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所谓燃气汽车是指用可燃性气体代替汽油和柴油作为燃料的汽车。根据汽车情况的不同,燃气汽车可分为单燃料汽车、双燃料汽车和混合燃料汽车。单燃料汽车指仅使用代用燃料的汽车;双燃料汽车指可以在汽油/柴油和代用燃料之间进行转换的汽车;混合燃料汽车指同时使用一种以上代用燃料的汽  相似文献   

2.
车言 《汽车运用》2001,(5):17-18
所谓燃气汽车,是指用可燃性气体,如甲烷、乙烷代替汽油和柴油作为燃料的机动车.根据汽车使用能源情况的不同,燃气汽车又可分为单燃料汽车、双燃料汽车和混和燃料汽车.单燃料汽车是指仅使用代用燃料的汽车;双燃料汽车是指可以在汽油、柴油和代用燃料之间进行切换使用的汽车;混合燃料汽车是指同时使用一种以上代用燃料的汽车.  相似文献   

3.
为了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本文探讨了醇类燃料作为汽车代用燃料的可行性,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醇类燃料的理化性质,分析了醇类燃料的发展前景。研究表明,醇类燃料代替传统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不但燃烧清洁,而且来源丰富,是理想的石油替代品。醇类燃料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是加快新能源开发、克服能源消费制约、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车辆的燃料经济性标准是控制交通运输工具燃料消耗量和限制CO2排放的最有效方法。目前世界各国都有具体的燃料经济性评价标准,各国根据自身的道路条件不同,制定出燃料经济性标准,并且是适合于本国的燃料经济性标准。其中以美国、欧洲、日本的燃料经济性评价标准最具有代表性,文章将重点对上述主要国家的燃料经济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中国汽车燃料经济性评价方法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5.
甲醇作为重要的车用替代燃料之一,也需要测量和计算燃料消耗量。我国已发布非醇类燃料《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试验采用甲醇汽车通过底盘测功机检测C0,CO2,HC排放量,根据碳平衡法原理得出甲醇燃料消耗量数学模型。计算燃料消耗量以及甲醇与汽油当量的体积比,并通过体积比直接将排放检测报告中的数据转化成甲醇燃料消耗量。实现了燃料经济性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车用甲醇燃料的资源可行性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车用甲醇燃料及甲醇燃料汽车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对比分析汽油和甲醇燃料使用费用的基础上,对甲醇用作汽车燃料的资源可行性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推广及应用甲醇燃料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准确检测并计算出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真实的燃料消耗量,需要检测动力电池处于充电和放电为零时的实际燃料消耗量,或者把检测出的电能消耗量转化成燃料消耗量.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工作时,其燃料消耗量分汽油燃料的燃料消耗量和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检测汽车的碳排放,用碳平衡法计算燃油消耗量;第二部分通过检测电量平衡值,用电能消耗量修正系数,计算出电能转化后的燃料消耗量.这两部分相加,即得出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修正后的燃料消耗量,即电量平衡值为零时的燃料消耗量.此燃料消耗量是真实的数据,为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燃料消耗量的评价以及用户购车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清洁能源汽车的开发动向—燃料电池汽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是燃料电池。燃料是池按燃料供给方式可分为直接氢燃料电池,改质燃料电池和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指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满足汽车对燃料电池的各项要求,介绍燃料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研究开发动向及今后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柴油机燃用柴油、天然气制油GTL燃料及GTL-柴油混合燃料(GTL燃料体积分数分别为10%和20%)的外特性、负荷特性和ESC十三工况试验,研究了柴油机燃用GTL燃料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燃用柴油相比,随着GTL燃料比例的增大,柴油机排放逐渐降低.燃用GTL燃料时的外特性功率和扭矩与柴油相当...  相似文献   

10.
由于能源紧缺、污染严重,1997年经国务院同意,由13个部委成立了国家燃气汽车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提出了要根据当地气化燃料资源情况来开发代用燃料汽车,并以城市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作为推广代用燃料汽车的潜在用户,以双燃料汽车作为重点,支持以国内大型骨干汽车制造厂进行代用燃料汽车的开发和生产。 由于我国代用燃料汽车发展较晚,再加上我国还未制订代用燃料汽车的系列标准、法规和优惠政策。所以除部分地区发展较早外,很多省、市还处于代用燃料汽车研究和试验阶段。从90年代开始,我国加快了代用燃料汽车的研究和开发,一些骨干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