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油车已经成为大气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主要的排放源之一。为了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并降低柴油车的污染物排放,可以通过安装尾气后处理装置来减少PM和NOx的排放。如何使后处理技术与车辆降低PM和NOx排放的需求相匹配,以实现稳定的减排效果,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柴油车尾气中PM,以及NO和NO2等关键参数,对于设计尾气后处理装置(如DPF和Urea-SCR)以及设定DPF再生和Urea-SCR喷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柴油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PM的浓度、粒径分布、化学成分和形态特征,以及NOx(NO+NO2)和部分PM前体物的排放特性。同时,分析了车辆行驶状况对尾气PM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为在用柴油车加装尾气后处理装置以降低尾气污染物排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PEMS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一辆安装DOC+CDPF的重型柴油货运车进行了三次不同行驶里程下的道路排放跟踪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从低速工况到高速工况,原车的CO、T HC、PM排放因子呈下降趋势,而NO x、PN则呈上升趋势.加装DOC+CDPF后,CO、T HC、PM、PN减排率基本随车速的增大逐渐升高,而DOC+...  相似文献   

3.
随着柴油车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排放的尾气危害也就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城乡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本文首先对尾气排放的成因及危害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分别从柴油机机内外、提高燃油品质及采用代用燃料的角度详细地探讨了其尾气排放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柴油车烟度排放测试方法与检测结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在用柴油车采用的加载减速烟度测试法、自由加速不透光烟度测试法及自由加速滤纸式烟度测试法等3种烟度排放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测试了66台在用柴油车在这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下的烟度值,分析了不同的测试方法与排气烟度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柴油机不仅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的特点,而且在高速性能、加速性能、操纵性能、乘坐舒适性和噪音方面已经完全可以与现代汽油机相媲美。与普通汽油机相比,柴油机可节油15%~30%,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可降低45%。据专家预测,1995年~2007年全球汽车产量将从4900万辆增至6400万辆,其中汽油车增加22%,柴油车增加58%。 由于柴油发动机技术及燃油品质等因素,我国柴油车的推广远远落后于欧、美、日国家。但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6.
7.
满足新排放法规的柴油车后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车后处理技术是柴油车满足新排放法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对NOx和PM的控制。通过对目前技术先进的几种后处理技术的详细介绍,分析了其商业化应用的前景,总结了未来柴油车后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柴油车的排放质量是通过相应的测试方法来制定的,而测试技术的发展则应遵循排放法规的发展趋势,并适合国情,使之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定期的保养维护是降低费用和减少排放的一个简单办法,如果汽车得不到很好的保养维护,其排放性能将会逐渐下降。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辆卡车冒着黑烟,那么这辆车的燃油系统肯定有问题。如果你有一台旧发动机,但是进行了很好的保养维护,它排出的黑烟肯定很少。对于现代柴油机,如果要使它保持较高的排放性能,就应当尽量对发动机进行报好的保养维护。  相似文献   

10.
控制柴油机排放物的重点之一是控制颗粒物(PM)的排放。文章主要分析满足现行排放法规下的在用柴油车微粒排放控制技术,不同排放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减排效果,最后提出了一种关于不同措施的减排成本收益的整数规划模型的数学方法。对柴油车颗粒物的排放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欧Ⅳ及之后中重型柴油机排放控制“优化燃烧+SCR”与“EGR+”两大主要技术路线的优缺点及其在欧洲和北美的应用情况,详细分析了SCR和EGR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等,同时描述了PM后处理器DOC、DPF、POC的发展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马彩绒 《时代汽车》2022,(1):168-169
本文主要介绍氮氧化物分析仪在柴油车排放检测中的应用,并分析对检验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因素,通过分析使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进一步提高氮氧化物的检测结果准确性,确保排放结果更加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3.
轻型车国六 b 排放法规要求车辆的在用监测频率(IUPR)不得低于 0.336,为满足这一严格要求,整车制造商在车辆量产前需要对 IUPR 率进行摸底,以了解车辆在不同使用环境下 IUPR 的变化规律。文章提出了一种涵盖性广泛的 IUPR 道路验证方法,旨在使验证结果更加贴近在用车实际运行情况。此外,还对验证过程中发现的监测频率偏低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开发阶段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以保证车辆投入市场运行后的在用监测频率满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周鹏  杨静 《时代汽车》2022,(2):33-34
分析了5G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在发展战略、研究意义和趋势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把5G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有机融合,可有利于ICV的规模化、定制化技术架构的完善,以期实现ICV车辆间的信息实时换接、均布负载和信息的抗干扰与安全的构想.进行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15.
车用柴油机微粒排放测量的稀释取样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用于柴油机排气微粒 (PM)测试的稀释取样系统的工作原理 ,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全流稀释取样系统费用高 ,但能满足世界各国排放法规的要求 ,能对PM排放进行精确测量 ;部分流稀释取样系统投资小、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6.
林学东  刘巽俊 《汽车工程》1998,20(5):308-311
在增压中冷直喷式柴油机上,通过采用排气再循环(EGR)的技术措施,分析研究了EGR在不同条件下对柴油机NOx的排放特性及其工作过程的影响,指出了EGR抑制NOx排放量的原理和具体效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AVL全流采样(CVS)系统,在3台国Ⅳ重型柴油机上进行了国Ⅳ、国Ⅴ柴油油品对排放影响的对比试验,试验使用ESC,ETC以及ELR测试循环。3台发动机均采用增压中冷+SCR技术路线,供油系统包括高压共轨和电控单体泵系统,排量范围为3.8~11.9 L。研究发现,无论是ESC循环还是ETC循环,国Ⅴ柴油相对于国Ⅳ柴油,均可以降低重型柴油机的PM和CO排放,但对NO_x,THC和ELR烟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研究焦点,生态驾驶旨在提高驾驶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改善驾驶行为,有效缓解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的高度重视。同时,随着智能网联车辆技术的迅速发展,网联环境为生态驾驶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为了分析智能网联车辆生态驾驶的研究进展,通过与传统生态驾驶进行对比,从车辆自身特性、驾驶人个性、道路交通状况与社会条件4个方面分析了智能网联环境下的生态驾驶的影响因素;从生态驾驶控制策略和生态驾驶应用现状2个方面对现有智能网联生态驾驶研究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从影响因素、控制策略和决策优化3个方面讨论了生态驾驶的意义、应用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致力于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分析结果表明:智能网联环境下的生态驾驶和传统生态驾驶的影响因素较为相似,不过网联传感器和通信条件对智能网联环境生态驾驶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生态驾驶,智能网联环境下生态驾驶的控制策略与决策优化多考虑复杂驾驶工况、多车级别的全局生态驾驶;且由于各种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结合先进的技术、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也将成为未来智能网联生态驾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吸气CA498发动机上,试验研究了匹配氧化型后处理器后,静态供油提前角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匹配后处理器,优化供油提前角后,自然吸气的CA498发动机排放可以达到欧Ⅲ水平;但由于提前角减小,排气背压增大,发动机燃油消耗率上升8%左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柴油机上燃用乳化柴油添加二乙醚时的排放特性,探讨了在乳化柴油中添加二乙醚能降低柴油机废气排放的机理,分析了排放污染物随发动机负荷变化的规律,并且与燃用柴油以及乳化柴油时的排放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乳化柴油中添加10%的二乙醚能显著降低NOx和烟度的排放,尤其是在高负荷时,能明显降低HC和CO的排放。与燃用乳化柴油相比,即使在部分负荷时,也不会对NOx排放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