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我国汽车前照灯的配光模式通常汽车前照灯要求在前方距离至少100m(随着汽车车速的不断提高,目前该值已经增加到150m)、高度2m-2.5m的空间范围内,道路路面应得到良好的照明(发光强度12000cd以上),同时会车时射向对方驾驶人的光线,发光强度应低于1000cd。汽车前照灯自诞生之日起直至今天,所经历的结构变化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追求上述矛盾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对汽车前照灯的要求是:在汽车前方距离至少100m(随汽车车速的提高,这一距离现已增加到150m以上),高度2m~2.5m的空间范围内,前方道路路面应得到良好的照明(发光强度12000cd以上);同时射向会车时的光线不会使对方驾驶员眩目(发光强度低于1000cd)。汽车前照灯结构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追求上述两个对立矛盾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陈凤仁 《实用汽车技术》2004,(11):i045-i045
对汽车前照灯发光强度和照射方向的规定。根据国际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机动车前照灯的检验标准共有两项,即发光强度和照射方向。其发光强度是:一灯或两灯车,每个灯的发光强度是新车应≥18000cd、在用车应≥15000cd;四灯车.每个灯的发光强度是新车应≥15000ck、在用车应≥12000cd。  相似文献   

4.
正1对汽车前照灯照明的基本要求为确保夜间行车安全,各国交通部门一般都以法规的形式对汽车前照灯提出如下基本要求:前照灯在夜间应保证车前有明亮而均匀的光照,使驾驶员能辨明车前100m以内路面上的任何障碍物,这个数据是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而定的。随着汽车速度的提高,要求汽车前照灯的照明距离也必须相应增长。目前汽车前照灯的照明距离已达200~250m。  相似文献   

5.
前照灯检验仪检测时要求保证汽车纵向轴线与其导轨垂直,并使前照灯与之保持标准距离(依前照灯检验仪型号定)。国家标准规定的前照灯光轴偏移量限值要求,是在距离汽车前照灯10m远的屏幕上测量的结果。通过理论计算可知,车辆纵向轴线与前照灯检测仪导轨不垂直时,如果偏移1°,会使光轴偏移量变化175 mm/10m,而偏移2°,会使光轴偏移量变化  相似文献   

6.
晓青 《汽车与配件》2000,(12):15-15
夜间行车,驾驶员要看清路面情况,就必须开灯照明、而且需要足够的光源来照清前进的路面,以提高汽车在夜间行驶的能力和确保安全,因此前照灯是汽车不可缺少的电器设备。特别是在当前道路状况得到很大改善、高速公路越来越长、汽车行驶速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更应重视汽车前照灯的技术状况。 汽车前照灯应保证夜间在车前有明亮而均匀的照明,使驾驶员能辨明车前100m左右道路上的任何障碍物;应具有防眩目装置、以免夜间两车交会时,使对方驾驶员目眩而发生事故。 对于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不当,可采用屏幕检验的  相似文献   

7.
前照灯作为汽车安全部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安全。因此,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中,对其使用和维护、检查都作了强制性要求。如《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GB7258-2012)规定:在用汽车每只前照灯的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分别达到15000坎德拉(两灯制)或12000坎德拉(四灯制);前照灯照射光束照射位置在距离  相似文献   

8.
余梅 《汽车与安全》2009,(11):24-24
为了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机动车应装备有良好的照明灯具(前照灯),以便照亮车辆前方的路面.及时发现道路障碍物及其它突发事件。而汽车制造厂出厂质保线的大灯检测仪和汽车检测线的大灯检测仪正是确保车辆前照灯状态良好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一、前照灯的形状汽车前照灯是汽车前脸中的眼睛,其形状直接影响汽车的外型。过去我国一般大都采用圆形,随着国内外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现在矩形前照灯已被优先选用。如:烟台、江西五十铃、北京商用面包车、双马车等都采用四灯制的SD100×165(mm)前照灯;北京切诺基吉普车采用142×200(mm)前照灯;黄河大货车为更大尺寸的矩形前照灯。目前由于公路改善、汽车启动时间缩短以及车头  相似文献   

10.
汽车在夜间行车时,良好的照明是安全行车的必要条件。前照灯发光强度不足或照射位置不正确,会造成夜间行车驾驶员视线不清或使对面来车的驾驶员产生眩目,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必须使前照灯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1前照灯的使用维护前照灯主要用于照明汽车前方道路,它与其它照明灯相比,有特殊的光学结构。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前照灯应安装牢固,配光镜应保持整洁,反射镜和灯泡应保持完好,灯泡与线路灯座的连接应正确可靠,若接点松动,在使用前照灯时会因电路的时通时断而烧坏灯丝。若接点氧化锈蚀,前照灯会因电路电压降过大而使前照灯发…  相似文献   

