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究平面梁格模型应用于异形连续梁桥结构的合理性,以合肥市郎溪路15联主线桥梁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和ANSYS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平面梁格模型与实体单元精细化模型。以实体单元精细化模型的计算结果为准则,考虑自重与二期恒载作用,将两种模型的挠度与应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来探讨平面梁格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仅考虑自重与二期恒载作用,平面梁格模型与实体单元模型的误差随着横桥向中腹板向边腹板过渡而逐渐增大;整体挠度由连续梁边跨跨中处边腹板的竖向挠度控制设计,截面上缘应力由桥梁中腹板控制设计,截面下缘应力由桥梁边腹板控制设计;平面梁格模型的挠度与应力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2.
对桥梁结构进行静载试验,是各类桥梁施工质量控制与评定中的重要环节。文中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新下花桥梁格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开展现场静载试验,通过将挠度和应变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的比较,对该桥的承载能力和工作状况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采用梁格理论对某连续T形梁桥进行结构分析计算,用Midas/Civil和Midas/FEA分别建立增设虚拟横梁的梁格模型和实体模型,通过对梁格模型、实体模型、刚接梁法、比拟正交异性板法(G-M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荷载试验现场实测数据相互对比分析,提出连续T形梁桥梁格模型的虚拟横梁截面参数取值建议。结果表明:梁格法简单易行,且计算精度能够满足一般工程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桥面铺装、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以及防撞护栏对连续T形梁桥结构整体的影响,给出了梁格模型的修正方法和建议,使梁格模型更加精细化,能够更加真实可靠地反映桥梁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4.
《公路》2021,66(7):134-138
为了研究曲线箱梁桥的受力及变形情况,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Midas/Civil分别建立某曲线箱梁桥的梁格模型,同时利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该曲线箱梁桥的单梁模型。对比分析3种建模方法下该桥的受力和变形情况,找到曲线箱梁桥的受力及变形特点;同时,通过对比验证了利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梁格模型更接近于ANSYS模型,证明了利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梁格模型以对曲线箱梁桥的内力及变形问题进行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模拟预制箱梁空间梁格模型的横向刚度,以准兴重载高速公路魏家村中桥右幅桥为背景,研究预制箱梁空间梁格模型中虚梁形式对横向刚度的影响。该桥为4×20m预制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按交工静载试验满载加载,测试主梁的应变和挠度;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3种虚梁形式的主梁空间梁格模型,计算设计荷载和试验荷载下主梁弯矩、最大正弯矩工况下主梁的应变和挠度以及相应校验系数,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空间梁格模型的横向刚度随虚梁刚域长度的增加、虚梁有效长度的减小而增大,且将虚梁自纵梁中心开始到纵梁腹板内侧边缘为止设置为梁端刚域时,空间梁格模型模拟的横向刚度与实际桥梁的横向刚度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别建立某格构式桥梁的梁格结构模型和梁板结构模型,计算了两者的挠度值及应变值,并和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较梁格结构模型而言,梁板结构模型计算挠度值更接近实测值,能充分模拟结构整体刚度;梁格结构、梁板结构模型计算应变值和实测值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异型箱梁桥空间效应明显,受力复杂,简单的初等梁模型已很难正确模拟其受力。结合实际工程中的一座异型桥梁,运用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梁格模型,介绍如何采用梁格法计算异型桥梁,并提出梁格划分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双曲拱桥有限元分析中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南京长江大桥引桥中双曲拱桥的承载能力检算,提出按刚度等效原则把拱肋与拱波简化为梁格体系的计算模型,采用空间梁单元模拟拱肋与拱波,缩减了双曲拱桥全桥建模和结果分析时的计算工作量。对此计算模型,采用ANSYS软件,选取了桥梁荷载中的几种典型工况做模拟计算,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的另一精细模型的计算结果及相同加载方式下的现场试验实测数值进行了对比,并对三组数据结果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超宽梁桥的逐渐增多,宽幅桥梁与普通的窄桥相比,在荷载横向分布、稳定分析以及横向连接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现以一座单跨单箱多室钢箱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空间梁单元模型、等效板单元模型、梁格体系模型和实体单元模型,并对四种模型进行了动力特性结果比较,探讨了超宽简支钢箱梁桥不同计算模型动力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梁格体系模型的竖弯频率误差最小,而所有模型的扭转频率误差都较大。对于宽度不同的梁桥,运用等效板单元模型进行参数化分析,并对桥梁的竖弯频率和扭转频率的计算,提出简化模拟公式。归纳出的结论对同类桥梁的动力特性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弯桥计算中,支座反力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全桥的计算结果及安全性。因此,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模拟时的边界条件的合理性至关重要。结合有限元计算软件分别建立单梁模型和梁格模型进行支座反力的比较,对梁体与支座之间的简化约束条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桥梁杆系计算模型在计算异形宽箱梁时均有一定程度的缺陷。JTG 3362-2018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引入了一种精细化分析模型——折面梁格模型。文中以某城市高架的异形宽箱梁为例,建立折面梁格模型,分析其支反力分配、荷载横向分布效应、剪力滞效应,并与单梁、Hambly梁格及实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折面梁格模型在反力分配和荷载横向分布方面和实体模型吻合度很高且计算量较小。  相似文献   

12.
