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日产柴油机公司为适应日本新短期排放法规,2004年车型(中型、普通型货车)搭载了新型发动机,并且获得日本国土交通省的超低微粒(PM)排放柴油机车认定制度"4星级".其中降低柴油车排放污染物的重要措施,包括采用冷却EGR(Cooled EGR)与高压共轨技术,并设置Super PM Cleaner(日产柴开发的微粒捕集器)作为标准装备,按照日本2000年柴油微粒(PM)排放物基准降低了85%.  相似文献   

2.
对废气再循环(EGR)与微粒过滤器(DPF) 技术降低柴油机NOx与PM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运用EGR技术的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放试验,观察柴油机在不同负荷下NOx、烟度的变化,进而算出EGR率,得出最佳EGR率与负荷的关系;对微粒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生试验,研究不同时间、不同调节阀开度对再生温度的影响,以提高微粒过...  相似文献   

3.
国外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制造技术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汽车柴油机冷却废气再循环(C-EGR)系统的原理及国外研究成果。采用冷却EGR,在降低NOx排放的同时,微粒(PM)排放及燃油经济性没有明显恶化,从而使其已成为汽车柴油机满足EUROⅢ及美国EPA 2002年排放标准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这个系统中,关键的总成之一是EGR冷却器。介质了国外EGR冷却器的一般技要求、基本结构、材料及焊接工艺。着重介绍了国外在钎焊接头耐腐蚀性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新型的钎料,可以大幅度提高接头的耐腐蚀性能,从而获得高可靠性的EGR冷却器。  相似文献   

4.
介绍1款在现有无废气再循环(EGR)系统且满足国五排放法规的柴油机基础上进行升级,以满足国六排放法规的柴油机。达到国六排放法规的首选柴油机技术路线是采用EGR系统和具有高转换效率的集成式后处理系统。开发结果表明,采用EGR 系统可以显著降低柴油机氮氧化物(NOx)原始排放,但同时会增加颗粒物(PM)排放。采用高压喷射可以明显改善发动机PM排放,通过进气节流可明显提高柴油机小负荷时的排气温度,确保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的高效运行,并有效降低NOx尾管排放。此外,采用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是目前降低柴油机PM尾管排放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废气再循环对车用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为了降低车用柴油机的NOx排放,研究了不同工况下EGR率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EGR可以有效地降低NOx排放。大负荷比小负荷效果显著,但微粒的排放有所增加。小负荷采用EGR时可以改善发动机的燃烧,微粒排放基本没有变化。空燃比是影响微粒排放的关键因素,小负荷宜采用大EGR率,大负荷时宜采用小EGR率,以求在控制NOx排放降低的同时,总的微粒排放不至增加过多。  相似文献   

6.
车用柴油机冷EGR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陈群  刘巽俊  李骏  王金武 《汽车工程》2001,23(6):392-395
冷EGR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NOx排放,而且有助于减少因柴油机采用EGR引起的微粒排放量的增加。本文进行了车用柴油机冷EGR系统的试验,研究了冷EGR对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并且,对冷EGR和喷油延迟这两种降低柴油机NOx排放措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随着日本汽车排放法规不断严格。特别是将于2005年4月开始的新长期排放法规对车辆满载总质量3.5t以上的重型车规定的微粒排放物(PM)限制值为0.027g/kWh,属于世界上最严格排放值,担负着日本国内物流重要角色的柴油车已进入了必须安装柴油微粒捕集器的新阶段。这是为了满足新长期排放法规,除了进一步改善发动机的缸内燃烧技术,应用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冷态废气再循环系统(Cold EGR).车载式自诊断系统(OBD)外,还必须配置氧化催化转化器和微粒捕集器等组成的新型后处理装置。为此,本刊将陆续报道日本五十铃、三菱扶桑、日产柴、日野等公司的商用车废气后处理装置的最新动向,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重发科技》2007,(1):45-46,4
美国商用汽车工业标准要求在2007-2010年间将柴油车的现有微粒(PM)和氮氧化物(NOx)排放水平降低90%以上,类似严格的欧洲排放标准也会在2005-2008年间实施(欧Ⅲ和欧Ⅳ)。瞄准于应用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重货、轻货和乘用车,各种创新解决方案和技术正在研发之中,这些技术可以满足即将实施的新的柴油机废气排放法规。这里讨论的重点,并非目前谈论较多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废气再循环(EGR)后处理系统,而是利用氢降低柴油机排放中的PM和NOx限值。  相似文献   

