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解决目前双车道公路安全平面线形安全设计与评价缺乏科学可靠的方法问题,从几何设计标准以及双车道公路平面线形指标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出发,提出以平曲线半径和曲率变化率作为平面线形安全评价的几何指标,通过运行速度反映几何指标与事故关系。基于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下大量运行速度实测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了运行速度分布规律,建立了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基于运行速度一致性评价标准和跟驰理论,将曲线间直线长度区分为独立直线和非独立直线,对于非独立直线,曲线与曲线的关系是安全评价的控制因素;对于独立直线,直线与曲线的关系是安全评价的控制因素。提出了基于运行速度和直线独立性分析的平面线形安全性评价程序,可用于指导双车道公路安全设计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双车道公路线形一致性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速是对线形状况最直接的反映.通过研究地点车速的分布规律,提出用样本均值、方差、标准差、偏度、峰值等车速分布特征指标分析线形设计的一致性.通过对运行车速和设计车速的研究,提出用速度差值评价线形一致性的方法,并给出双车道公路线形一致性评价标准,经实例分析证实较为合理,为双车道公路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隧道洞口路段的安全性,分析路线线形要素对隧道路段行车安全的影响,基于线形一致性安全评价原理,结合规范对隧道洞口内外各3 s行程范围内平、纵线形的一致性要求,提出隧道洞口线形一致性评价指标,并通过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和安全评价方法,得出隧道洞口不同安全水平的评价标准;以甘肃省某山区公路上海甸峡长隧道为实例,对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进行安全评价,得出隧道进出口安全水平,并对不良线形进行优化处理,提出隧道洞口线形优化方法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4.
该文针对现行的以设计速度为依据的公路线形设计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用运行速度设计方法进行检验评价,结合实例介绍了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的方法和步骤,探讨了现行计算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系统的设计目标、功能,从系统的软件体系架构、功能需求、工作流程以及数据流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并使用Java语言及Eclipse开发工具完成了系统开发。该系统实现了线形指标的规范符合性检查、基于公路线形的运行车速预测、进行线形的连续性评价及安全性评价,可以为公路线形设计提供评价、修正和优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公路隧道路段安全事故多发问题,从运行安全的角度对运行速度协调性、隧道安全设计范围、隧道洞口线形一致性、隧道内安全运行视距等4个方面展开对公路隧道线形设计的分析,为公路隧道的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公路线形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公路运行安全.文中针对基于设计速度的公路路线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参照JTG/TB05-200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结合实体工程,通过计算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值、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差值对线形安全性进行分析,优化公路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我国公路限速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行车连续性的角度出发,分析公路线形连续与运行速度连续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行车连续性的影响因素,由此提出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并结合某2级公路线形连续性分析与评价结果验证评价标准的合理性,进而根据该标准对新建和已建公路分别提出相应的限速方案。  相似文献   

9.
公路线形设计的运行车速安全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行车速是对线形设计效果最直接的反应。采用设计速度对应的指标设计的公路,仍需要采用运行车速来检验其线形是否符合安全性要求。交通部新发布的《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给出了运行车速的计算模型及线形设计的安全性检验方法。该文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在使用《指南》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指南》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提高线形设计的安全性是减少公路本身内在安全隐患的主要途径,而如何快速准确对其进行评价是公路线形设计工作中经常面临的难题.阐述了公路线形设计中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入了以运行速度协调性为核心的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讨论了其评价标准,给出了以分段计算模型法为核心的运行速度计算方法和具体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纬地HintV85软件提出了进行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的交互式建模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线形设计安全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交互式公路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11.
