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车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建立在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之上,针对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车辆运行等交通环节的设备赋予全局唯一的标识。本文介绍了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与技术发展情况,提出了车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实施框架与技术架构。通过建立车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可以实现车联网信息通信的身份验证、高效传输与安全保障,助力车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无线通信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文 《交通科技》2012,(4):124-126
无线通信技术作为车联网发展的基础,其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关系到车联网的实现和发展。文中在阐述车联网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无线通信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车联网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车联网已经成为目前车厂主要发展的技术和方向。车联网系统整体规划需要不断的完善。车联网系统主要包括系统平台,终端设备,车载娱乐应用,手机应用等,文章通过对各个系统的介绍和规划,提供车联网系统概要描述。车联网行业可以多参考其他相关行业,不断丰富车联网行业功能和相关技术,能够更好地为汽车行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联网技术已经在各大车厂的量产车型实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之而来的车联网技术相关问题已经日益凸显。文章主要从车联网的行业动态、车联系统的功能、车联网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架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流程、信息安全机制、策略设计、实车渗透测试以及响应机制体系建立进行了讲解,从车联网端、管、云三个层面进行车联网信息安全设计的解析,其中包括手机APP、数据中心、通信运营商、车载通信终端的安全设计,以及车厂在未来信息安全持续加固、信息安全测试验证、相关标准制定,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宏观 国内     
正工信部和国标委: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车联网标准产业标准体系2018年6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产品和服务)》,全面推动车联网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大力建设融合创新生态体系,促进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业务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时代的重要应用,正在随着计算和通信技术的进步而飞速发展,车联网带来了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商业前景,是实现汽车完全自动驾驶的重要途径。文章简要介绍了车联网的演进发展历程,讨论了创建车联网所需的技术,介绍了一些车联网环境下的主要应用,结合5G描述了车联网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最后阐述了车联网未来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产品和服务)》(以下统称《指南》),全面推动车联网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大力建设融合创新生态体系,促进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业务加快发展。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相似文献   

8.
作为物与物之间通信的典型应用场景,车联网技术应用潜力巨大。车联网技术可以提供更 加安全的驾车方式,有效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交通问题,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车联网概念出发,分析了基于5G技术的车联网通信模式及5G 网络环境下车联网的应用方向,为智能 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5G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主流趋势和方向。智能网联汽车与人、道路、云、APP之间构成了复杂的车联网,而车联网作为互联网的一部分,必然也会面临各种复杂的信息安全威胁和风险。本文旨在由车联网的特点入手,系统梳理车联网中的智能网联汽车、通讯通道、云管理平台和移动应用之间的潜在安全风险,进而构建车联网的主动安全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0.
车联网技术作为智能交通家族的新成员,为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简要分析了城市交通拥堵成因,总结并展望了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概况,从微观层面提出了车联网技术在交通信号控制和路径诱导方面的应用设想,对车联网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娱乐化的不断发展,传统CAN通讯已经无法满足车载娱乐系统对传输带宽的要求,迫切需求高带宽的新一代车载网络技术及架构。因此,车载以太网应运而生,其高传输速率能够满足现代汽车娱乐系统的音频、视频、云端等数据传输的要求。SOME/IP协议是车载以太网的重要应用层协议之一,掌握SOME/IP的应用方法对车载信息娱乐模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国外车用柴油机SCR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机外措施是控制柴油机NOx 排放的有效措施,是柴油机排放控制的关键技术。选择催化还原(SCR)技术是降低车用柴油机NOx 排放的机外措施之一。介绍了SCR技术的理论依据、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国外车用柴油机SCR技术的应用情况及还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车辆导航系统的研究开发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向怀坤  刘小明 《汽车工程》2001,23(5):296-299,318
车辆导航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建设的一项基础内容,本文对当前国内车辆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现状作了全面调研与分析。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最后着重对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车辆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研究,这对车辆导航系统的深入开发及ITS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我国科技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将智能网络应用其中。当前汽车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在基于科技发展的前提下,智能网络的辅助将推动汽车行业向鼎盛时期发展,智能网络的融入能够提升人生的生活质量,以及为人们带来便捷生活。其中自动寻车技术是当前用户所需求的,这是一种高端智能技术,是建立在智能网络系统之上的,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助力解决用户在停车场找不到车的问题,这种技术的产生能够为人们带来更为便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智能网联试验场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分析了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中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长安大学车联网与智能汽车试验场的测试和研究经验,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模块化柔性试验场,该试验场包括应用场景、感知发布、网络链路和管理服务4个层次。应用场景层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中的天气、道路和交通条件,验证智能网联交通设备和服务在不同环境、不同场景的适应性;感知发布层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设备以及可变情报板等信息发布设备,实现环境数据及交通信息的采集,并下发相应的控制信息和服务信息;网络链路层由车载异构网络构成,通过网络间的协同工作,为应用场景层和感知发布层的设备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层负责下层数据的存储、备份、处理和可视化,并实现下层测试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在上述模块化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室内测试台架,配合试验场进行交通场景构建、测试场景复现和单一要素分析,实现智能网联交通的柔性场景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试验场具有标准化的测试条件,可控可追踪的测试流程和科学的测试评价体系,能够模拟真实的道路交通场景,提高智能网联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测试效率。该试验场的建设、推广与应用,能够推进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技术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转化,为实现未来交通信息服务和交通系统的创新与变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宁 《汽车文摘》2020,(3):24-3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提升,以及用户对于汽车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增加,车载大屏已经成为车内越来越普遍的舒适性配置,在线服务功能也融入系统之中。在此背景下,汽车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承载了移动信息、办公、娱乐、生活的作用,因此车载互联系统逐渐成为车辆的一项重要配置,甚至已经影响到越来越多人的购车决策。为提升车载互联系统主观评价的效率与便利性,阐述了人机交互的设计流程与设计原则,提出了一套详细且实用的主观评价方法。将车载互联系统分为人车交互、功能实现、服务生态、沟通好感度4个维度进行评价,更加适用于功能丰富且快速更新迭代的车载互联系统。  相似文献   

17.
汽车网络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当前汽车网络技术应用和发展;简要介绍了一些新型汽车网络和线控技术;对汽车网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主要通过电子技术在制动系统上的应用过程,阐述了该技术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并对国内外的发展做了一定的比较,揭示了制动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车用汽油机分层稀燃及其排放控制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车用汽油机分层稀薄燃烧系统及其排放控制技术问题,重点分析和介绍了包括轴向分层、滚流分层和GDI等各种发动机稀燃系统及其排放控制的新进展,为车用汽油机经济性和排放等性能的改善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无线射频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以及该技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原理,论述了RFID系统在汽车发动机流水装配线的具体应用,包括:网络架构、应用原理以及主要操作流程。通过与之前装配线上主要使用的条形码技术进行比较,论证了RFID技术应用于发动机装配线的优越性以及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