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研究驾驶人的驾驶经验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应用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变化情况,以及2013年不同驾龄驾驶人肇事道路交通事故的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以我国东部某省持证驾驶人肇事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驾龄驾驶人的事故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年以下驾龄驾驶人事故率为10.6/万人,明显高于其他驾龄组;3年以下低驾龄驾驶人和11年以上驾龄的营运车辆驾驶人是驾驶人管理的重点人群.基于分析得到的肇事特征,从完善驾驶培训内容和重点、改进驾驶培训考试方式方法、提升再教育针对性等方面提出了驾驶人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人机构成的交通系统中,人始终处于核心和重要的地位,采用心理学研究方法,从分析影响驾驶人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因素出发,得出预防事故应开展驾驶人心理训练、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驾驶适性管理、为弥补人的主观过错而采取人机工程学措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长途客车事故现状及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途客车的行车特点出发,分析了目前事故现状和致因,结合驾驶人管理现状、驾驶人驾驶行为和客车安全技术状况等实际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于预防、控制和降低长途客车安全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袁田  赵轩  刘瑞  余强  朱西产  王姝 《汽车工程》2022,(6):821-830
为满足驾驶辅助系统在城市交叉口对类人驾驶能力的更高需求,本文中研究了实际交通中的驾驶人在该区域的纵向驾驶行为特征。从自然驾驶数据中提取了778条驾驶人接近城市交叉口的样本数据,应用YOLOv4识别了交通场景中的各类道路使用者,采用方差分析研究了反应特性在不同运动类型和交通密度中的差异,建立分层回归模型分析了制动特性与运动状态、运动类型和道路使用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密度交通显著降低接近速度;与右转驾驶人相比,停车驾驶人的反应距离更长;当接近速度较高或反应距离较短时,会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高的减速度和制动强度接近交叉口,且提前4.46 s开始制动;不同道路使用者对制动特性产生了不同影响,停车驾驶人主要关注同向行驶的他车,右转驾驶人主要关注行人和骑车人。  相似文献   

5.
驾驶人是"人-车-路"闭环系统中的核心。近年来,研发人性化、个性化的汽车驾驶辅助系统逐渐成为行业热点。为了更加透彻地理解弯道驾驶行为特性,为弯道驾驶辅助系统提供功效评估与优化,提出了一种考虑肌电信号的驾驶人弯道行驶过程操纵行为分析方法。招募12名驾驶人在试验场标准路面上进行实车试验,其中包含6名专业试车师与6名普通驾驶人,要求驾驶人分别以30,40,50 km·h-1的不同初速度驶入U形弯道并自由驾驶。试验过程中记录驾驶人颈部肌电信号数据和车辆运动状态数据,分析转弯行驶车辆侧向运动对不同驾驶能力的驾驶人生理体验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驾驶人在不同入弯速度条件下颈部肌电信号与侧向加速度的关联差异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专业驾驶人和普通驾驶人颈部肌电特征值存在显著差异,专业驾驶人颈部肌电信号特征与车辆侧向加速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随着驾驶任务难度的增加,驾驶能力好的驾驶人能够较好地适应任务的变化,在进行纵侧向耦合操纵时能够较好地协调身体生理反应与车辆侧向运动保持较好的关联特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索并完善驾驶体验评价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可为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功能设计与智能汽车行驶性能的用户体验测评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出租车驾驶人的疲劳驾驶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发现疲劳驾驶与驾驶人年龄、驾龄的关系,以及疲劳驾驶事故与驾驶人年龄、驾龄之间的关系。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年龄、驾龄的驾驶人疲劳驾驶状况不同;2.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3.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与出租车驾驶员的驾龄有关,驾龄越小,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7.
