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拟建的济宁-徐州高速公路济宁南四湖近百公里湖相软土为依托,建立地基沉降流-固耦合模型,对不同路堤高度下软土地基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沉降、侧向位移及孔压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在湖相软土路基上进行路堤填筑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措施。结果表明,在该地区进行路基填筑时,必须合理控制填筑速率,避免路基失稳现象的发生,必要时应设置反压护道;高填土路基工后沉降过大而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必须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2.
温州城南立交桥引桥软基加固工程实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温州市某在软基水泥搅拌法处理的工程实践,从理论研究,设计分析和工程应用等方面,介绍了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高填土路基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浅谈减少高填路堤沉降变形的处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磊 《华东公路》2007,(2):42-43
高速公路高路堤、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病害多。建设初期,对工后沉降问题重视不够,导致一些高填土路基的早期病害发生。因此在建设初期提高对高路堤沉降变形的原因重视,在施工过程及工程质量控制上加大力度,对减少高路堤沉降变形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具体的连续粱桩基础沉降加固技术为实例,从沉降原因分析、加固设计图纸和加固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和介绍,为类似的加固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压密注浆处理高填路基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高速公路工程实践,对高填土路基密注浆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参数与工艺的验证,加固效果的检验及结论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河惠高速公路埔前至小金口段全长51.58km,全线有大中小桥通道共80余座.由于工期紧,路堤和桥涵台背回填自然沉降时间短,采用注浆等综合处理技术,对桥涵台背进行加固密实处理.重点介绍了注浆等综合技术在河惠高速公路桥涵台背施工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预防或减少台背填筑沉降与桥梁的差异沉降,从而减少桥头跳车的现象.该项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方便简捷、工效高、成本低、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程正明 《隧道建设》2012,32(6):782-787
为分析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软基地段明洞不均匀沉降后的回填安全性和加固措施,采用荷载-结构模型进行研究。综合研究结论如下:1)填土后明洞差异沉降预测值为80 mm,最小安全系数为2.11,虽然结构安全系数满足要求,但不均匀沉降将导致裂缝、错台及渗水,严重影响隧道使用功能和耐久性;2)提出采用大孔径树根桩加固明洞衬砌两侧拱脚,TSS钢花管注浆加固仰拱中央,灌浆封闭裂缝,分层对称填土的综合处理方案;3)经现场监测验证,预测沉降规律与实测吻合较好,加固措施成效良好,变形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8.
结合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工程,采用挤密碎石桩技术对软弱土地基进行综合处理.文中从挤密碎石桩的加固原理、设计参数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对挤密碎石桩加固技术进行了阐述.后期地基沉降观测资料表明,所采用的"挤密碎石桩、砂砾垫层加土工织物"加固措施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风积沙加固河套地区的特殊不良路基地基的应用技术研究,阐述了将风积沙用于路基不良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同时,结合沉降观测曲线及路基施工完成后的弯沉和沉降检测结果证明,采用风积沙处理路基软地基技术效果良好,质量可靠,且大大地节约了公路工程投资和造价。  相似文献   

10.
高压旋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是复合地基综合设计的一项应用技术,对需要较高承载力及要求较小沉降的涵洞及桥台接坡、行车道路软土地基采用较密的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对不需要较高的承载力而要求较大的沉降可以采用较疏的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可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此法可以使构造物满足沉降要求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此外对有充填的溶洞处理效果也不错,供公路涵洞、桥台接坡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涵洞土压力与填土沉降差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现行有关涵洞害的调查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及相关资料,对高填土路基中涵洞土压力及其土体变形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利用填土沉降差减小涵洞土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缓膨胀材料防治高填土路基桥头跳车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行的高填土路基台背回填工艺及出现桥头跳车后的自治方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路基自然沉降稳定前的桥头跳车病害。通过对桥头跳车成因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用缓膨胀法处治桥头跳车的理论及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翟可 《隧道建设》2012,32(6):838-842
