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时期大学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立足于安全、实用的同时,还需兼顾绿色、智慧等因素。本文通过对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道路、排水、热力、给水、电力等市政专业,针对性地进行科学优化与协同设计。设计力求富有协调性、前瞻性和弹性,以满足新时代新建高校未来发展的多样性、可持续性要求,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BIM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上应用的精髓是“协同”。以BIM技术切实指导施工为原则,通过多个项目的实践介绍了BIM技术在市政改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创新与应用。以智能化、精细化、信息化为方向,为市政工程管理方式提供服务,做到切实有效地指导施工,智慧管控,成为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动力,助推了企业在工程管理上的升级。  相似文献   

3.
印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347-349,354,28,29
人类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渴望,催生对市政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的需求。如同CAD的出现,建筑信息模型(BIM)必将引领工程设计领域新一轮的信息革命。该文阐述了BIM的理念,介绍了相关软件及BIM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BIM技术在我国市政设计行业推广应用的主要推动力及各种阻力。市政设计走向BIM时代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具和手段的更新,更是设计方法和思维模式的更新。  相似文献   

4.
戈普塔  张筱筱  李强 《公路》2021,66(12):239-245
在研究众多公路工程BIM实施方案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BIM建模至交付过程中存在设计协同、各专业间数据逻辑关联、成果质量、统一交付等多个难点,及这些难点导致的BIM建模不规范、过程不协同、交付不一致等技术问题;总结传统公路工程BIM交付中成果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公路工程BIM工作空间模式管理BIM交付的新概念;以机荷高速公路立体改扩建项目为依托,制定基于工作空间的BIM协同设计流程,建立项目级协同设计环境;实现了统一标准、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数据管理;规范了BIM设计协同工作模式,为全生命周期BIM应用、智慧交通应用等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支撑,同时也为同类工程BIM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市政天桥样式多变,造型美观,但使用传统的二维设计较难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意图。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思路,可较好的克服二维设计的缺点。以上海徐家汇空中连廊为例,应用多款BIM设计软件,建立天桥的信息模型,并依据设计模型,对桥梁进行全过程施工模拟,探索了BIM技术在市政景观天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BIM和倾斜摄影的融合及应用是近年来的热点,两种技术的结合在空间范围上实现了宏观到微观的应用覆盖。现结合市政交通工程的特点,分析BIM+倾斜摄影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两类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5G、AI、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日益成熟,基础设施行业迎来数字化转型快速发展期。鄂州花湖机场作为民航四型机场的示范项目,项目开展初期就要求各参与方大力推行机场数字化建造,为四型机场的建设积累实践经验,助力新时代中国机场的高质量发展[1]。本文以鄂州花湖机场市政配套工程为例,重点讲述本项目市政配套工程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实现全专业BIM正向设计并基于数字化孪生模型展开各项应用,为数字化机场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  相似文献   

8.
提出在市政工程施工中,遵循市政管线综合设计原则,进行合理的专业规划设计,将手工设计与CAD系统结合,开发出一个市政工程管线综合CAD系统,在该系统中实现市政管线综合的设计和城市管线信息管理。文章阐述了该系统设计的特点、功能、数据结构和模型、工程计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半径平曲线网状吊杆拱桥空间关系复杂,仅通过二维图纸进行设计十分困难。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建立全阶段模型进行三维展示,,辅助设计确定吊杆定位、吊杆间距等重要数据,对多专业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实现了项目可视化、项目质量提升及数字化交付。展现BIM技术在桥梁设计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及价值,可为同类型桥梁的BIM与设计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城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关键。在给排水设计中运用BIM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设计方法的种种问题,可以更加有效地优化设计方案。主要阐述了在给排水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的优势,以及BIM技术在管线综合优化、参数设计、建模、模型应用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7):I0019-I0019
北京天正工程软件有限公司自2001年9月推出天正市政道路及管线设计软件,提出了“勘测-设计-成图”全新专业设计思想让广大设计师所接受。至2005年8月底,全国已有近260家市政设计单位、市政公司把天正市政道路、天正市政管线专业设计软件作为本单位市政专业的设计软什。在总结广大用户返回信息基础上,通过二年的潜心研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过去规划及设计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日趋增长的交通需求,在市政道路改建工程中,管线综合相比新建工程更加复杂,与传统二维设计相比,BIM技术在市政管线综合应用中具有更多优势。利用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信息、信息共享、碰撞检查等功能对管线综合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减少了项目的设计变更,保证项目进度并节约了项目成本。  相似文献   