深入理解驾驶人驾驶习性及其表征方法,对于实现在汽车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不同控制系统下的人机和谐交互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驾驶人驾驶习性辨识策略。搭建了驾驶人驾驶数据实车采集系统,在典型跟车驾驶工况下对驾驶人驾驶习性数据进行了实时采集;根据层次聚类理论,对驾驶人驾驶习性进行了标定;在此基础上,引入随机森林模型建立了驾驶人驾驶习性辨识策略,并进行了重要性分析、模型训练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驾驶人驾驶习性辨识策略能有效辨识驾驶人驾驶习性,模型整体精准度可达97.1%。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下驾驶人面对交通场景中突发事件的应激反应能力,利用自主开发的应激反应能力测试软件,通过设置场景风险提示来模拟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引导作用.选取操作准确率、反应时间和额外反应次数为测试指标,测试不同信息引导方式下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运用认知评价理论调查被试对测试软件和试验的主观感受.结果表明,视觉、听觉和视听觉引导均能有效提升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缩短应激反应时间;视觉和视听觉引导比听觉引导效果更好;有信息引导的驾驶人额外反应次数较少;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能够通过训练和心理激励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9.
《车主之友》2016,(12):15-15
近日,“2016斯巴鲁新安全技术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斯巴鲁宣布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将正式登陆中国市场。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是避免事故发生,以减少伤害为目的的驾驶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10.
心理素质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不同境遇中在思维、感情、情绪上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与交通事故发生率密切相关,统计表明,80%左右的事故是由驾驶人的操纵失误、违法行为以及不良心理素质等引发的,而驾驶人的不良心理素质又是引发车辆事故的重要因素。据国内、外交通安全专家研究证实,近50%的事故和40%的恶性事故是由于驾驶人不良的心理素质造成,可见心理素质对车辆运行安全影响重大,研究和调控驾驶人不良心理素质对预防交通事故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1.
汽车事故可以分为非车辆技术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和汽车本身的技术原因造成的损毁事故,两者的后果都给当事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非车辆技术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是驾驶人自身的原因造成。如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处理不当、违章驾驶、超载运输等。汽车本身的  相似文献   

12.
李建 《实用汽车技术》2005,(9):i0015-i0015
近日,听说某地有个驾驶人在驾驶车辆时,因汽车直拉杆头螺帽脱落而造成方向机失控撞坏了别人的摩托车,最后由交警处理的结果是这位驾驶人负全部责任,对此这位驾驶人很不理解,他说:“这是机械事故,凭什么我负全部责任?”笔者对,此深有感触,确实时下有不少驾驶人认为机械故障造成的事故是客观原因,可以负责任,甚至不负责任。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驾驶行为与事故倾向之间的关系,探索影响驾驶风险的有效因子,可以量化评估个人驾驶行为的安全性并将其作为事故风险的评价指标,实现对驾驶风险的有效预测,并有助于区分安全的驾驶人和不安全的驾驶人。由于驾驶行为数据采集的多样性,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估的研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框架。因此,综述国内外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价的相关研究对提升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将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方法分为基于驾驶行为与事故风险关联规则的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价、基于驾驶行为分析的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价和其他驾驶安全性评价方法,对每种研究方法的具体思路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探讨了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得益于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基于大数据和便携设备的实时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价研究将会是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4.
