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信任是一个涉及心理、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特点的复杂的概念。本文综合不同学科对信任的研究结论,分别从内涵、类型、维度、影响因素、产生机制、作用等方面对多学科视角下供应链信任的研究脉络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梳理,并从行业研究情境和信任的状态诊断与动态演化角度提出供应链信任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汽车行业供应链中成员协作信任与冲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汽车行业正处于创建自主品牌,从传统的供应链向电子化、信息化、同步化转型 过程中,信任与冲突是汽车供应链协同整合的关键因素.针对汽车行业供应链特性及发展趋 势,构建了基于契约信任、知识信任、信誉信任的跨组织信任协调机制,并构建了汽车行业 供应链成员协作信任机制与关系、流程、任务3种冲突的关系模型,研究了不同协作类型供 应链的信任与冲突,指出信息与知识共享是我国汽车行业供应链转型建立信任、解决冲突的 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上升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了65年,存在着研发能力弱、综合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国内车企开始通过供应链合作来实现双赢。本文以一汽、东风和长安三家汽车公司为案例进行研究,分别分析了其企业升级、供应链内升级和超供应链协同升级的过程,通过系统内外资源优化、能力互补来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在汽车新产品开发中的合作对于提高双方的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合作程度较低,其原因是现有的产业结构阻碍了竞争合作机制的建立等。采用互派“客座”工程师,企业间交叉持股等合作方式,已成为国外企业进行合作的成功经验。我国企业应借国外经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资产为纽带来促进合作。  相似文献   

5.
库存问题一直是管理学界的难点,传统库存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单个企业的角度考虑,如EOQ模型.随着企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日益扩大,解决库存问题必须要从一个更为开阔的角度考虑.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间要做到协同合作、信息共享等,目的为了追求供应链总成本的最低.本文研究了对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进行建模,并对其优化.  相似文献   

6.
汀澜 《汽车与配件》2012,(18):17-23
第一、质量量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第二、供应商关系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之一。第三、快速反应的管理模式是供应链管理的保障。当今世界,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无论是ERP系统也好,还是技术也好,都是对企业里已有的东西进行自动化,但条件是"已有的东西"是正确的。这样,技术才能真正帮到您,让您看到整个系统的更高的能见度,未雨绸缪,即时反应和响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企业组织内的信任类型做了简要地分类和比较,然后根据中国国情,把信任分成三种类型:认知型信任、情感型信任和制度型信任,并对其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8.
周丽 《上海汽车》2005,(5):7-10
IT时代的到来对汽车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竞争不再是孤立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汽车工业掀起了供应链革命的浪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可分为计划、采购、制造、配送和退货5大部分,而采购管理是供应链间竞争的关键,是联系供应链企业成员中供应商和销售者的纽带,也是企业保持稳固发展的核心所在。为了对采购管理中供应商选择和订单分配问题进行优化,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效率,以T-JIT拉式生产方式的企业环境为研究背景,首先,概括出了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多目标因素,即信息共享成本、交货成本、库存成本、采购成本和质量成本。其次,采用数理统计理论和优化算法,借助MATLAB和lingo软件,构建了T-JIT环境下企业供应链中采购管理的两阶段分析法,即利用AHP-EM和TOPSIS法对阶段1进行供应商选择,应用阶段1中的权重采用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对阶段2进行订单分配研究。最后,依托实例,提出了信息共享率对供应商选择、订单分配和总成本的影响,得出T-JIT环境下对该问题的解决优于一般环境。该问题的研究对扩展供应链系统管理理论、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企业为了满足客户要求,对原材料、二级配套、三级配套,甚至四级配套、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之间,都以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流通和储存过程进行管理.所以供应链的实质就是使供应链节点上的各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各自核心能力,形成优势集聚,从而最有效地实现最终顾客价值.它是很多尖端技术和理论的结合,其核心是合作与信任,基本思想就是纵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和WTO的加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性质业已悄然改变,企业竞争的目标由过去单纯追求市场占有率转向追求顾客占有率。因为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顾客将是企业获胜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已不仅仅是产品本身,先进的服务手段也是制胜的关键,现代市场的竞争已主要表现在对顾客的全面争夺上。而是否拥有顾客则取决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状况,它决定着顾客对企业的信任程度,作为顾客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则由他们在消费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满意程度来决定。客户满意度越高,企业竞争力越强,市场占有率就越大,企业赢利就越丰厚。  相似文献   

12.
企业供应链的一体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如何提高企业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 也是物流供应链研究重点之一.文中在制造业供应链建立产供销三方的两阶段VMI库存策略的成本目标函数,并在契约和协议的基础上,利用合作博弈及Shapley值法对三方之间的库存成本进行再分配,以达到供应链各方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3.
网上交易对于网络商家来说,获得消费者信任是重要的因素,本章从消费者个性、供应商特征及其网站特色和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作用3方面来源进行分析,结合企业受信任的3要素,建立信任的来源模型,并得出消费者对供应商的诚实判断最为困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汽车供应链企业间开展协同创新显得十分必要。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新技术的应用为支撑,通过各个环节的协同创新来开拓和激活潜在的市场需求,并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各种需求,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一汽集团与宝钢集团协同创新的案例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汽车行业,我们经常谈到,企业如果要生存就要提高竞争力。那么究竟怎么样的企业才是有竞争力的企业?是有技术,有产品的企业,还是低成本,高效率的企业?记者采访过的美国密歇根州大学一位长期从事汽车行业研究的教授曾经说过,如今汽车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供应链的竞争,即通用汽车的供应链与福特、丰田  相似文献   

16.
行业不景气时期的最大变革,就是企业间由传统的竞争走向并购与重组.以期取得资源整合效应.共同抵御市场恶化的风险,自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以来,航空公司间的并购与重组事件时有发生。如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与达美航空公司的并购等。即使是在没有发生并购的航空公司之间,也并不是以竞争为主题’而是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如代码共用等。甚至还有一些航空公司开始审视其原有的联盟战略’重新思考是否需要加入联盟,重新定义加入联盟的收益、或是加大与新联盟的合作、或是直接加入新的联盟。如美国大陆航空公司,  相似文献   

17.
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已成为世界风潮,企业间通过一定程度的合作和共享资源来寻求竞争优势已成为一种必然。纵观中国摩托车行业近二十年的发展史,基本上沿袭的是传统竞争方式,即市场瓜分、你死我活、重复建设、规模扩张。失败者处于从属地位,获胜者通过积累大量资金进行投资或通过兼并和收购获取更多的利润。对待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业的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造成同业之间竞争加剧,获利空间缩小,甚至危及生存。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运用金融再造策略和先进的金融信息技术,金融企业间结成合作竞争型准市场共生组织,以合作竞争对古典竞争的替代,克服金融功能同质化倾向,培养中国金融业的合作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市场采购在供应链企业之间原材料和半成品生产合作交流方面架起联系的桥梁,沟通生产需求与物资供应的联系。为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实现无缝连接,并提高供应链企业的同步化运作效率,就必须加强市场采购策略。传统的市场采购策略仅仅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统计和归类,在资源缺乏时并不一定能得到及时的响应,而供应链管理则强调对供应源进行外部资源管理。为供应链环境下的市场采购策略实现准时化市场采购创造了条件,也为降低市场采购成本,提高供应链竞争力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业的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造成同业之间竞争加剧,获利空间缩小,甚至危及生存。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运用金融再造策略和先进的金融信息技术,金融企业间结成合作竞争型准市场共生组织,以合作竞争对古典竞争的替代,克服金融功能同质化倾向,培养中国金融业的合作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