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安  史慧婷  陈位洪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207-209,M0022,M0023
复杂地层长距离过江顶管工程由于不可遇见的因素及长距离顶进,往往伴随高风险与高难度.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应对及规避风险。以某过江顶管工程为例.分析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用改良式破岩机头、设置中继间,洞口加固,合理设置泥浆减阻及顶进纠偏等工艺,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完工,验证了技术措施的合理性,为长距离过江顶管工程提拱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白龙港南线输送干线SST1.2标过江段顶管方案调整后(从浦西向浦东顶进),管道顶进到567.5m时,在第20节与第21节管缝(距离机头50m,距离W1#工作井517.5m)处发生漏水、漏砂现象,导致该段顶管无法继续顶进,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采用气压法施工工艺对渗漏管道透水点进行处理,在气压状态下对管道进行检查修复作业,文章分析了管道施工的重难点,重点阐述了管道修复施工技术措施和手段,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天津市津南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顶管工程为依托,在大管径顶管、长距离顶进、双排顶进、穿越高速公路、新型管材施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针对顶管施工设备及方法的选择、施工中的控制技术及施工中的技术难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4.
依托孝感市乾坤大道的排水管道施工为工程背景,在综述多种顶进方法的技术特点与工艺的基础上,选择了泥水平衡式顶管工艺。对顶管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了概括总结,针对其关键问题如顶管洞口加固、管道接口方式、泥浆触变系统、管道顶进与纠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和总结。总结的相关技术与经验可以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拱北隧道工程中曲线顶管顶进力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工程口岸暗挖段采用曲线顶管管幕支护的施工方法,在复杂地层条件下计算曲线顶管顶进力是顶管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工程共计使用了37根外径为1 620 mm、平均长度约为255 m的钢顶管。结合现场施工记录,采用2种不同的计算方式对顶进力进行了估算并与实际顶进力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 经验公式中的摩阻力计算在埋深较大时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在浅层的淤泥质地层中则偏大;直接采用被动土压力计算迎面阻力是偏保守的;顶进力的大小与泥浆润滑关系密切,初始阶段泥浆的润滑作用并不显著,在形成稳定的泥浆套过程当中摩阻力会逐渐下降,甚至小于1 kN/m2。  相似文献   

6.
刘杰  梁梦秋 《路基工程》2015,(5):160-163
在软土地层中施工的广东佛山南海区多管小间距大断面矩形顶管工程,其施工难度较大,选用六刀盘矩形断面顶管机,并采用"1-3-2-4"跳格顶进方式,顺利完成了目前国内最大断面的矩形顶管工程。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管节在北方砂土及砂砾硬土层中顶进施工技术。其中详细介绍了顶管机的选择、顶进前的施工准备、矩形顶管测量、顶管出洞段顶进施工、正常段顶进施工、进洞段施工等施工过程,同时强调了顶管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低净空环境下围护结构打设的施工难题和土体扰动问题,探索适应于低净空作业环境下敏感区域的新型钢管桩施工设备及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土压力平衡顶管机反力自平衡顶进技术和成桩技术结合,创新设计了一整套成桩用垂直顶管机设备,该设备可钻至设计孔深并将机头从钢管中回收,再灌注桩身混凝土成桩。本次垂直顶管桩成套顶管机和顶进植桩技术的研发将为未来垂直顶管桩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矩形顶管群密贴施工中顶管顶推力的发展规律与影响因素,以圆形顶管顶推力计算理论为基础,依托实际的试验工程背景,分7个工况分别进行顶推力的统计分析。通过多工况理论估算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管顶推力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在规律上的一致性,同时得出该理论值较实测值偏小的结论。针对试验工程中出现的减摩失效、顶管背土、姿态异常等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工况实测顶推力发展规律,最终得出: 就本工程而言,减摩泥浆的减摩效果明显,顶推力减小约38.2%; 顶管背土与顶管姿态对顶推力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顶管背土导致每节顶推力增加约16.7%,顶管姿态异常引起顶推力额外增加17.8节的理论推力。  相似文献   