研究驾驶人对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ADAS的推广和功能改善.招募46名被试,分2次驾驶未安装和安装有ADAS的车辆,行驶于武汉市典型道路各105km,并完成驾驶人基本信息和关于ADAS接受程度问卷.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分析驾驶人对ADAS的接受程度,应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驾驶人对ADAS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3名驾驶人对ADAS的接受程度均值为80.9%(SD=0.191);驾驶人的性别、年龄和驾驶经验对ADAS的接受程度没有显著性影响;ADAS类别对驾驶人的接受程度有显著性影响,驾驶人对于FCW系统的接受程度较高,而对LDW系统接受程度较低;道路类型对驾驶人的接受程度也有显著性影响,驾驶人在城市道路上对ADAS的接受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汽车的安全性研究和现有的汽车安全技术中,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类。主动安全性是指通过对汽车内部结构进行更趋合理有效的设计,优化车辆驾驶操纵系统的人机环境,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被动安全性主要是指汽车在发生意外的碰撞事故时,如何对驾乘者进行保护,尽量减少其所受伤害。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汽车主动安全对策主要涉及汽车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驾驶舒适性、信息性等方面。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横摆控制系统、车距报警系统、驾驶辅助预警系统、安全导航系统后视镜、高位制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国内外生态驾驶的研究进展,对生态驾驶影响因素、生态驾驶控制策略、生态驾驶实施效果及生态驾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驾驶人个性特征、外界刺激信息、道路状况及交通条件、车辆自身特征、行驶参数等生态驾驶的影响因素,归纳生态驾驶的优化控制策略,分析了实施生态驾驶的效果,总结静态、动态的生态驾驶培训方法,生态驾驶辅助设备,生态型智能交通等方面的生态驾驶应用。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表明:生态驾驶无需改变车辆结构便可以减少30%左右的燃油消耗,降低20%~30%的污染物排放;有必要深入研究理论型生态驾驶策略,以定量的、形象化的方式研究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生态驾驶辅助系统;需加强生态驾驶的推广,将其纳入驾考培训体系之中,从而全面促进中国驾驶人的节能减排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徐升川  李燕 《驾驶园》2015,(3):64-65
酒后驾驶、乱开远光灯、疲劳驾驶……一些不文明的交通陋习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却又常常被驾驶人忽略。在过去的2014年,山东省平度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通过快速出警、细致勘察现场、多警种协调配合抓捕肇事逃逸者。现在,根据事故处理情况,梳理了最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几个原因,以引起驾驶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交通事故预防的两种突破:即从群体预防行为到个体预防行为的突破和从事后预防到事前预防的突破,提出交通事故主动预防系统概念,突破传统事故预防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升事故预防成效。交通事故主动预防系统是指交通参与者出于自我需求,将正确的交通行为规范渗透到潜意识并自发地执行以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应对措施,主体是人(交通参与者),其核心是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两个维度。从行为学视角依据交通事故与人的交通行为的关联度属性将交通参与者简化为非驾驶群体(行人集群、乘客集群)和驾驶群体(无事故驾驶人集群、事故驾驶人集群),具体对应的主动预防技术分别为:学龄前儿童交通安全认知系统、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互动系统、安全驾驶行为在线训练及矫正系统、危险驾驶体验系统4个技术功能模块,采用DEVS分层递阶建模法,将各子系统模块之间的信息流整合,结合系统模型内部的耦合机制,构建主动预防系统形式化模型,并结合实际典型案例对系统模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证明系统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基本吻合,该模型可以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驾驶人的占比逐年增加,提升老年人的驾驶安全性对于其安全自主出行和公共交通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驾驶自我调节是老年驾驶人为适应身体、认知功能变化而对驾驶行为做出的主动调整,是其提升驾驶安全性、延长驾驶生命和维持自主行动能力的有效补偿策略。通过对已有关于老年驾驶人的驾驶自我调节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介绍了老年驾驶人的驾驶自我调节行为的定义及其表现,归纳分析了其驾驶自我调节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产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有研究的局限,并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向。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表明:老年驾驶人的驾驶自我调节包括减少驾驶频率和回避具有挑战性的驾驶情境2种主要形式,并可分为策略性、战术性和生活目标性自我调节3种不同的层次水平;驾驶自我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会人口因素、生理健康和功能状况、心理因素等均可对其产生影响;驾驶自我调节的产生机制可以被概括为是个体从认知到态度改变,再到形成调节行为意向,直至最终发生驾驶行为改变的动态决策过程。未来对老年驾驶人的驾驶自我调节行为研究应更进一步将客观驾驶行为数据、医疗机构数据与驾驶人主观自我报告相结合,适当开展追踪研究,考察驾驶自我调节行为随年龄的发展变化趋势,深入探究驾驶自我调节的产生机制及其在降低事故发生和提升驾驶安全性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辛梅  罗覃月  王世勇 《时代汽车》2022,(4):137-138,166
随着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目前的EDR的标准无法满足自动驾驶汽车事故重建的要求.本文设计了自动驾驶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包括系统的组成及控制原理,并定义了事件检测触发模块、数据缓存模块、数据记录模块.同时还设计了基于统一诊断服务读取/清除自动驾驶汽车事件数据的方法,用于辅助分析自动驾驶事故原因以及自动驾驶系统验证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