公路网络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可达性是公路网规划方案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由于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等不同,国内外在可达性的定义及模型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以公路网络的可达性为研究对象,首先剖析了结点的交通需求、结点层次以及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对可达性的影响,进而对现有可达性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综合考虑结点的交通需求、结点层次以及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这三个因素,以结点间最短路线长度和最短出行时间以及结点重要度为变量的公路网络可达性模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山区公路长大纵坡严重影响着公路的运营安全,结合内蒙某一级公路呼和地勒德尔段工程实例,论述公路长大纵坡路段设计中采用的方案和对策。运用运行速度理论,进行长大纵坡路段的动态设计,在考虑驾驶者的驾驶行为和生理、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平、纵面设计,使运行速度变化连续均匀。同时就我国车辆右侧行驶的特点,提出增设避险车道、降温池等辅助设施时,路线布设应注意的问题,目的是为了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公路线形连续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提出相邻路段运行车速相协调的路线设计理念,并提出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旨在为设计和改建双车道公路提供重要依据,提高线形设计质量,减少交通事故。经实例分析证实所提标准较为合理,并根据分析结果,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此外,从驾驶员的角度对线形的舒适性做出了评价,并提出双车道公路线形舒适性的评价标准,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普通公路驾驶员的车速选择机理,对驾驶员进行了期望车速问卷调查,对驾驶员的个人信息、车辆特征、以及驾驶员对超速10%的认可态度等可能影响期望车速的因素进行了重点调查。根据限速值的不同,分80、60和40 km/h 3个等级进行了调查,并为各等级公路选取了代表路段,由具有类似驾驶经历的驾驶员认真填写。对435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发现期望车速广泛存在于驾驶员心中,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会使车速尽量维持在期望车速附近。期望车速主要受限速值、驾驶员的驾龄、对超速10%的态度以及车辆性能等因素的影响,驾驶员的性别和年龄对期望车速的影响不显著。采用逐步回归法,得到了期望车速的计算方法。对期望车速的特点、交通安全措施以及调查方案中可供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是提高公路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尽管其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但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内也开展了很多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西部地区公路安全评价》是系统研究公路安全评价方法的一个课题。而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系统1.0版本是在该课题成果基础上开发的一套实用化的工具,它包括交通基础数据的管理和事故多发段判别、规范符合性分析、事故预测、速度一致性分析、路侧危险度分级等分析模块。本文对该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速度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公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制定了公路速度管理技术方案流程,采用实地观测试验和速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并提出了限速区划分和取值方法;根据几何设计参数、隧道分布、安全水平将路段规律划分为大限速区和局部限速区;提出结合运行速度、行程车速、路侧环境、历史事故等技术参数设定基本限速值的方法和修正基本限速值的方法,并采用实证分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提出的速度管理方案制定流程、限速区的划分、限速值的取值方法、限速方法的选择等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能有效地解决速度管理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胡江碧  江川  高小娟 《隧道建设》2020,40(Z1):17-24
为研究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区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差异特性以得到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隧道照明亮度需求,以及客观量化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照明设计与管理标准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依据,基于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理论,从驾驶视认安全、稳定和舒适性的角度,分别在道路运行条件相似的江西宜安Ⅱ级公路和青藏公路高原青藏段(公路-Ⅱ级)设计实车试验进行定量研究。1)运用CART分类方法分析实地驾驶试验数据,发现海拔高度与驾驶员正常行驶的驾驶工作负荷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平原区驾驶员驾驶需求最低、驾驶工作负荷度最小,海拔高度3 200~3 300 m驾驶工作负荷度居中,海拔高度4 300~4 400 m驾驶工作负荷度最大。2)通过分析得到高海拔地区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可根据海拔高度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系数和驾驶工作负荷度阈限。3)提出高海拔地区隧道照明视认需求相对于平原区的修正系数,海拔高度3 200~3 300 m时为1.2,海拔高度4 300~4 400 m时为1.8。4)得到不同海拔高度公路隧道各个特征段照明亮度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公路线形设计评价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公路设计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公路设计安全评价方法。对公路的特点和设计评价手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公路仿真系统,对设计方案和设计指标进行评价的思路。分析了公路仿真系统的特点,建立了基于Multi-Agent的仿真系统框架。通过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汽车模型、驾驶员模型和公路模型,仿真汽车在公路上的运行情况,得到汽车的运行速度、加速度等定量指标,从而对公路设计指标进行评价。通过计算机仿真,可以使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发现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设计,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高等级公路线形连续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公路线形连续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结合某高速公路事故多发地段,提出了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合理匹配的路线设计理念,分析了高等级公路保证线形连续的条件,讨论了该高速公路事故多发地段(黑点路段)发生事故的原因。结果表明,确定公路几何线形参数必须做到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匹配设计,一方面可保证路线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线半径等指标与设计速度的合理搭配;另一方面,也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员的交通心理需求,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最后提出了满足道路交通安全需要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