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定义及其评价指标,结合清连高速公路碾压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开展了影响碾压贫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因素的试验研究,优化了配合比。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机制砂和天然砂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级配不变的条件下,利用机制砂和天然砂分别制备了C50、C55高强混凝土,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变形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天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水渗透能力均优于机制砂混凝土;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后期体积变形性优于天然砂;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不适用于高强机制砂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路面基层碾压贫混凝土工作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碾压贫混凝土是一种超干硬性混凝土,其应用于路面基层的工程实例较少。笔者基于混凝土流变学分析,结合"清连高速化改造项目"开展了路面基层碾压贫混凝土工作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探讨了混凝土水灰比、水泥浆数量、砂浆数量、粉煤灰掺量、砂率、骨料特性、搁置时间、振动方式等因素对拌和物工作性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工程实践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试验配制了坍落度大于200 mm的C60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分析了5.1%、10%、15%三种不同石粉含量和掺加10%粉煤灰对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探究了石粉和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石粉含量在10%左右,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性能达到最佳;掺加10%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而对强度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箱梁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配制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安徽界阜蚌高速公路阜蒙新河特大桥工程,研究C50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制备、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和长期耐久性。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I级粉煤灰,不但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而且可改善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6.
巴东长江大桥主梁C60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巴东长江公路大桥预应力主梁施工,研究了粉煤灰、矿粉对C60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变形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量粉煤灰或矿粉运用缓凝高效减水剂双掺技术配制的C60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较高的早期强度和高抗冻性,且降低了混凝土的长期收缩和徐变变形,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C60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在巴东长江公路大桥边主梁上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满足特殊性能组合要求且均匀致密、具有优良的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优质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制备的主要技术途径是掺优质活性掺和料和高效减水剂,使高性能混凝土变得既经济又具有环境生态保护作用。本文研究掺I级粉煤灰、矿渣微粉和二者双掺的高性能混凝土(HPC)制备方法、工作性和力学性能,并在重点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鹏  李晨迪  王娟  亢洛宜 《公路》2021,(2):271-275
为研究纳米SiO2和PVA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工作性试验和抗压试验,测得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以及硬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在一定掺量范围内,纳米SiO2和PVA纤维的掺入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均有较大影响;随着纳米SiO2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逐渐降低,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先增大后减小,在纳米SiO2掺量为5%时达到最大值;随着PVA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掺纳米SiO2混凝土的坍落度逐渐降低,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PVA纤维体积掺量分别为1.5%和1.0%时达到最大值。纳米SiO2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PVA纤维提高了纳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降低了纳米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砂属性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了混合砂、天然砂及不同石粉含量机制砂等6种属性砂的C50高标号混凝土,进行了其长期强度、抗渗、抗冻、抗碳化及受压徐变等耐久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砂、机制砂C50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优于天然砂C50混凝土;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长期强度有明显影响,但对抗渗、抗冻、抗碳化及受压徐变等性能影响不明显;结合现场泵送工艺工作性的要求,混合砂或石粉含量7.0%左右的机制砂C50高标号混凝土具有工程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机制砂具有棱角性强、级配较差、颗粒粗及石粉含量较大的特性。在水下混凝土中应用时它不及河砂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好,但在对砂率、胶凝材料、水灰比的调整试拌下,能够拌制出和易性及力学性能完全符合施工工艺及规范要求的水下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浆体流变特性对透水混凝土力学与透水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减水剂与增黏剂掺量的变化调配出5种不同流动度及6种不同塑性黏度的水泥浆体,并固定浆集比配置出对应的透水混凝土。采用光学显微镜图像分析透水混凝土中骨料颗粒表面浆体裹附层厚度,以水泥浆体的拉拔黏结强度表征浆体与骨料的黏结强度,在研究浆体流动度及塑性黏度对浆体拉拔黏结强度、骨料颗粒表面浆体包裹层厚度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浆体流变特性对透水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空隙率以及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揭示出浆体流动度与塑性黏度对透水混凝土力学与透水性能的作用原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浆体流动度及塑性黏度的增加,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则随着浆体流动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浆体塑性黏度的增加逐渐增加;结合浆体流变性能对浆体自身拉拔黏结强度及骨料颗粒表面浆体包裹层厚度的影响发现,浆体流变特性主要通过影响浆体自身黏结特性而作用于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通过影响骨料颗粒表面浆体包裹层厚度及其分布状态而作用于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在进行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可以通过调控浆体的流变特性,达到兼顾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与透水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贺晓宇 《路基工程》2017,(4):136-140
为了研究氯丁乳液和苯丙乳液的掺加对砂浆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氯丁乳液和苯丙乳液的不同掺量下水泥砂浆的7天和28天抗压、抗折强度以及其综合力学性能指标值,研究了聚合物掺量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冻融循环试验进行了抗冻性分析。结果表明:氯丁乳液的掺入不能改善砂浆的力学性能;苯丙乳液的掺入使得砂浆抗折强度提高,抗压强度降低,综合力学性能指标增加,对砂浆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氯丁乳液;苯丙乳液的掺入通过在砂浆内部形成高强网状薄膜结构,从而显著改善了砂浆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13.
