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探讨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层配合比设计方法,采用直接法、替代法和过筛法制作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3种方法的试验结果中,混合料密度差别小,但替代法和过筛法的空隙率与直接法相差较大;采用直接法所得的试验结果优于其他方法,对沥青稳定碎石应采用直接法制作大型马歇尔试件进行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JTG F41-2008《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中提出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针对其提出的二次击实的试件成型方法对于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不适用性,认为试件二次击实时间和击实次数的确定应基于混合料的空隙率。该文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通过变换二次击实时间、击实次数和养生温度,应用混合料的空隙率,同时兼顾劈裂强度综合评价修正后的再生混合料的性能,采用L9(34)正交表在3因素3水平下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最后,依据试验结果给出修正后合理的试件二次击实时间、击实次数和混合料的空隙率。  相似文献   

3.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是经过严格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3个阶段确定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旋转压实仪进行试件成型.结合水界高速公路下面层Superpave-25试验路的铺筑,对Superpave-25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是经过严格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3个阶段确定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旋转压实仪进行试件成型.结合水界高速公路下面层Superpave-25试验路的铺筑,对Superpave-25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化学类抑制冻结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填料体积等效置换方法对化学类抑制冻结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马歇尔试验方法检验盐化物添加量对马歇尔试件体积指标、油石比及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矿料级配条件下,盐化物添加量对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体积指标及油石比影响不大;通过控制盐化物添加量,盐化物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了静压和振动两种不同成型方法,分别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设计,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对两种方法成型试件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振动成型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从而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轮碾法成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检验中被广泛采用。现行试验规程对每块试件的材料数量规定为“1块试件的体积按马歇尔标准击实密度乘以1.03的系数求得”,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导致成型的试件密度偏大。通过试验验证,该备料系数取1.01更易满足成型试件的密度在马歇尔标准击实密度100%±1%。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乳化沥青冷补料马歇尔试件的成型、养生和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乳化沥青冷补料马歇尔试件的养生温度、养生时间、试验温度以及是否二次击实等冷补料配合比设计所需关键参数。结果表明:乳化沥青冷补料马歇尔试件在60℃烘箱中养生48h后二次击实,符合冷补路面的实际情况,在40℃水浴温度条件下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其结果接近热沥青对比试件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掺粉煤灰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掺粉煤灰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室内外试件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王齐昌  张志宏 《公路》2008,(3):160-163
为避免因SMA配合比设计过程中体积参数指标取用不当而导致的材料性能下降,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沥青混凝土桥面SMA铺装工程,对采用马歇尔方法设计的SMA-16的体积参数、技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试件的成型条件对VMA等体积参数有显著影响,现行方法中规定的VMA界限值不尽合理,往往将技术性能优良的配合比排除在外。SMA配合比设计应该以性能指标为判据,体积参数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模糊随机可靠度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经验法、力学一经验法和可靠度设计法。由于荷载、环境作用和结构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它们都将影响路面结构的可靠度水平。为了更好地发展现有路面设计理论,系统地分析了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对路面结构可靠度进行了定义和讨论。采用模糊随机可靠度理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路面模糊随机可靠度的设计公式,讨论了各个设计变量的变异性,并结合具体设计提出了详细的步骤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海绵城市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响应,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有限元路面模型,计算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各结构层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设有透水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的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功能层对多孔混凝土层层底拉应力折减作用比较小;表层排水型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水泥混凝土层厚度是影响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最主要因素;基层储排水型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多孔混凝土基层厚度是影响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最主要因素;全透型透水水泥混凝土宜采用低模量高厚度设计,用于低承载道路。采用均匀设计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透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服务区路面频繁受到车辆施加的水平力的作用,超薄水泥混凝土(UTW)路面抗水平力破坏性能强,但将UTW用于服务区新建路面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路面设计.在分析服务区交通特性和UTW受力特性的基础上修正了轴载等效换算公式;引入超细粉煤灰(UFA)等量取代部分水泥,设计出的UTW板水泥混凝土满足结构要求;通过直接剪切试验...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的设计计算中,混凝土的几何形状复杂,拌筒阻力矩的计算困难,从而影响了驱动功率的计算与确定.针对上述问题列举、比较了国内两种搅拌阻力矩的算法,同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出了驱动阻力矩的简便计算公式,进而计算驱动功率.  相似文献   

15.
刘文  李清富  胡群芳 《公路》2005,(9):77-81
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经验法、力学-经验法和可靠度设计法.由于荷载、环境作用和结构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它们都将影响路面结构的可靠度水平.为了更好地发展现有路面设计理论,系统地分析了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对路面结构可靠度进行了定义和讨论.采用模糊随机可靠度理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路面模糊随机可靠度的设计公式,讨论了各个设计变量的变异性,并结合具体设计提出了详细的步骤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9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Et是通过查图确定的,2002年的规范对此作了改进,但计算公式有6个,计算过程更复杂烦琐。为此,通过2002年规范提供的Et计算公式,计算了1280+175+960个实例,根据基层的非线性特征,用最小二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回归,得到1个Et非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实例计算验证,得到的这个Et非线性回归方程完全能够满足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的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17.
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配比设计及路用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给出了骨架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粗、细集料级配范围、混合料各组成部分配比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所需相关参数测试方法。据此设计了骨架孔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并利用振动法成型了水泥含量分别为6%、8%、10%的试件进行相应性能测试,试验中还与水泥含量为6%的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在保证一定孔隙率的前提下能够满足目前规范对基层材料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道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做到不增加一次性投资也能够推广应用高性能道面混凝土,在现有施工水平与可能获得的材料的条件下,通过大量试验研究,采用独立设计法,建立了高性能道面混凝土抗折强度公式和配合比设计方法,提供了不同水灰比下的粉煤灰最佳掺量及配制不同抗折强度时的水泥用量,并对高性能道面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提出相应的要求。按所建立的掺优质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可以配制出抗折强度在6.0~10.0 MPa的高性能道面混凝土,若掺加硅灰、钢纤维等,则可配制出强度更高的高性能道面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基于振动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模拟现场碾压工艺,柞小高速公路用振动法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并与重型击实法和静压成型法设计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振动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大,含水量低,水泥剂量低。根据振动法设计结果特点,结合柞小高速公路实体工程应用情况,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振动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可供工程实践时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路面结构的重载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主要的路面结构为半刚性基层沥青混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柔性基层沥青路面,不同的路面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力学特性。本文通过非线性力学分析,探讨了路面结构在重载作用下的非线性特性,得出了考虑重载条件的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方法。结合路面结构轴载状况的调查及新的轴载换算方法,分析了不同路面结构对重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