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溶及采空区路基岩层顶板安全厚度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深入分析岩溶及采空区岩层顶板安全厚度影响因素及岩溶岩层顶板安全厚度传统半定量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结合潭邵高速公路岩溶及采空区路基稳定性的特点,提出利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手段和枚举优化理论确定岩溶及采空区岩层顶板安全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软层围岩隧道爆破控制超挖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小浪底东苗家滑坡体排水洞施工为例,分析了在薄水平岩层、破碎围岩中修建隧道所产生的超挖现象,介绍了在实际施工中所采用的控制超挖施工技术及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3.
顺向缓倾岩层临坡地基的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与层面抗剪性能及产状与组合关系密切相关。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基于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滑移线法对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这些方法可以考虑层面特征与组合关系的影响,相比其他方法具有明显优势。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都假设主动朗肯区底部与优势结构面直接相接,忽略普朗特尔过渡区的范围,这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计算结果偏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滑移线严格解,考虑地基中客观存在的普朗特尔过渡区,采用应力间断面静力分析的力矩平衡法,建立了顺向缓倾岩层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试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不同倾角的顺向缓倾岩层破坏模式进行了分类:当岩层倾角小于最小临界值βmin,时,岩体发生“自锁”,为均质破坏模式;当岩层倾角大于最大临界值(βminmax)时,发生顺层滑动破坏;当岩层倾角位于区间βmax时,发生复合破坏模式。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中。结果表明:忽略过渡区范围的双平面破坏模式在该工程中应用时,计算结果偏大;所提方法计算结果最小,符合潘家铮“极小值”原理,计算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嵌岩抗拨桩的试验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岩层中抗拔桩的现场静载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桩身内分布的大致规律,并对该类桩的设计和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竖井的受力特点出发,推导出了散体空间轴对称问题的极限平衡条件,得出1组滑移线方程。并借助有限差分法求解竖井周围的滑移线场,分析了竖井地压的作用与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高地应力水平层状硬脆性岩体隧道在开挖后周边应力会重分布,导致切应力增加,进而引起局部的弹性应变能增大,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岩爆。为研究高地应力下水平岩层的岩爆机制,依托大峡谷超大埋深隧道,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水平岩层和均质岩层2种工况,从弹性应变能和应力路径2个方面分析了水平岩层岩爆的风险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水平岩层与均质岩层存在较大差别。隧道开挖后,由于开挖卸荷作用,水平岩层掌子面所在环状区域应变能最大,且在开挖前后隧道周边不同位置都出现应变能突变;均质岩层开挖后应变能突变较小。2)应力路径中2种工况下最大主应力和弹性应变能的变化趋势一致,水平岩层中拱顶和拱底区域的应力差在开挖后不断增大,其他位置则在开挖到监测点所在断面时发生突变,造成岩石劣化,掌子面环状区域岩爆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平层状围岩结构特征,分析了层状围岩中隧道开挖的变形规律及破坏机理。缓倾岩层隧道开挖破坏范围主要集中在拱顶范围内,当岩层厚度发生变化时,边墙部位增幅较小,但顶板塑性区范围增加较大,塑性区深度约为边墙部位2~3倍。不同工况条件下,拱顶沉降均远大于水平收敛变形,且由于岩层之间粘结力较小,顶板岩层出现明显的离层现象。基于变形特征和破坏机理分析,提出了控制缓倾层状岩体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的控制技术措施,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新奥法隧道施工中,由岩层和施工方法不当而造成的大面积塌方的处理,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诚明 《路基工程》2007,(2):134-136
介绍了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施工中,压力分散型复合单元锚索在松散破碎岩层地段高边坡加固中的施工过程,以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结合奉节长江大桥主墩灌注桩钻孔施工,阐述了在“岩层破碎带、大倾角斜岩面、岩层漏浆等”条件下的大口径钻孔技术和事故处理方法,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