13.
针对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应的问题,提出通过BIM、GIS与三维成像技术等集成应用解决的思路,从分析BIM和GIS技术特征着手,研究BIM和GIS技术两者相互结合在桥梁工程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可能性与优势,依托荔浦至玉林公路工程平南三桥BIM技术在建设各阶段的应用资料,探究BIM技术对于桥梁工程中应用的具体效果,从桥梁设计勘察、施工管理、运维阶段三大板块进行分析BIM技术应用的好处,将数字化模型与云平台相结合,实现多终端实时管控。最后,分析了BIM技术对于"智慧交通"建设的作用,并指出BIM技术在"智慧交通"建设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3):I0009-I0009
北京天正工程软件有限公司自2001年9月推出天正市政道路是管线设计软件,提出了“勘测-设计-成图”全新专业设计思想让广大设计师所接受。至2005年8月底,全国已有近260家市政设计单位,市政公司把天正市政道路,天正市政管线专业设计软件作为本单位市政专业的设计软件。在总结广大用户返回信息基础上,通过二年的潜心研发,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大背景下,市政工程专业众多,施工现场环境复杂,管理难度大,亟需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通过BIM、AI、IoT技术的集成应用开发适应于市政工程特点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实现了人员实时定位、关键设备在线监控、基坑安全监测、隐患自动识别等功能,提升了现场各要素的管控能力。通过试点项目的应用验证了平台的应用效果,为其他同类项目的智慧工地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建设由传统的二维平面逐渐向更复杂更具创新性的三维立体化、多专业化融合方向转型,这给传统的道路设计方法带来严峻的挑战。为此,将建筑信息模型(BIM)与虚拟现实(VR)技术引入道路工程设计中,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和优势,阐述了运用BIM+VR技术进行道路平、纵、横协同设计,以及对地形、道路整体三维建模及成果可视化展示的实现方法,并应用自主开发的交互式道路VR仿真平台,在重庆市陈家阁立交和春华立交市政设计项目中进行了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对BIM政策的引导与支持,BIM技术在市政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主要介绍了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外环快速路工程的概况、工程特点、难点以及BIM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阐述了BIM技术在快速道路工程、高架路工程、隧道工程及地下管线工程中的交通仿真、管线碰撞、动画演示、工程量统计等方面的帮助作用。此外,还对BIM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在其应用中总结的经验教训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杜海龙  孙辉  林广泰  郑健  杨茗钦 《公路》2023,(9):155-161
针对平南三桥项目地质条件特殊、工程结构复杂、建设难度高等特点,从设计施工阶段需求出发,开展了三维实景环境分析、参数化建模、碰撞检测、数值模拟、场地布置、施工模拟、BIM+三维交底等成套三维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了项目全流程BIM工程应用,并研发了BIM+GIS建设管理信息集成系统,提升了广西大跨径拱桥数字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不断发展,BIM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由于技术沉淀不足,仍存在建模困难、可视化效率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对路线长、结构异形、受地下环境影响大的隧道工程,BIM技术难以得到高效应用。通过对市政隧道工程进行BIM三维设计,提出基于Bentley平台软件的隧道工程多维度BIM设计方法,在此多维度数字化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对山地城市隧道工程与近接建构筑物关系进行可视化应用,探索了BIM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型辅助工具,BIM技术已被应用于建筑、桥梁、公路、市政及水利等土木工程领域,使得设计高效、直观,施工便捷,管理简化而系统。阐述与分析近年来BIM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