机制砂的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亚甲蓝(MB)值、有害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对混凝土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文中以花岗岩机制砂为细集料,研究机制砂细度模数(2.3~3.0)、石粉含量(质量分数,下同)(3%~9%)对C50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及黑云母含量(1.2%~4.5%)对机制砂需水量比和砂浆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细度模数的降低或石粉含量的增加,可提高配制同等工作性混凝土所需减水剂掺量;当机制砂细度模数为2.8时,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佳,细度模数降至2.3时,混凝土力学性能显著降低;随着石粉含量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强,抗折强度在石粉含量为5%时最大。黑云母含量的增加增大了机制砂的需水量比,降低了机制砂砂浆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机制砂推广使用是工程建设的总体趋势,研究机制砂和河砂对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重点探讨石粉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组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石粉含量机制砂混凝土比河砂混凝土抗压和抗拉性能均有所提高。随着砂率增加,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先增加后降低,影响幅度相对较小。石灰岩机制砂混凝土中存在水化碳铝酸钙产物,水泥颗粒间的空隙内可见针状或树枝状晶体或微晶填充,从水泥颗粒表面往空隙内生长,灰岩机制砂砂浆中这种晶体或微晶体更多,使集料-水泥浆体界面区密实程度提高,黏结性能改善,砂浆和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刘信才  邓俊双 《隧道建设》2022,42(Z1):249-256
为掌握隧道洞渣采用不同干法工艺制备的机制砂品质特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测定砂石联产干法工艺机制砂(代号CMS)和制砂楼单产干法工艺机制砂(代号SMS)的性能指标,对比研究CMS和SMS 2种机制砂配制的C35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干缩和抗冻性及石粉含量在5%~14%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SMS机制砂的亚甲蓝(MB)值、压碎指标等核心指标显著优于CMS机制砂; 2)相同石粉含量下,CMS机制砂混凝土达到同等工作性所需减水剂掺量显著高于SMS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冻性能低于SMS机制砂混凝土,干缩率高于SMS机制砂混凝土; 3)石粉含量增加对CMS机制砂和SMS机制砂的MB值及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和程度有明显不同,建议SMS机制砂中允许石粉含量为10%,CMS机制砂允许石粉含量为5%。  相似文献   

16.
以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昆明铁路枢纽泥炭土路基工程为背景,介绍了滇池泥炭土地基的工程特性,通过压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工点水泥泥炭土在不同水泥掺量下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密实度、无侧限抗压强度,讨论了初始含水率、密实度、龄期对水泥泥炭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为工程实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搅拌均匀性,改善抗压强度,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水泥质量比(用量,下文同)为4%的悬浮密实型混合料,通过分析振动搅拌条件下不同位置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其变异系数,确定搅拌时间、湿拌时间、振动频率和搅拌速度的合理取值与匹配,并在此基础上对3%、4%和5%水泥用量的悬浮密实型和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开展振动搅拌与普通搅拌的对比试验,分析振动搅拌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振动搅拌条件下,搅拌时间对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振动频率和搅拌速度次之,湿拌时间的影响最小,并且随着各搅拌参数取值的增大,抗压强度增加且变异系数降低;在选用合理搅拌参数的基础上,振动搅拌能够显著提升混合料的强度指标,但随着水泥用量增加,振动搅拌混合料的强度提高率降低;与普通强制搅拌相比,振动搅拌悬浮密实型混合料的强度平均提高20.7%,骨架密实型混合料的强度平均提高16.1%,强度变异系数降低约40%;在相同的水泥用量下,振动搅拌和普通强制搅拌的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强度都明显高于悬浮密实型,但振动搅拌对悬浮密实型混合料更为敏感,强度提升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结合料为乳化沥青、水泥乳化沥青以及水泥的混合料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以及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混合料为这3种结合料的情况下各自的强度增长规律和力学特性,得出了水泥乳化沥青复合结合料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