11.
试论国内外机动车前照灯实用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确保行车安全,汽车在出厂前其前照灯安装位置必须调整正确,汽车前照灯的检验必须经常化和制度化。为此,国家颁布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机动车前照灯使用和光束调整技术规范》(GB7454-1987)和《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GB4599-1994),对机动车远光照明和近光照明的发光强度和照射方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2014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在2015年3月1日的正式实施,汽车前照灯检验要求发生了一个巨大变化——汽车前照灯近光光束垂直偏移由以前的建议维护项变成了否决项,而这一变化使汽车前照灯检测合格率大大降低,导致车主、检测方及维修方对此变化充满了抱怨。其实,早在《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1987)及《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GB4599—1984)中就有汽车前照灯近光光束垂直偏移的身影了,但直到GB21861—2014的正式实施才引起了人们的  相似文献   

13.
汽车外部照明类灯具常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汽车车外照明类灯具主要包括前照灯(远光灯、近光灯及弯道辅助照明用灯)、前雾灯、倒车灯、牌照灯。在对照明类灯具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前照灯和前雾灯出现不合格的几率相对较高。汽车前照灯汽车前照灯是由近光灯和远光灯两部分组成,近光灯出现不合格  相似文献   

14.
读者E-mail     
汽车灯光的发展和组成 编辑你好,能否介绍一下汽车灯光的发展历程以及在防眩目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小周) 随着内燃发动机汽车的问世,汽车前照灯也相继诞生。从早期乙炔气前照灯发展到当今的自由而反射镜气体放电前照灯,差不多经历了120年,其演变过程如下: 第一代——乙炔气前照灯 前照灯具有高的轮廓亮度,乙炔气火焰的亮度比当时的电光源所能达到的亮度高出一倍,因而,在1925年以  相似文献   

15.
一汽MAZDA6车采用前照灯自动调平系统,该系统能根据汽车的状态自动调节前照灯光轴方向,从而保证可见空间范围,并防止在汽车变速或乘员、货物条件(质量)变化时出现盲点。前照灯自动调平系统的元件布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前照灯分为可拆式、半封闭式和封闭式3种。其中封闭式前照灯(即真空灯)其反射镜和前透镜是用玻璃制成一体,形成灯泡,内部充以惰性气体,灯丝焊在反射镜底座上。封闭式前照灯的优点是,可避免反射镜被污染及遭受大气的影响。其缺点是,当灯丝烧坏后,需要更换整个总成。1前照灯的使用要点 汽车前照灯应保证夜间行车时有明亮而均匀的照明,使驾驶员能辨明车前100 m左右道路上的任何障碍物;还应具有防眩目装置,以免夜间两车交会时使对方驾驶员目眩而发生事故。前照灯的使用要点有: a.应保持前照灯有良好的密封性,以防灰尘和潮…  相似文献   

17.
HID汽车前照灯的特点与系统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D(High—intensity discharge)——高强度发射式汽车前照灯,是近年来汽车前照灯发展的最新成果,自1991年问世以来,已在欧洲宝马、大众等公司的新汽车上装备使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也拟于1996年上半年在部分车型上使用这种新式车灯。与传统白炽光源车灯及卤素灯相比,HID汽车前照灯有着无与伦比的优点,其系统构成也体现出最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钻石牌 QF178-12-(55/50)P 型封闭式汽车灯泡是由第一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灯厂、上海电子管七厂(现为上海电视一厂)等四个单位于1979年研制成功,1980年由原上海电子管七厂正式投入成批生产的优良防眩汽车前照灯用灯泡。也是国内第一种能符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制订的 ECE.标准所规定的汽车前照灯配光标准(又称非对称光配光标准)的前照灯灯泡。  相似文献   

19.
一、光学技术的历史发展 追溯光学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历史,最早应算是前照灯。随着内燃机发动机汽车的问世,汽车前照灯也相继诞生。19世纪末,马车上的油灯,其装饰的作用远大于照明功效,根本起不到照明的用途。后来乙炔灯替代了燃油灯。从早期乙炔气前照灯发展到当今的自由面反射镜气体放电前照灯差不多经历了120年,历经六代变化。  相似文献   

20.
法雷奥已经或即将实用化的汽车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化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 法雷奥智能化自适应前照灯系统能根据车前方道路情况,自动调整前照灯灯光,从而有效提高了汽车行驶安全性。弯道照明是该系统的首要功能,它能根据夜间行驶道路的弯道情况,随时自动调整汽车前灯光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