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汽车产业“新四化”和国家工程教育“新工科”背景下,结合工科专业探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培养科学基础厚、创新能力高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是推动高校“新工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服务汽车产业快速变革的有力保障。为切实有效实施创新实践教育,中北大学结合现有汽车专业从搭建实践体系和构建育人模式两个方面入手,对“新工科”下的创新实践模式进行探索。首先,整合汽车类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和学科竞赛,以学生兴趣社团为抓手,以科技竞赛为导向,以开放实验室为基础,搭建创新意识培养到创新能力训练循序渐进的“123”创新实践体系。其次,为保障该体系高质量运行,结合汽车类专业学生具体学情和学科竞赛实践特点,探索贯穿本科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依托该体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均可得到显著提升,在动手实践、升学就业、竞赛获奖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经实践和数据证明该创新实践体系切实可行,且有较好的实践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文化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中等应用型人才。《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如何使这门课程的教学适应企业的需要,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通过对目前实施的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认为制定并实施相配套的教学计划,设计科学合理的分流方案,兼顾办学效益和特殊专业的处理,有助于充分发挥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的优势,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为此,上海城市科技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于2015年9月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试点,开启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推进校企双主体一体化育人的现代人才培养新模式。早在2005年,我校就已积极开展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关系良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推进护理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护理专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临床服务,本院在护理专业的本科教学改革中,以培养具备较强实践专业能力及良好护理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专业型人才为目标,从而提高他们的基本护理实践操作技能和护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进专业建设规范化,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改革要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做到学以致用。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建  相似文献   

7.
周莉  陆骥 《中国电动车》2012,(9):103-105
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IT专业人才;IT专业具有应用型、实践性的特点。要提高IT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重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其中实践课程案例的设计需要遵循七条原则。  相似文献   

8.
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突出专业技能培养,把学生培养成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本行业中各种技术岗位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9.
胡杨城 《时代汽车》2023,(7):107-109
随着教育工作的持续优化创新,各级职业院校也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工作,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职业院校要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背景下,在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等环节,积极融入劳动教育,以持续、长期的劳动教育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主要探究了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堂管理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教育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的资源整合,培养出一流高职人才,高职院必须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的改革,特别要加强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构建一套科学、高效并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能应用型人才,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步伐,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培养、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也在发生着重大变革,高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是实现培养“德技”双高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必然之路,因而高校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文笔者研究发现当下我省较多高校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基于实际调研研究提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汽车专业教师如何处理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课堂是专业教学的主阵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孵化器,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保障产教深度融合,刻不容缓。课堂模式改革是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突破,在当前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本文就我校汽车等相关专业课堂模式改革进行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3.
王琳 《中国电动车》2006,(12):56-57
实践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加强实践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对实践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实践教育比实践教学内涵丰富得多。实践教育既存在于第二课堂也存在于第三课堂,它更强调在实践中进行素质、能力和人格的培养,更强调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指出要根据现代工程的特点,以大工程的视野定位实践教育改革,要将实践教育改革与学校的定位结合起来,实践教育要具有特色,从而才能将学生的被动实践变为主动实践,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1办学思想的改革中职汽修专业的办学目标是教育人、培养人,为学生服务,向汽车行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基于结构性改革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优化的原则就是要把强化服务意识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核心要素,通过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采集毕业生工作信息,加强职业理论教育和跟岗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能缩短适应周期,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定期完善。  相似文献   

15.
黄丽娟 《中国电动车》2009,(12):105-106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的专业人才,我们教师应注重提高教学与实践,积极实施创造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探究1+X制度下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的变革策略。首先分析了1+X制度的背景与内容,指出其对中职汽修专业教育的意义;进而探讨了1+X制度下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即课程设置的适应性挑战、师资队伍的能力培养挑战、教学方法与资源支持挑战、学生职业规划与跨课程学习挑战以及校企合作与实践机会方面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加强课程整合与设计创新、加大师资培养与专业发展、提升教学方法多样化创新、强化学生职业规划与跨课程学习指导、扩大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增加实践机会等变革策略,以适应1+X制度下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朱兵 《时代汽车》2020,(1):33-34
汽车教育专业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占地。将“工匠精神”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结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本文将对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技能型汽车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探析,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并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现状,指出两者之间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要实现更好的互动,需要进行教学理念、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平台等方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欠发达地区高校信息管理专业要立足区域特色设计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建立合理的理论知识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推行"双师"制度等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群要围绕国家发展需求培养人才,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校企合作布局、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库打造、学分制改革探索、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探索专业群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这对培养商科学生数字素养、满足行业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介绍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进一步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