人字形桥梁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彭真  唐峰 《中外公路》2006,26(6):74-76
针对人字形桥梁结构复杂的受力特点,常规的分析方法难以较好地把握结构的受力行为的问题,该文基于梁格理论,对典型人字形桥梁结构进行计算简化,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分析方法对离散简化的空间梁格模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算例分析计算,同时与板壳模型以及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理论分析方法简便实用,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为求解人字形桥梁复杂受力行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桥梁设计中,往往会碰到斜交桥,受斜交角度的影响,斜交桥的横隔梁受力和直交桥横隔梁受力不同,采用刚性横梁法无法模拟横隔梁在整体中的受力结构。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剪力柔性梁格模型,分析斜交桥边墩处横隔梁和中墩处横隔梁的受力,并与Ansys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实体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14.
T形梁桥加固方案及加固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介绍了滨州黄河大桥北引桥的典型病害情况及维修加固措施;根据梁格法原理,采用空间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T粱梁格模型,对加固后的北引桥上部结构进行空间受力分析,并依据现行规范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桥梁加固后能满足持久状况的各种强度和刚度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山区高速公路桥梁中常用的先简支后连续装配式T梁桥,以桥梁专业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梁格模型,通过对比墩梁固结前后对上下部结构的影响,研究不同连接方式下装配式T梁桥的静力性能,并通过改变墩高与柱径确定墩梁固结的合理应用范围,为山区高速公路装配式桥梁上下部的连接方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对比某20 m跨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静动载试验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装配式梁桥梁格模型的纵梁接缝刚度、桥面板刚度及栏杆刚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较好地反映实测结果的基准有限元梁格模型.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可作为其他装配式梁桥建立基准有限元模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桥梁设计中,如何处理桥梁与河道交叉角度较大的情况,是广大设计人员面临的一个课题,文中根据具体设计案例,上部采用52°的装配式简支箱梁,并对桥梁的关键部位提供了设计方案,为了验证设计方法可行,采用梁格法建模,对桥梁在正常使用工况下抗弯、抗剪、抗扭进行验算,均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为了简化计算,同时采用单梁模型与梁格模型进行计算对比,恒载作用下单梁弯矩比梁格模型大11~24%,正常使用工况下应力两者相差在14%以内,单梁模型可以简化计算,梁格模型受横隔板、横梁、桥面板的影响,扭矩要比单梁大很多,需要单独验算。  相似文献   

18.
以某连续梁拱组合结构为工程背景,应用梁格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对比成桥阶段边、中腹板应力与变形差异。同时建立单梁模型,与空间梁格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梁格模型计算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有限元单梁法与梁格法建立云南某曲线连续箱梁桥计算模型,从支反力、结构应力、结构挠度三方面对单梁模型和梁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桥梁荷载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这两种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梁格法的准确性比单梁法高,且可有效满足桥梁荷载试验所需结构内力和挠度的取值,是曲线梁桥结构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市通州温榆河西路跨坝河桥为工程实例,结合梁格分析法,建立空间梁格模型,同时考虑斜桥空间上的弯扭耦合效应,得到桥梁上部结构的内力与变形;通过与单梁模型的对比,揭示了斜桥的受力特性,以期为斜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