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提高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排放的中心任务是改善柴油机的燃烧过程。而只有通过灵活的燃油喷射控制才能实现最佳的缸内燃烧。电控高压共轨系统,是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飞跃,是迄今为止针对柴油机的最佳解决方案。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的机械式喷油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在CFD模拟软件FIRE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提取柴油机燃烧系统油、气、室的关键参数,即燃烧室口径比、缩口比、缩口半径、喷射锥角、涡流比,安排三水平正交模拟试验。计算结果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分析,得出柴油机燃烧系统参数对发动机动力性和排放性的影响并找到较优的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同时减少NOX和颗粒排放,利用数值模拟,发动机试验和燃烧观察的方法对一种新的柴油机燃烧概念进行了研究。这种概念是以多次喷射预混合燃料为基础的,并在装有共轨式喷油系统的单缸机上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4.
车用内燃机环保节能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详细分析和讨论了近几年来为适应环保和节能需要,车用内燃机在汽油直喷燃烧技术、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代用清洁燃料和均质充量压缩点火(HCCI)燃烧技术等几方面取得的技术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柴油微引燃乙醇发动机采用进气道喷射乙醇、缸内直喷微量柴油引燃的方式进行燃料供给。基于单缸四冲程柴油机,对其燃烧、性能及排放特性进行研究,固定引燃柴油喷射量为发动机能实现压燃着火的最小值,在进气压力为0.15 MPa时比较不同乙醇喷射量的工况组,通过改变柴油喷射时刻进行工况扫描。结果表明,引燃柴油的喷射时刻对发动机的燃烧、性能和排放影响显著。柴油微引燃乙醇发动机在中高负荷能够稳定运行,指示热效率可达34%以上,通过适当调节柴油喷射时刻,可以有效控制未燃碳氢(UHC)、NO_x与CO排放,同时可以实现极低的炭烟排放。柴油微引燃乙醇发动机燃烧模式为预混合或部分预混合燃烧,燃烧有两阶段放热特征,改变引燃柴油喷射时刻,可以有效控制燃烧相位。  相似文献   

6.
<正>一、前言 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有效地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以液化煤和酒精为典型的代用燃料的研究正迅速发展;内燃机领域里出现了热效率较汽油机优越的柴油机化的趋势,轿车上采用柴油机就是这一动向的明显体现。此外,由于柴油机出现小型化倾向,直喷式发动机也在迅速地发展。可以说,燃油喷射系统在柴油机化和适应严格的排污法规的意义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喷咀,它不仅对燃油喷射系统,而且对发动机的燃烧系统也起相当大的作用。了解其性能极为重要。 本文介绍作为评价喷咀本身和试验燃油喷射系统以及作为燃烧系统中的重要因素的喷雾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7.
燃料喷射率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料喷射率分布是降低直喷式柴油机有害物排放的重要因素。文中通过试验研究。阐述引燃喷射和喷射率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说明抑制初期燃油喷射率和提高后期燃油喷射率是降低NOx及烟尘排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HCCI)技术的提出为内燃机的发展开辟了一种更为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新模式,着火性能差异较大的两种燃料掺混是实现均质混合压燃着火控制的有效方法。文章利用CHEMKIN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软件对二甲醚(DME)/甲醇混合燃料均质混合压燃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燃料掺混比、过量空气系数、发动机转速以及进气温度对HCCI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高压共轨系统预喷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实现预喷、主喷和后喷的多次喷射,达到燃烧柔和效果,有效地降低燃烧噪声,减少排放,是世界内燃机行业公认的未来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发展方向。在预喷机理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预喷的控制策略,解决了预喷控制中有关喷射协调、预喷油量、喷射起始时刻、喷油器作用时间和预喷释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2.压电喷油器 这种压电控制的喷油器(图10、图11)能够实现非常迅速而精确的喷油量控制和计量,而且重复性相当好。同时,这种喷油器的开启速度要比其他系统快许多倍,因而允许预喷射和主喷射之间的时间间隔很短,而且可以自由选择,使柴油机能获得相当柔和的燃烧过程。降低燃烧噪声。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实现欧Ⅲ排放法规的技术路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我国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将在2008年全面实施欧Ⅲ排放标准,为实现欧Ⅲ排放目标.