9.
文彤 《汽车与配件》2007,(13):40-43
(上接2007.8/9合刊) 3.超低硫柴油[ultra—lowsulfurdiesel) 2007低排放发动机,需要使用超低硫柴油(ULSD].以免硫燃烧后产生微粒而污染并弄坏DPF。超低硫柴油(ULSD)是利用控制PM源头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到2006年底,达到所有公路车辆柴油机80%都采用ULSD的目标。据埃克森-美孚公司商用车技术顾问AlexBolkhovsky称,2007将会采用更多的EGR。[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排放控制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柴油机排放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降低柴油机NOx和微粒(PM)排放的新技术,它们的特点、作用机理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比例的生物柴油(BTL)混合燃料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PM)排放的影响,分析了BTL/柴油混合燃料PM粒度分布特征,揭示了BTL添加比例对柴油机PM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压共轨柴油机PM排放粒径绝大部分在300nm以下,BTL燃料PM粒度分布呈双峰结构,以小粒径核态PM为主,占PM总数的...  相似文献   

12.
以某带有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和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直列6缸重型柴油机为试验对象,研究了EGR率对其燃油消耗率、NOx和烟度等排放参数的影响,同时还着重研究了EGR耦合喷射压力和喷射定时参数调整及EGR冷却温度对以上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EGR能有效改善柴油机NOx排放水平,但会导致经济性下降、碳烟排放增加,也会给HC和CO排放带来负面影响;EGR耦合喷射参数的折中策略改善了消光烟度和(NOx+HC)的排放,同时降低了燃油消耗以及PM和CO的排放;降低EGR温度可提高柴油机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的微粒排放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微粒 (PM)的组成、结构特征及生成说明了柴油机排放污染物中的PM的生成机理 ,介绍了PM捕集器技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工程机械所用柴油机动力排放的国家标准以及该标准对柴油机尾气排放限值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并分别对控制柴油机尾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几种方法即废气再循环(EGR)、燃料改性、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使用还原转换装置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以某轻型车用高压共轨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在小负荷工况条件下,EGR率对柴油机排放、燃烧过程及燃油消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GR减小了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及压力峰值,使压力升高率略有增加,降低了瞬时放热率与峰值,延长了燃烧持续期,降低了缸内温度峰值及平均温度。在小负荷工况,EGR可以同时有效改善NOx,HC及CO排放,当EGR阀全开,EGR率为42%时,NOx排放降低了38.7%,HC降低了39.6%,CO排放降低了21.3%;PM排放先随着EGR率增加而减小,EGR率超过某一值后,PM排放增加,整个PM排放曲线呈现"鱼钩"状变化趋势。EGR对小负荷工况燃油耗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以某4缸增压直喷柴油机为样机,利用专业试验台架,在优化喷油提前角和EGR阀开度的前提下,联合利用氧化催化器(DOC)及微粒氧化催化转化器(POC)技术对柴油机尾气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总结了DOC和POC技术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喷油提前角及EGR阀开度,并且选择正确的DOC与POC的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17.
装备EGR系统柴油机的结构参数优化及排放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装备EGR系统的增压直喷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燃烧室型式、喷油器喷孔直径和喷孔数量、喷油器喷孔夹角、喷油器启喷压力、喷油泵嘴端最高压力和喷油泵供油提前角对NO,和微粒排放的影响,以及不同EGR率对柴油机NO,以及微粒排放的影响.针对结构参数调整后的柴油机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HC、CO排放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该柴油机的NO排放下降了21%.  相似文献   

18.
博世最新柴油喷射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忻文 《汽车与配件》1998,(27):17-18
汽车发动机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降低其污染物的排放越来越受到重视。柴油机特别是直喷式柴油机因其燃油经济好、CO_2排放量低而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柴油机的NOx排放较高,尤其是具有很大潜在危害的微粒(PM)排放也很高。 欧盟计划在10年内将使用柴油发动机的车辆的NOx的排放减少90%,PM的排放减少70%。柴油发动机的商用车辆的PM和NOx排放量要求10年内降低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排气微粒捕集器燃气再生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的柴油机排气微粒捕集器的再生技术 ,即利用燃气与排气中的O2 燃烧清除微粒捕集器中沉积的微粒 (PM)。根据燃气的物化特性和排气中的含O2 量 ,对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 ,为解决柴油机PM排放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负荷对柴油机微粒排放特性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柴油机排气微粒 (PM)的组分及其生成机理 ,并通过试验研究了负荷对PM的排放特性及其组分的影响 ,指出了负荷与PM流量之间的指数函数关系以及PM中可溶性组分 (SOF)和不可溶性组分 (IOF)的含量随负荷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