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ABS控制逻辑对车辆动力学模型参数及滑移率的规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奇林 《汽车工程》1994,16(6):329-333
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影响车辆的制动过程,但存在有一个或某几个事实上隐含而在ABS控制逻辑中却可规避这些参数的控制元,通过论证指出,实时制动减速度ε即是这样一个控制元,滑移率S也因此可得到规避,并进一步论证了间接滑移控制模式ABS的合理性,同时指出,增加车身加速度传感器可提高参数规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ABS关键技术之一是控制量的计算。无论采用何种控制逻辑来实现防抱功能,准确控制量的取得是ABS正常工作的前提。提出了评价ABS控制量算法的标准,并对比分析了各种算法。实车实验证明,将研究的计算结果应用于实际的ABS控制中,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气压ABS系统流量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气压ABS电磁阀测试系统,建立了气室充、放气过程压力变化的微分方程,结合两者研究了气压ABS系统的流量特性,获得了某中型客车ABS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流量系数。讨论了ABS电磁阀的结构参数和动作频率对整个系统流量特性的影响,并得到了几种典型动作频率下的流量系数。建立的气室压力模型和所求得的流量系数为气压ABS控制逻辑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志煌 《汽车技术》2000,(11):28-29
MK20型ABS中,由于液压回路中增加了用来调节车轮制动器压力的电磁阀,使得系统的排气加液跟传统的制动系统有所不同。介绍了ABS的真空排气加液过程和ABS常闭阀控制过程,并对真空加液的操作时间节拍进行估算。试验结果表明,其排气加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ABS控制量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BS关键技术之一是控制量的计算。无论采用何种控制逻辑来实现防抱功能,准确控制量的取得是ABS正常工作的前提。提出了评价ABS控制量算法的标准,并对比分析了各种算法。实车实验证明,将研究的计算结果应用于实际的ABS控制中,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1故障现象 一辆日产 ALTIMA(U13)型轿车在行驶中仪表板上的 ABS灯异常闪亮,并且 ABS不起作用。 日产 ALTIMA(U13)型轿车的 ABS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当 ABS出现故障时,可以根据自诊断储存的故障结果对 ABS进行调整和维修。当发动机刚起动时,车轮不转,位于仪表板上的 ABS灯是亮的;当汽车起步后, ABS灯应熄灭;当车速达到 1 km/h时, ABS进行一次自检,此时可听到机械噪声,这是进行正常自检的特征。在检测过程中,如果 ABS有故障出现, ABS灯就会再次闪亮。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如果 ABS灯闪亮,则表示 ABS有故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运输业的发展和汽车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得到关注,装有ABS的汽车,在制动时可以极大地提高汽车制动过程中的操纵稳定性。本论文将主要以车辆单轮ABS为例来介绍其控制方法。采用以门限值为参数的控制方法,并用车辆动力学原理和MATLAB/SIMULINK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普通制动系统和装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车辆制动过程中各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来证实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为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研究提供一套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最优滑移率的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控制模块;通过分析控制系统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选择最优控制参数进行整车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其附着系数利用率较好地符合国家制动系统测试标准,验证了基于最优滑移率的ABS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一、ABS系统说明 1.一体式液压控制装置,其系统图如图1所示。 2.ABS控制装置中采用EBD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取消双腔比例阀。 3.ABS是四个传感器三路控制。  相似文献   

10.
现在汽车上采用的ABS产品都采用逻辑门限值控制方式,以德国BOSCH公司开发的ABS产品为例,详细阐述了这种控制方式的控制过程,然而逻辑门限值控制方式对于不同车型的逻辑门限值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通用性能差。这里介绍了一种自适应的PID控制方式,在模型未知的情况下能很好地调整比例、微分、积分三个参数,将其应用于ABS上,可获得更好的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ABS控制理论做了较详细的介绍,通过对ABS控制参数和控制方式的论述提出了ABS道路试验的重要性,重点对ABS试验方法、评价方法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在评价方法方面,提出了利用多个参数来对ABS系统综合评价,该方法不仅适用于ABS产品的认证,更适用于ABS产品的研究及开发。  相似文献   

