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燃料电池客车供氢系统碰撞安全性问题,建立了供氢系统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某燃料电池客车氢系统的强度与刚度特性,结果表明,仿真与碰撞试验结果良好一致;该燃料电池客车氢系统的碰撞安全性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燃料电池车氢系统碰撞试验的方法,从试验和理论的手段进行氢系统结构碰撞安全性研究.通过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汽车安全测试法规,确定了氢系统碰撞试验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氢系统碰撞安全性的方法.最后,经实车碰撞试验验证,该系统的安全设计满足整车碰撞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燃料电池汽车在被动安全方面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车内安装有包括燃料电池在内的高电压动力回路,其电压远远超过安全电压;二是有一个高压供氢系统,其氢泄漏造成的危险性很大;相对传统汽车来说,燃料电池汽车对碰撞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于以上考虑,有必要对燃料电池汽车碰撞试验程序和方法进行研究。燃料电池汽车碰撞试验不同于普通的汽车,和普通的电动汽车相比增加了氢系统和燃料电池堆,其和普通电动汽车碰撞试验类别相同,涉及同样因电池类型、电池在车辆中的布置位置等影响动力电池在进行  相似文献   

4.
基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碰撞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近几年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发展。针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存在的碰撞安全性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碰撞安全标准,给出了解决氢燃料电池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商用汽车》2021,(11):12-12
2021年10月28日,由北汽福田汽车、清华大学和北京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共同承担的《"氢能出行"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项目组在国家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开展了一项冬奥会氢燃料电池客车的碰撞试验。此次试验是国内首次针对氢燃料电池客车进行的专项碰撞试验,试验车辆为北汽福田生产的12 m氢燃料电池客车,是北汽福田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专项开发的最新一代燃料电池客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汽车碰撞试验的特点和主要试验设备,阐述了汽车碰撞试验中数据采集系统的作用和原理,具体分析了汽车碰撞试验中三款典型的数据采集系统(1汀、KYoWA、DTS)各自在性能指标和操作方法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NHTSA和IIHS真实正面碰撞试验数据的统计和归纳,以及解析求解,分别建立采用C-NCAP评价的100%正面刚性壁障(FRB)碰撞和50%正面可渐进变形移动壁障(MPDB)偏置碰撞,以及采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评价的正面小重叠度壁障(SOB)偏置碰撞中碰撞波形和侵入量的评价方法,可为约束系统的匹配...  相似文献   

8.
微型客车针对正面碰撞法规的系统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正面碰撞法规要求,对某微型客车优化改进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详细描述了针对某型客车进行系统优化改进设计的过程,分析了汽车改进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实车碰撞试验表明:在不改变汽车外形和主要结构,综合考虑汽车质量和改进成本等诸多约束条件下,通过材料、结构的准静态试验和台车碰撞试验,结合整车及主要零部件碰撞试验,并利用PAM-CRASH/SAFE等数值分析手段,对整车结构和乘员约束系统的改进可使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2012版C-NCAP碰撞工况中的40%偏置碰撞的试验速度由56km/h提升至64km/h,而100%刚性壁正碰仍保持50km/h.两者之间巨大的速度差,使约束系统的匹配变得更加困难。文章通过分析2款轿车和1款运动型乘用车的碰撞工况,采用仿真和台车试验的手段对乘员约束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使车辆碰撞安全性能得到优化。指出按乘员伤害值、约束系统能耗密度及能耗功率大小选定最坏碰撞模式,依此设定约束系统参数,在另一碰撞模式中加以验证的约束系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全面掌握转瞬即逝的汽车碰撞过程来看。光学测量系统是实车碰撞试验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该文介绍了实车碰撞试验中的光学测量系统组成,运用光学测量系统进行拍摄的位置与方法及拍摄的图像。  相似文献   

