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路》2015,(6)
通过GIS平台、高速公路高程相关信息以及交通事故等信息进行定位统计得到相应高速公路路段的事故密度,据此对浙江省高速公路的事故易发程度分级。同时建立高速公路气象影响评价的二级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气象要素指标因子,建立Logistic回归建立气象指标评价模型,从而确定交通气象影响评价等级,通过应用检验证明该模型对交通气象条件评价与实况较为符合,能够为交通部门和公众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利气象条件给公路交通畅通与运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欧美发达国家部署和实施了道路气象信息系统,借助该系统,公路管理部门能够根据实时的和预测道路天气情况来管理交通,确保道路的畅通与运行安全,此外,这一系统还能够为冬季道路养护提供辅助决策,降低用于道路冰雪控制的成本。我国在近几年加快了道路气象信息系统的实施步伐,也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本文重点介绍了道路气象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的历史发展沿革,介绍了欧美部分国家在这方面的应用状况与特点,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国内道路气象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目前国内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现状的分析,结合精细化气象服务的需求,设计了移动交通气象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具体功能。在此基础上,对GPS模块、4G模块、各气象检测传感器及其他功能器件进行选型和系统集成,并开发了适用于移动端的智能App。最后通过实车安装及应用测试,实现了车载式移动交通气象监控和现场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预擎管理理论,提出了构建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设想,该预警管理系统能够满足一般交通灾害的管理需求,也特别考虑了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灾害管理需求。重点给出了交通参与人、车辆、道路与环境、运营管理4个部分的预警管理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行车与气象     
行车与气象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直接影响行车的油耗、动力、磨损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重要的空间信息技术,在气象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上海市高等级公路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在交通气象服务方面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阐述了该系统设计运行的整体框架,介绍系统运用到的一些技术要点,以及该系统在地图处理、数据查询、据综合处理等方面上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气象因素是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因素之一。以往研究较少采用实时气象数据,且大多只针对某类气象因素进行研究。现利用TJRD平台上的高速公路车辆轨迹数据和道路实时气象信息系统(Road Weather Information System, RWIS)数据,综合考虑了交通流因素和气象因素对交通冲突的影响,采用负二项分布模型,构建了高速公路交通冲突致因分析模型。分析表明,纵向风速和纵向速度标准差是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能见度和路面湿滑系数为次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高速公路安全管控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3年~2015年云南省15条主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2016年高速公路气象敏感度调查数据,研究了云南省高速公路主要气象灾害风险特征、灾害成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隐患点主要集中在昆明、曲靖、楚雄、玉溪、普洱、文山和昭通北部等地区,从区域分布看,曲靖的隐患点数量最多为16个,从路段看,G56杭瑞高速隐患点数量最多为30个;(2)路面结冰、大雾、强降雨和团雾是影响云南省高速公路的主要气象灾害,占总数的94.4%,道路结冰是造成交通部门封路的主要气象灾害,占云南3年总封路次数的58.1%;(3)云南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独特的地形、干湿分明的季节变化和相应的天气系统造成的;(4)制定了云南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预警指标,并提出行车建议。  相似文献   

9.
《交通科技》2005,(5):40-40
10月17日在吉林省召开了全国交通科技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吸纳社会科技资源,完善交通科研基地和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初步形成一个适应交通现代化要求、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符合交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交通运输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消费和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是新格局,旅游消费和交通运输的融合发展已然成为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交通领域从业者,探索"交通+旅游"的发展模式是发掘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公路作为交通出行占比最多的方式,与旅游的结合更加密切,探索"公路+旅游"项目的融资模式,对创新"公路+旅游"的融资机制,保持"公路+旅游"产业良性发展,实现合作各方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气象与交通     
恶劣天气是导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道路阻塞、路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统计资料表明:在高速公路上,事故的首要原因是疲劳和瞌睡,占26%;而对气象条件考虑不足占13%,位居第二;当对气象条件考虑不足、安全距离不够、速度过快时危险性更大,占事故的27%。为此近年来国内外专家不断在研究和探索气象各要素对高速公路运行的影响,加强气象信息的检测、分析和发布等灾害事故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智慧交通的发展背景,智慧交通的概念、特征与建设的目标与主要内容。并在分析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智慧交通的几点建议,以期使我国智慧交通的发展能够结合国情,更好的促进智慧交通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发挥山东交通学院与中国公路学会各自的资源优势,加强双方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共同促进中国公路交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中国公路学会与山东交通学院商定,双方将秉承"互利互惠,优势互补,注重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公路交通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2015年2月5日双方在北京举行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中国公路学会刘文杰秘书长与山东交通学院孙云早副院长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中国公路学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山东交通学院有关院系负责同志参加了签字仪式,并就双方合作事宜进行了座谈交流。  相似文献   

