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是针对一般公路编制的,其中一些指标并不适用于风景区道路设计。本文阐述了分析风景区道路最大纵坡取值的方法,并运用汽车动力学知识计算出以大客车为代表车型的景区道路最大纵坡的合理取值。文章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景区道路纵断面设计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泊松比取值对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探讨泊松比取值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受力的影响,利用Bisar3.0软件模拟了典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轮载动力响应,分别对路表弯沉、沥青面层层间拉应力、剪应力及土基顶面压应变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弯沉值随着沥青混合料泊松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面层层底拉(压)应力对泊松比的变化较为敏感,中面层尤为明显;沥青混合料泊松比的取值大小对上面层和中面层层内剪应力影响较大,对下面层层内剪应力影响较小;土基顶面压应变随泊松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路面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泊松比取值对路面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剪切流变主要产生于中面层这一车辙产生特征,提出更为合理的最大剪应力取值方法.利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不同类型路面结构沿荷载中心横断面的最大剪应力整体分布规律,提出了3种改进的最大剪应力取值方法;通过不同取值方法对应的永久变形预估方程分析沥青层变形,选出了最优取值方法.结果表明:取双轮荷载单轮中心、邻近外侧边缘与两者中点3个位置作为最大剪应力计算位点,以同深度各位点平均值作为该深度最大剪应力分析值,可合理反映不同路面结构沥青层内的受剪状况和剪切流变特征,得到合理的永久变形预估方程.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5,(6)
通过分析能量变分原理求解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基本假设,并结合弹性力学中平面应力问题的几何和物理方程,分析薄壁箱梁各板件应力应变关系中弹性模量的合理取值问题,与已有大多数文献中对弹性模量的取值方式相比,按本文修正后的弹性模量的计算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薄壁箱梁剪力滞翘曲的实际情况。材料泊松比是影响两种取值方式的重要因素。通过简支梁算例,对比常用工程材料的不同泊松比数值表明,采用两种取值方式计算所得的应力差值比的最大值均不超过5%,因而,工程实际中按照不修正的简单方式取值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穿越大兴安岭的林白铁路的实地调查研究和设计实践,发现设计时采用最大冻土深度取值不当,容易造成一些问题,冻深取值大了造成工程的浪费、取值小了容易出现冻害隐患,经过研究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方案,即采用5个修正系数,对不同的工程部位采用不同的设计冻深,其范围在1.2~3.2 m之间,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快速路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由于隧道快速路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最小,越来越多的城市快速路采用了隧道的建设形式。现行道路设计规范对隧道快速路最大纵坡的取值存在一定的争议。提出了隧道快速路最大纵破取值应考虑的影响因素,并以江阴市澄杨路隧道为例进行分析。应从隧道交通流大小、车型比例、综合造价、交通安全等方面科学系统地分析后确定,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风电场道路主要服务于风电机组大件设备的运输,属于低等级道路。文中通过对风电场常用风机设备及国内常用风机运输车型的分析,从机舱重量对道路纵坡的影响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风电场大件运输车辆最大爬坡能力的计算方法;按照中国常用风机单机容量的大小及风电场所处区域海拔高度的不同,分别计算所用代表车型的最大爬坡,得到风电场道路最大纵坡设计值,以解决现行规范对最大纵坡的规定不能满足风电场道路纵坡设计需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凝灰岩类土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泊松比、阻尼比参数取值变化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水平加速度在凝灰岩类土质边坡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折减效应,且随高度衰减;边坡稳定系数随地震时程波动变化,在某个瞬时会小于1.0,但一般不会造成边坡的整体失稳破坏;基于Newmark滑块分析原理的滑体永久位移只在平均加速度大于屈服加速度时才会产生,与持时无关;泊松比、阻尼比的取值变化不会改变坡体的加速度分布规律,但滑体永久位移会随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随阻尼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为在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获得更加合理、可靠的岩体力学参数,改善BP神经网络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慢、依赖初值等不足,采用GA-BP神经网络方法,对隧道围岩力学参数反演进行了研究。依托江西省萍莲高速公路莲花隧道工程,选取右洞YK35+095~YK35+135段作为模拟对象,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法,按照微台阶法开挖,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设计了25组围岩力学参数的正交试验,代入已建立的数值模型,得到系列拱顶沉降、周边位移以及地表沉降值,由此构造了神经网络的样本;采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相结合,其中遗传算法种群规模取值30,最大遗传代数取值25,交叉概率取值0.8,变异概率取值0.01,通过网络训练,得到了训练成熟的GA-BP神经网络,建立了待反演的围岩力学参数与位移之间的映射关系;将莲花隧道YK35+115断面实测的拱顶沉降、周边位移和地表沉降值,输入到已训练成熟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中,输出得到围岩的弹性模量、泊松比、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参数。