11.
汽车正面碰撞试验法规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西产 《汽车工程》2002,24(1):1-5,14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汽车正面碰撞试验方法、现有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在碰撞相容性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颜凌波  张超  许伟  曹立波  戴宏亮 《汽车工程》2018,(10):1158-1165
为寻找对斜角碰撞中有显著影响的约束系统参数,建立了SUV、中型车和小型车的驾驶员约束系统模型,采用均匀拉丁方方法进行试验设计,利用T检验筛选出不同车型车对车斜角碰撞中的灵敏因子,并针对灵敏因子进行了考虑车对车碰撞兼容性的约束系统优化。结果表明,车对车斜角碰撞中3种车型的灵敏因子大致相同;与每辆车单独优化相比,采用碰撞两车WIC值之和最小作为优化目标,除能有效减少目标车和同伴车的损伤值外,还可获得更好的车对车碰撞兼容性;不同车型在车对车斜角碰撞中的约束系统参数优化趋势有所不同,但仍有一定的共性,即优化一般会导致气体气囊质量流率的增加和安全带限力级别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论文了研究了正面碰撞中假人的运动过程及头部、颈部、胸部与下肢部位的伤害机理与考核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车身碰撞特性、乘员约束系统特性及两者间的匹配这三个方面的综合性能,并针对车身耐撞性能、车身B柱曲线特性及转向系统、安全带与气囊等约束系统对假人的伤害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基于上述分析对一款新开发车型的安全性现状进行分析并逐步做出改进方案。通过零部件试验、滑车试验及实车验证试验证明分析及改进方案的有效性,本研究对车型开发设计及安全性能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汽车模拟碰撞试验系统塑料吸能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丽莉  王宣 《世界汽车》1996,(5):18-19,39
汽车模拟碰撞试验系统是评价汽车撞车时乘员保护装置和有关安全件安全性能的一种有效的试验手段,而吸能装置用于控制车的减速度,使其所产生的减速度波形接近实车碰撞时的减速度是模拟碰撞试验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个关键的部件。介绍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研制的三种聚氨酯吸能管的材料,结构,性能及产生的减速度波形等情况及在工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车辆碰撞过程的试验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介了以模拟车对车碰撞事故为目的的实车碰撞试验,采用21起车对车实车碰撞试验数据对碰撞条件、碰撞形态、碰撞能量消耗分配等碰撞特征参量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汽车交通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汽车预防事故的主动安全性,只能避免5%的事故,因此提高汽车在发生事故时保护乘员、行人,减轻和避免伤亡的被动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评价汽车被动安全性要进行各种动态试验,因为动态试验能不同程度地真实再现碰撞事故中汽车和乘员的状况。汽车碰撞试验分模拟碰撞试验和实车碰撞试验。 模拟碰撞试验是评价汽车碰撞时乘员保护装置和有关安全件安全性能的一种有效试验手段,它是用一个比较坚固的试验滑车(台车)代替汽车,使其受到一个近似  相似文献   

17.
两种正面碰撞标准的试验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鹏 《天津汽车》2005,(2):21-25
介绍了两种正面碰撞标准的制订过程,并进行了技术要求的对比。从数百次的正面碰撞试验中,选出比较有典型意义的车型进行两种碰撞标准的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标准下乘员的伤害指标和车身变形情况,从而分析两种正面碰撞标准评价内容。100%RB碰撞试验考核的主要是乘员约束系统,而40%ODB碰撞试验考核的主要是车身结构。  相似文献   

18.
汽车侧面碰撞下乘员骨盆响应的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多体系统理论为基础,应用碰撞伤害模拟软件MADYMO建立了基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侧面碰撞台车试验基础上的三维多体数值仿真模型.此仿真模型包括选用的MADYMO数据库中的BIOSID侧碰假人模型、Heidelberg型座椅模型、相关台车环境模型及缓冲材料模型.应用模型分四种碰撞条件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模拟结果与台车试验结果在量值和变化趋势两方面的一致性,验证了所建数值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为应用此模型进行侧面碰撞下乘员骨盆响应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侯飞 《汽车工程》2000,22(6):413-417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高速公路运输安全管理局颁布的侧向碰撞新车评价程序--LINCAP星级评价程序。应用该程序对国外某轿车进行了侧向碰撞计算机模拟及试验,提出了提高该车型侧面碰撞性能的部分措施。文中侧重于计算机侧向碰撞模拟分析工作,模拟结果与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所做的碰撞模拟与试验是吻合的,提出的结构修改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试验壁障主要依靠进口的问题,提高移动壁障自主开发能力,文章以满足ECER95法规的侧碰移动壁障为例,通过阐述结合试验法规而研究得出的一整套开发过程.提供了包括避免产生二次碰撞的延时制动系统、符合质量质心的车体框架、适合制造商的部件选择、有限元强度分析及试验验证在内的设计方法,使碰撞试验移动壁障的开发过程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