115-116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体系的高速发展,汽车普及范围随之拓宽,销售量也呈现每年递增的态势。但是汽车销售量增加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如,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以及交通拥堵等等问题,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汽车行业也逐步调整和改进了技术研究方向,将环保理念逐步渗透于汽车产业研发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这为推进汽车变革、促进汽车领域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实际情况予以分析,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在世界中占据重要位置,所以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中国、融入国际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文章从多个角度出发,首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的挑战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亮 《时代汽车》2008,(4):44-48
这是一家在中国汽车发展史留下浓彩重墨的企业:几乎与一汽同时推出中国最早的自主品牌轿车;自主研发的多款轻卡车填补中国汽车工业的空白;生产的吉普车曾风靡大江南北。作为县团级官员的标准坐驾;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其产品一度垄断了高端越野车市场……然而。这样一家在中国汽车行业举足轻重的企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却渐渐失去了光彩。近几年。一场加速内部资源整合,实现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战役”,在这家企业悄然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汽车产业是原油消耗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共识。文章深入研究了国内外能源发展现状,从能源供给安全、能源运输安全、能源消费安全和能源环境安全等方面分析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以发展新源汽车优化能源消费革命为突破口,推动能源生产革命和能源技术革命,综合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使汽车销售量大大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导致环境恶化问题愈发严峻。面对此类问题,新能源汽车不断衍生,且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然成为现代汽车制造业所研发的核心项目。为更好的诊断新能源汽车的故障,我们可将电子诊断技术应用其中,以便更好的开展汽车维修工作。对此,文章就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展开了科学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0月,国务院常委会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作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销售、维修等市场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为案例,研究将BOPPPS教学模式有效的结合到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可望有效解决学生对课程兴趣低,学生课程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好的问题,并继而推广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其他课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新能源汽车的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关乎民生,更关乎国家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十分迅速.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研发时间相对较晚,故此,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正确认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在改革与创新中抓住发展契机,完善行业发展结构,可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强化对核心技术的深入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