在确保地下水流径畅通的条件下,为解决明挖隧道基础富水砂卵石层中地下动水引起细小颗粒损失使隧道基础产生较大沉降变形的难题,对该地层选取设专用过水通道的满堂加固方案和抽条加固方案进行综合比选,经2方案地基沉降计算对比分析,确定选取沉降量较小的抽条加固方案;根据现场量测数据分析,该方案地基沉降量完全满足工程需要,说明选取抽条加固处理含动水砂卵石隧道地基的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塑料套管桩(TC桩)作为一种应用于深厚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技术,具有施工快速、沉降小、承载力高等优点。针对增强体加固软土地基的作用特点,分析研究了TC桩处理地基的固结及沉降规律。根据未贯穿软(弱)土层的TC桩为不透水层及加固层、下卧层为单向固结的假设及孔隙水压力连续条件,将TC桩的加固层及下卧层视为双层复合地基,运用双层地基固结理论获得加固层及下卧层的平均固结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TC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之后,结合岳阳至常德高速公路试验段工程对本文研究成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计算的固结度及沉降值与实测成果接近,说明该计算方法是合理的。最后,综合分析了桩长、桩间距对沉降的影响,其结论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胡春停 《隧道建设》2005,25(2):38-39,80
北京地铁13号线14标暗挖区间近距离下穿对沉降非常敏感的玻璃幕墙,为避免玻璃幕墙破坏,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本文简要介绍了为保证隧道安全穿越玻璃幕墙地段,综合采用洞内加固措施、地面注浆、地面跟踪注浆、采用金属网保护玻璃幕墙的技术措施,辅以地面监控量测综合技术。为今后隧道近距离下穿对沉降敏感的建筑、构筑物的复杂环境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厉工厂  倪超超  谭飞  汤瑞  张少国  张羽 《公路》2024,(3):393-399
山区隧道穿越岩堆体时,开挖扰动易导致上覆岩堆体产生局部或整体性的失稳破坏,引起工程地质灾害。以某穿越岩堆体的小净距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 3D软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对无加固措施、仅在上覆岩堆体注浆加固和岩堆体注浆结合锚索支护双重加固等3种工况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岩堆体表面变形、隧道内拱顶沉降以及隧道上覆围岩沉降变形趋势,评估不同加固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地层注浆对控制隧道内的拱顶沉降具有较好的效果;锚索支护结合地层注浆综合加固方案可有效抑制岩堆体在隧道开挖扰动下的变形,有助于提升岩堆体的稳定性。综合加固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小净距隧道穿越岩堆体诱发的工程问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振杆密实法加固粉土地基的效果,对宿(迁)新(沂)高速公路粉土地基采用十字形振杆密实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加固前后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分析了侧向土压力系数和超固结比等参数的变化;研究了路堤填筑期工作性状,分别基于CPTu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得到的压缩模量计算加固后上覆荷载下沉降,并与采用双曲线法基于现场实测资料的预测沉降和瑞典振动翼加固沉降进行对比,以证明基于CPTu测试的沉降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比较加固前后相同上覆荷载下地基计算沉降量以分析地基加固前后路堤荷载作用下控制变形能力的差异;比较了加固前后场地土类别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场地土层加固后静止侧压力系数提高了40%,超固结比提高到1.8~2.3,出现超固结效应;十字形振杆控制粉土地基沉降效果优于瑞典振动翼,基于CPTu测试确定土压缩模量的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地基沉降,在相同高度填土荷载下,加固后地基沉降比加固前减少约25%;加固后场地指数提高,特征周期减小,场地土类由软弱土提高为中软土,场地类别由Ⅳ类提高为Ⅲ类,在不影响建筑物基础抗震要求的情况下,可大幅降低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8.
钢花管注浆加固山区高填土路基、台背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区高填方路堤的开裂原因受多方面因素控制,其中基底条件和施工过程控制是主要原因。注浆处理方法的优点是能实现不破坏建筑物现有状态而达到内部加固处理的目的。工程实践证明钢花管注浆工艺在加固山区高填土路基、台背处理路堤裂缝方面效果明显,兼有填充、固化土层和摩擦桩的效果。同时具有工期短、效果好、便于操作等优点,适于在相似工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注浆工艺在河惠高速公路桥涵台背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重点介绍了注浆技术在河惠高速公路桥涵台背加固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剩余沉降和差异沉降,从而减少跳车的现象。该工艺费用低、方便简捷、工效高,技术先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高填路基易产生不均匀大沉降的特征,以西北地区某山区高速公路为对象,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和有限元法对不同高填土路基沉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获得高填路基的沉降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山区高填路基结构在路基中线位置处产生最大沉降量,沉降量由中线向两侧呈对称分布,表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凸形结构;随着路基高度的增加,回弹模量减小,填料容重增大,路基沉降量增大,不同路面结构对路基沉降变化影响并不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当路基、底基层沉降完成后,对已完成的底基层和基层结构进行补充后再填筑基层,产生的沉降要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