结果表明:采用GA-BP神经网络反演获得的围岩力学参数,代入到FLAC3D数值模型中正演计算,得到拱顶沉降、周边位移和地表沉降与现场实测值仅相差2.94%,3.16%和4.86%,误差较小;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隧道围岩力学参数反演方法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道路错综复杂,各条道路交错相连.如何分配各道路流量使得交通系统中的流量最大是智能交通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若干条互相关联的道路出发,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通过建立优化模型来计算出各条道路的最大平均流量.因为系统庞大,且求解模型中有多个等式约束,对其转化为多目标优化模型来解决,把自适应的适应度函数加入基于小生境的混合遗传算法中求解.用实例仿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设计对现行《桥规》有关裂缝计算方法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修正意见;在此基础上,对桥梁结构中常见的截面型式和各种不同的受力构件提出了最大裂缝宽度的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道路工程设计中,既要满足城市建设需求,又要保留乡愁记忆,这是摆在工程设计人员面前的新课题.结合合肥市团肥路工程中保留古树的工程设计案例,从道路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路基设计等方面系统性介绍了四位一体的工程设计保护古树方案,并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为今后此类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等级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通行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从道路路段通行能力的组成和各参数的取值分析计算低等级道路设计通行能力,然后根据设计通行能力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相互关系,计算道路在一定服务水平下能适应的最大交通量,最后,根据计算的低等级道路最大适应交通量与现有或预测交通量进行对比分析,论证规划道路的适应性,期望能为低等级道路通行能力计算分析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道路工程一般采用天然地基,路基稳定和地基沉降是道路设计的关键。固结系数是估算地基随时间沉降和确定地基处理方案的一个重要指标。固结系数主要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方法确定,其测试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地基土性质、试验方法、取值确定方法、加荷和稳定时间标准等等。如何正确测试固结系数指标,并合理应用,对道路工程设计和建设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高等级公路设计中,视距问题是道路安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该文针对高等级道路行车速度高的特点,指出现行设计方法中视距取值存在的间题,并在分析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等级道路设计中视距取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路段通行能力约束下路网最大交通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伦辉  徐建闽 《公路》1997,(11):30-33
道路网络的最大交通量是交通规划的基础资料,在给定网络结构和路段通行能力的基础上,借用图论中最大汉量小割定理,提出了一种适用计算机编程运算的算法,为路段通行能力约束下路网最大交通量的确定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道路动态透视图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视化技术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设计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道路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在道路工程设计方案比较中,对安全、景观、环境作出科学的评价。该项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本文介绍了道路动态透视图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选取东风天龙牵引车(DFH4251AX4AV)作为目标车型,计算其在海平面高程下满载和超载时的动力因数以及爬坡的最大坡长限制值,发现目标车型的实际爬坡性能与中国现行的公路纵断面设计标准相差较大.当纵坡较大时,规范中规定的最大坡长限制值已经远远超过了目标车型所能爬上的坡道长度;而当道路纵坡较小时,若车辆入坡速度较大,即使货车超载,目标车型的爬坡能力也能较好地适应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白丁伟 《路基工程》2021,(3):176-180
基于新建金甬铁路全线正线先开段千石岩隧道及陈家岭隧道的大量实测数据,通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修正了沉降槽宽度系数和最大沉降量系数。研究表明:沉降槽宽度系数取值0.6~0.9,最大沉降量系数取值0.15~0.45时,修正后的Peck公式较原Peck经验公式更吻合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20.
BIM所构建的3D信息模型,可为道路工程设计提供一个信息流通平台,有着促进沟通便利、降低设计错漏率和提升工程质量的优势,能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应用。通过介绍BIM的典型特征,简述了BIM技术在道路工程设计阶段的功能实现;总结了BIM技术工程量造价计算、自动化输出功能;并针对BIM技术道路工程设计建模功能展开讨论,从3D路线设计、路基路面建模和快速道路整体建模3个方面的应用展开具体研究。最终得出了基于PowerCivil软件进行道路工程设计的完整流程,能够为BIM技术在道路工程设计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