需要在燃料喷射系统、燃烧系统、空气进气系统、增压系统以及降低机油消耗、提高柴油品质、开展机外处理等几方面进行重大改进。指出,采用电子控制燃料喷射系统、生产高品质的低硫柴油燃料,是我国中重型车用柴油机满足欧Ⅲ排放标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二甲醚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一台2135直喷柴油机上,对燃油供给系统进行了适当的改造,测试了燃用二甲醚发动机的燃料喷射时刻、气缸压力和有害排放,计算分析了放热规律及滞燃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供油提前角相同的情况下,二甲醚的喷射延迟比柴油长而滞燃期比柴油短,着火时刻落后于柴油;二甲醚的最大放热速率小,而燃烧持续期短;二甲醚发动机接近无烟排放,N0x排放浓度显著低于柴油机。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氢内燃机试验样机建立内燃机三维实体模型,耦合详细氢空气化学反应机理,运用Converge软件建立氢内燃机CFD仿真模型并进行验证,仿真分析了中高负荷下稀薄燃烧和当量燃烧两种燃烧方式下氢燃料内燃机的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氢气供给量相同的情况下,稀薄燃烧比当量燃烧速度更快,OH浓度更高,因而稀薄燃烧会得到更高的缸内压力,更有利于动力性的发挥;两种燃烧方式下的缸内最高平均温度较为接近,但当量燃烧方式下最高温度相位相对滞后,可以有效降低NO_x排放。采用EGR技术可以实现当量燃烧,但过大的EGR率也会带来内燃机动力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实测的涡流室柴油机主、副室示功图计算了各自的放热规律,通过分析,认为对涡流室柴油机燃烧系统进行优化匹配可改善放热规律从而提高经济性。通过应用正交实验这一科学方法研究燃烧系统主要多数匹配,可得到兼顾不同工况的合理匹配方案,显著地提高了涡流室柴油机全负荷和部分负荷时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一、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控制模式赛欧轿车装配的C16NE型发动机采用电控多点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控制模块(ECM)控制各缸喷油器的通/断电,曲轴每转动180°,分别向喷油器1、4和2、3通电一次,这样有利于发动机在低速和低排放水平的情况下保证燃料充分燃烧,获得最大的转矩。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如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碳中和目标,除了采用电驱系统和燃料电池发动机,还需要开发零碳或低碳燃料内燃机,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氨作为零碳燃料和富氢载体,在碳中和时代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热点。在总结氨及氨与其他燃料组成的混合燃料燃烧特性和燃烧机理基础上,分析氨在内燃机上应用的可行性,及与化石燃料内燃机相比氨内燃机显现的新特点,提出未来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现有研究表明:氨燃料与其他高活性燃料组合,采用高活性燃料引燃是内燃机上比较可行的技术方案。内燃机可采用汽油、天然气、氢气引燃,与传统汽油机相比,在不改变发动机结构情况下,气态氨使内燃机动力性能降低,同时NOx和未燃NH3排放增加。压燃内燃机可采用低自燃温度燃料如柴油、二甲醚等引燃。与纯柴油或二甲醚内燃机相比,氨内燃机动力性能降低,排放与燃料混合比例相关。在所有引燃燃料中,采用氢燃料引燃燃烧改善效果最大,且为零碳排放,因而氨氢融合内燃机是碳中和时代非常有竞争力的零碳动力。未来,实现氨氢融合燃料内燃机应用也需要解决一些研发课题,包括专用氨喷射系统研发、合适的后处理系统研发和车载氨裂解系统研发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1台6缸增压中冷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在不改变原柴油机结构和喷油参数的条件下,研究了生物柴油的掺混比例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负荷时发动机有预喷射,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滞燃期缩短、缸内最高燃烧压力下降,预喷阶段压力升高率峰值和瞬时燃烧放热率峰值减小,且对应的相位提前;主喷阶段压力升高率峰值和瞬时燃烧放热率峰值增大,且对应的相位后移。随着负荷的增大,发动机喷油策略改为单次喷射,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缸内最高燃烧压力下降,燃烧持续期缩短,压力升高率峰值略有增大,瞬时燃烧放热率峰值逐渐减小且对应的相位前移。两种不同负荷条件下,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混合燃料的指示热效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将汽油机的空燃混合气均质化与柴油机的高效压燃结合在一起,并与新型燃料相结合被称之为CCS燃烧过程。这种燃烧过程能够同时降低NOx和微粒排放,并能明显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9.
满足欧洲I排放法规的车用直喷式柴油机燃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长明  李骏 《汽车工程》1998,20(6):327-330
本文针对自然吸气式车用6110直喷式柴油机,对燃油喷射系统,燃烧室形状,进气涡流比和机械离心喷油提前规律进行优化匹配研究,获得了满足欧洲I排放法规的燃烧系统参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柴油机研究的日益深入,燃烧技术也正向高强化方向发展。本文结合第19届国际内燃机会议发表的有关论文,展示了燃烧技术在世界先进发动机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