14.
公路气象信息系统为公路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气象信息,目前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并应用该系统,随之公路气象信息系统标准化的问题也受到普遍关注。分析了目前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以及我国在公路气象信息系统标准、规范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最新动态,总结并归纳出公路气象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以及相关层次结构,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标准框架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智能交通发展历程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内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各级政府和企业的推动下得到迅猛发展.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的成立,加强了我国与国际智能交通领域的交流,促进了国内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为我国智能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的定期举办,也为国内外政府、企业和专家学者提了供良好的交流、学习与合作的机会.文中总结了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历年来的举办情况,分析了我国智能交通研究的热点,反映了我国智能交通走过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建立高速公路气象灾害实时监测与决策服务系统的设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亚新  范德新 《公路》2003,(7):90-93
首先分析了公路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国内外公路气象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高速公路气象灾害实时监测与决策服务系统的设想。即要有重点、分阶段、高起点的先建立高速公路自动气象观测站网,然后开展一系列的同步天气观测和试验研究,逐步建立高速公路气象灾害判别指标,最后在现有的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内开发出高速公路气象灾害实时监测与决策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交通环境污染成为我国各地交通发展共性问题的情况下,是否需要新建或扩建道路,如何在道路新建或扩建后结合相应政策减少诱增交通量,以及如何改善交通环境逐渐成为学者们的关注重点.通过对我国诱增交通量的探讨,得出在道路修建或扩建后将引起诱增交通量的确实论断.在归纳总结道路建设优缺点的前提下,得到道路供给与需求关系,为道路建设与否提供依据.为改善道路建设后的缺点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在借鉴世界各国交通政策成功实例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政策,如公共交通政策、拥挤收费政策、步行和自行车使用政策等.  相似文献   

18.
冰雪天气极大困扰了寒冷地区高速公路的冬季通行,对道路交通安全与交通效率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冰雪覆盖道路表面时,路面抗滑性能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导致不同条件下的路面摩擦系数显著不同。冰雪的检测与预警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道面现况的判断,通过仪器或设备直接检测是否存在冰雪;二是道面未来状况的判断,通过一些广泛的现况参数(道面温度、大气温度,降雪量,露点温度等),推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道面是否会结冰。因此,冰雪检测与预警需从逻辑上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道路气象数据的现场采集与处理,判断道面状况(水、冰、雪等);其次是利用气象相关模型,判断出冰雪演变轨迹;最后是冰雪的报警、发布和处理,构建出一体化的冰雪检测与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虽有诸多优点,但其可达性差。而自行车交通灵活、可达性强,两者如果能有效地衔接则非常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发展战略。基于多式联运理念,提出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自行车交通(B icycle Traffic)模式(简称U&B模式),引入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发展中国特色U&B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相关策略改善其劣势和威胁因素。对于促进我国自行车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无缝衔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路学报》2020,33(11):285-285
交通,是兴国之器,利国之基,强国之先导。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探索建设交通强国之路成为新时代党中央赋予交通人的历史使命和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加速实现我国“2035年迈入世界交通强国行列,2050年进入世界交通强国前列”是每一位中国交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主题。
全面加快实现建成交通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交通强国建设,不仅要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一代代交通人的艰苦卓绝奋斗中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式发展,还需要我们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蓝图中寻找到准确战略定位、建设路径和建设着力点,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当下探寻交通强国战略路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当前学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战略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杨琦教授及其团队撰著的《“中国梦”进程中的交通强国战略研究》立足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围绕现代化交通强国“是什么”和“怎么建”这一核心主线,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关切的问题出发阐释了交通强国的时代使命、建设交通强国的历史智慧、交通大国的成长之路和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交通强国战略基础,从数据和实证的横纵向对比找准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时代方位,从历史与辩证的角度描绘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蓝图,为深化行业改革,深入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符合现代经济体系、协同高效、共同参与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先进理念,可谓是一部充满历史自觉、战略眼光和理论探索的著作。该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篇“交通强国的时代使命”,从理论和逻辑层面概括和回答“交通与国家的关系”,通过对交通在国家发展、民族融合、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国家在引领和推进交通发展中作用的论述,引出构建交通强国的时代背景,并尝试从全球化与新时代的时空背景、“大交通”综合发展的行业背景、“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战略背景三个层次剖析交通强国的战略使命。以此为基础,从内涵特征、逻辑维度层面对交通强国进行理论阐释。
第二篇“在历史中汲取交通强国智慧”,从中国传统社会交通发展与国家兴衰关系、西方发达国家交通现代化与国家强盛关系两个视角对交通发展与国家强盛关系进行论证。特别是,注重从中西方历史演进的脉络中总结古代交通对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繁荣的积极价值,近代交通落后与国家衰败的历史教训,并从英国、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建设历程中找寻助力国家崛起的经验和线索,寄望从历史经验中汲取交通强国建设的智慧。
第三篇“交通大国的成长之路”,从新中国成立为时间起点,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阶段、战略理念与思路、当代中国交通大国的发展数据,以及中国交通在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国际地位、核心优势与薄弱短板等内容,力图通过数据和实证层面的横纵向对比,找准我们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基础和时代方位。
第四篇“交通强国的战略蓝图”,从全球化语境下找寻我国交通强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战略特色,并围绕“中国梦”“一带一路”等倡议要求,从提升中国交通运输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影响力、硬实力、软实力等维度,对“中国梦”进程中交通强国的战略定位、交通强国的国内战略、交通强国的国际战略等主要内容进行讨论,力图形成相对系统的交通强国蓝图。
作为一部具有理论启发意义和代表新一代交通人声音的著作,《“中国梦”进程中的交通强国战略研究》正是基于服务现实需求,从交通强国建设中的微观机制、历史演进、制度文化建设等领域着手进行深耕细作,提供了可资建设新时代现代化交通强国借鉴的重要线索,指明了深化理解现代化进程中创新交通强国理论可能的前进方向,凸显了著作者着力为推进交通强国战略实现“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坚实力量的学术使命与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