10.
依托上海污水治理白龙港片区南干线完善工程,迎宾7#~迎宾8#顶程长度1 125 m,为DN4000超大口径长距离混凝土顶管。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参数和控制措施为基础,针对其中关键性问题和节点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提出了工程中关于超大直径混凝土顶管长距离顶进施工的一系列施工措施,包括泥水平衡顶管中泥水系统改进、中继间布置与防渗漏措施,减阻泥浆措施、顶管内供电与通风措施以及长距离轴线控制措施。可供软土地层条件下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杨  史培新  潘建立  俞蔡城 《隧道建设》2018,38(10):1680-1687
为研究小间距圆周群管顶进时的地面沉降规律及顶管间的相互作用,结合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管幕工程,对群管顶进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分析,确定小间距圆周群管顶进时地层损失率的取值,提出沉降槽宽度系数的经验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先顶管群对后顶管引起地层损失及最大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拱北隧道管幕工程群管顶进引起的地表沉降满足控制标准要求。随着顶管埋深的增加,单根顶管引起的沉降槽宽度系数随之增大,地表最大沉降量随之减小,顶管顶进时的初始地层损失率为1.5%。由于顶管顶进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先顶管群对土体的加固作用,地表沉降得到有效控制,管幕所有37根顶管顶进结束后的平均地层损失率减小至0.8%。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3月25日,国产首台永磁驱动矩形顶管机施工区间顺利贯通。国产永磁驱动矩形顶管机取得成功应用,打开了城市地下通道顶管施工的新局面。该设备宽10. 2 m、高6. 6 m、主机长10 m,应用于深圳华为坂雪岗地下通道。该工程的单次顶进距离为144 m,是目前国内10 m级以上大断面矩形顶管机单次顶进的最长距离。设备在整个施工过程未采用中继间辅助顶进,仅凭顶管机的顶推装置顶进,每天顶进3~6 m,仅用2个月完成隧道贯通。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因顶管施工的挤土效应对邻近高架桥基桩水平变形的影响,以无锡地铁青石路段1号地铁出入口为例,采用MIDAS GTS软件模拟浅覆土条件下矩形顶管顶进施工,计算在不同的顶管顶进距离、基桩与隧道间净距,以及不同的顶管开挖面顶进压力、管节与土体间摩阻力条件下的基桩水平变形。结果表明: 1)矩形顶管顶进施工时会造成邻近基桩发生沿顶进方向和垂直顶进方向的水平变形,且以沿顶进方向的水平变形为主; 2)不同于其他矩形顶管工程,浅覆土条件下基桩受顶管施工的影响范围约为隧道外4D(D为矩形顶管长边尺寸),基桩的水平变形随着净距的减小而增大,且当净距小于2D时,其水平变形呈非线性快速增加; 3)相对于开挖面顶进压力,管节与土体之间的摩阻力对基桩的影响更大,其水平位移变化可分为线性增长和非线性增长2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马鹏  岛田英树  马保松  黄胜  周浩 《隧道建设》2022,42(10):1677-1692
首先,对矩形顶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当前矩形顶管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并结合顶推力预测、注浆减阻、背土效应演化机制和控制对策、顶进过程中的地层响应模式和沉降计算、工作面稳定性评估等关键技术问题,对矩形顶管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讨论。其次,根据矩形断面掘进机的结构形式和切削方式,对国内外矩形顶管掘进机的开发现状及其分类进行介绍。最后,归纳当前矩形顶管在装备及工程应用领域面临的技术挑战,探讨矩形顶管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矩形顶管装备智能化,矩形曲线顶进,长距离、大断面及复合地层等复杂场景下的矩形顶管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曲线顶管相对直线顶管精度控制难度更大,管幕形成难的问题,以拱北隧道暗挖段曲线管幕顶管施工为例,从顶管轨迹控制测量、顶管始发、顶管顶进、顶管接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敏感的周边环境、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长距离、曲线管幕顶管施工的精度及沉降控制技术。经分析,采用UNS导向系统并在合理的顶进参数及有效的控制措施条件下,通过纠偏手段和精度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后行管对先行管影响,确保管幕形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大口径曲线顶管在地下管线工程中的使用日益频繁,针对大口径曲线顶管关键施工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结合潘广路~逸仙路电力隧道工程一标工程实际的施工情况,简述DN3500大口径曲线顶管施工过程中进出洞、穿越河道与地铁、长距离顶进、曲线线形控制等几项关键施工技术,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泛区地层多为堆积粉土、粉砂,粉砂地层多夹杂钙质结核物,俗称浆结石。顶管在该地层施工时,经常发生喷涌、顶力剧增、出土不畅等严重影响顶管的正常施工。结合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厂外污水干管工程一标段施工案例,针对沉积粉土、粉砂进行有效的渣土改良,便于泥浆输送同时减少刀具磨损,提高了施工效率;触变泥浆在粉砂夹杂大量浆结石地层中,顶进力变化较大,研制出有效的触变泥浆,减阻效果较好;大量浆结石堵塞泥浆疏管道,同时在螺旋机出土口大量堆积,严重制约顶管施工效率,发明简易破碎装置,提高输送效率。  相似文献   

18.
依托上海市某矩形顶管工程实测数据,对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轴线沉降、剖面沉降和随顶进里程变化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矩形顶管施工沉降控制要点。同时,结合实测数据探讨了Peck公式在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为同类工程沉降槽宽度系数、地层损失的取值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某引水枢纽工程,采用顶管法施工,总长约3.0km,共分为3段,其中4号井至3号井为1300m超长距离顶管区间段。顶管上部和切削断面均为重粉质砂壤土,采用大刀盘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施工。在顶管顶进至约80m时,开始出现大范围地面沉降,顶管顶力剧增,顶管姿态变化大,设备连续故障等现象。经认真分析原因并制订针对性施工技术措施,最终确保了重粉质砂壤土复杂地质下该超长距离顶管区间段得以贯通。该文对该超长距离顶管区间段顶管施工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其结论与建议可供今后类似超长距离顶管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0.
薛青松 《隧道建设》2020,40(12):1717-1724
矩形顶管顶力作为顶进设计的重要参数,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计算公式。结合大断面矩形顶管的特殊性,在比尔鲍曼理论、管土与管浆部分接触理论基础上进行修正改进,将顶管机机壳摩阻力单独计算,推导出大断面矩形顶管的顶力计算新方法。结合苏州城北路大断面矩形顶管工程案例,将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 1)采用比尔鲍曼理论计算上部土压力更为合理; 2)当形成稳定的泥浆套时,迎面阻力取1.1倍静止土压力,同实际情况吻合度高; 3)推导方法计算出的单位长度顶力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工程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