12.
有效、快速的道路状况自动识别对于提高ABS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仿真试验分析,提出了一种比传统方法更快更高效的路面识别方法,并设计了以滑移率为控制目标的ABS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结合车辆模型熏对单一附着系数路面和变附着系数路面进行了ABS制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熏基于路面自动识别ABS模糊控制系统能快速、准确判断出路面状况的变化熏自动调整、优化控制器控制参数熏使车辆获得最大地面制动力,与传统利用车身加速度进行路面识别的逻辑门限控制器相比,该控制器反应更灵敏,控制更精确。  相似文献   

13.
一种汽车ABS试验台的等效惯量模型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汽车ABS试验台的设计方案,对该试验台的模型误差进行了分析.采用等效动力学模型得出了模拟惯性系统模型误差的解析表达式和误差补偿的方法,提出了控制试验误差的3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ASR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ASR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阐述ABS/ASR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用户对行车安全的重视、国家法规对车辆制动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促使了ABS的诞生。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ABS已经发展成熟并普及成为车辆制动系统的必须部。本文对ABS的基本工作原理和ABS在重型卡车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未来ABS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ABS系统与车辆的匹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优化针对ABS系统性能的试验方法,通过一系列不同道路附着系数、不同车辆行驶速度及车辆负荷的工况下,做了相关道路试验,以验证ABS系统的性能,并根据对车辆制动减速度和车轮转速的监测结果,验证试验方法的规范性,提出了增加车辆横摆角度和横摆角速度以评价车辆制动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卫星 《汽车电器》2005,(12):53-54,57
对ABS中速度测量的过程进行仔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能够将精度和实时性相结合的速度测量方案,该方案能够较为有效地平衡精度和实时性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实际程序的执行验证了这一结论。这一测量方法不仅可用于ABS的速度测量,也可推广用于其他的速度或周期测量方案中。  相似文献   

18.
马自达6轿车ABS由轮速传感器A熏BST/CSHUC/M等组成。ABST/CSHUC/M由液压控制单元和电子控制模块组合而成,通常被称为ABS控制器,采用这种结构可使系统紧凑。简述了马自达6轿车车载诊断试验过程。给出了马自达6轿车ABS的诊断故障代码及相应的诊断步骤,并列举了常见故障的诊断实例。  相似文献   

19.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旗  林毅 《天津汽车》2006,(4):21-24
首先对ABS的作用做了较详细的介绍,然后重点对ABS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做了较详细的论述。本文对ABS的性能评价是以装车后进行实车道路试验的方式进行的,在评价方法方面,文章提出了利用多个参数来对ABS系统进行综合评价,该理论不仅适用于ABS产品的认证,更适用于ABS产品的研究及开发。  相似文献   

20.
Functions of anti-lock braking for full electric vehicles (EV) with individually controlled wheel driv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conventional brake system actuating friction brakes and regenerative brake system actuating electric motors. To analyz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both variants of anti-lock braking systems (ABS), the presented study introduces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btained from proving ground tests of all-wheel drive EV. The brake performance is assessed for three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hydraulic ABS; regenerative ABS only on the front axle; blended hydraulic and regenerative ABS on the front axle and hydraulic ABS on the rear axle. The hydraulic ABS is based on a rule-based controller, and the continuous regenerative ABS uses the gain-scheduled proportional-integral direct slip control with feedforward and feedback control parts. The results of tests on low-friction road surface demonstrated that all the ABS configurations guarantee considerable reduction of the brake distance compared to the vehicle without ABS. In addition, braking manoeuvres with the regenerative ABS are characterized by accurate tracking of the reference wheel slip that results in less oscillatory time profile of the vehicle deceleration and, as consequence, in better driving comfort.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e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can be used in the process of selection of ABS architecture for upcoming generations of full electric vehicles with individual wheel dr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