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通过对锚杆抗拔承载机理的深入分析,综合讨论了锚杆抗拔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锚杆抗拔试验及承载力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锚杆抗拔试验资料的Q-s调整双曲线预测模型,获得了一些有益结论,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洛三高速公路的实际,对重力式锚杆挡墙的设计、稳定验算、施工进行了阐述,对今后类似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支挡结构中锚杆抗拔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对锚杆抗拔承载机理的深入分析,综合讨论了锚杆抗拔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锚杆抗拔试验及承载力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锚杆抗拔试验资料的Q—s调整双曲线预测模型,获得了一些有益结论。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锚杆与周围土体的极限黏结强度估算是锚杆设计的必要参数。现有规范基于锚杆与岩土体类型建议了极限黏结强度特征值取值范围,但该方法所隐含的模型不确定性未知,给锚杆设计带来潜在风险。鉴于此,利用文献收集大量实测锚杆抗拔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数据集进行分类,以评估规范公式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模型准确性。研究发现:现行规范方法平均低估极限黏结强度约15%~50%,且预测精度离散性高,超过60%。基于数据分析引入模型校正因子,对规范公式进行校正。校正模型平均精度无偏,精度离散性中等。  相似文献   

5.
新型BFRP筋材具有高强度、耐腐蚀、与注浆体粘结性能良好等优点,适合作为工程锚杆。从BFRP锚杆制作、锚具设计、锚杆施工步骤等角度,对新型BFRP筋材锚杆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设计制作了适合于预加力锚杆和非预加力锚杆的BFRP锚杆专用锚具,并获得简易对中器制作方法及锚具粘结工艺。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表明,所提出的新型BFRP筋材锚杆施工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全长粘结型锚杆在我国边坡、隧道、地下洞室、基坑、坝体等工程建设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成效显著,很多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受力状态和加固效果进行了实际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但对全长粘结型锚杆加固的定量设计仍很有争议,设计人员对其的设计也是在"没有考虑锚杆与节理岩体相互作用"的条件下进行锚杆设计的,即假设拉力锚杆仅受拉力,剪力锚杆仅受剪力,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实际上,在加锚结构面的变形过程中,由于锚杆与岩体的相互作用,结构面附近的锚杆不仅在薄弱层面厚度范围内发生了变形,而且在一个相当大的区段内(约为锚杆直径的3~4倍的区段内)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形,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锚杆杆体的几何形态发生了变化,在一般情况下既受拉又受剪,同时还受弯。文章在充分考虑节理岩体与被动锚杆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分析被动锚杆的受力情况和加固节理岩体的效果,并给出了全长粘结型锚杆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而通过典型实例得到了充分验证,表明该方法计算合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程广朝 《路基工程》2011,(1):144-145,149
结合新建青岛客站主站房地下候车室工程实例,依据地下水勘察报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现场情况,对地下水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了钻孔灌注桩抗浮方案与岩石锚杆抗浮方案的优缺点,决定采用岩石锚杆抗浮,并顺利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桥梁用高强锚杆组件进行设计研究,提供了一种高强锚杆组件的结构设计思路及锚固方案,完成了高强锚杆、球面螺母、球面垫片、止退螺母的结构设计与强度校核;结合工程应用需求,完成了设计载荷为1 500 kN、1 200 kN、800 kN高强锚杆组件的设计计算,形成了 M85、M76、M64等高强锚杆尺寸系列.经分级张拉锚固工艺进行静载试验验证,所设计的高强锚杆组件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在苍岭隧道防岩爆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波  何川 《公路》2011,(10):206-210
以苍岭特长公路隧道为依托,通过对锚杆作用机理的深入分析,得出了岩爆段预应力锚杆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苍岭隧道中等岩爆段为研究对象,结合设计中选取的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的技术性能,研究了不同预应力及间距下的锚杆防岩爆效果,提出了该地段的锚杆设计防岩爆原则,得出了合理的锚杆防岩爆预应力初始值和间距,有力地指导了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11)
锚杆(索)支护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岩土锚固技术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程的需要,永久锚固的缺陷也逐渐显露,难以适应现代工程的要求。近年来,可回收锚杆(索)技术逐渐被推广应用。文章对已有可回收锚杆(索)的种类、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对比分析,讨论了可回收锚杆(索)的设计方法以及回收情况,提出了以理论计算为基础、结合数值模拟进行动态设计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最后对可回收锚杆(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推广可回收锚杆(索)在临时支护中的应用、探索出一套完整适用的可回收锚杆(索)的设计方法、优化可回收锚杆(索)回收的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用离散元法研究锚索锚杆联合加固边坡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离散单元法深入研究了高陡岩石边坡在未加固、锚杆加固、锚索加固和长锚索短锚杆联合加固情况下,边坡岩体中的塑性区和应力场分布特征,从力学机制上阐述了长锚索短锚杆联合加固高陡岩石边坡的机理。结果表明:锚索锚杆联合加固边坡,能改变岩体较大范围内应力场分布,减少应力集中的区域和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在锚索间布置的锚杆,强化了局部的岩体强度,使得形成的“加固梁壳”更有利于坡体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一种适用于大变形支护的新型可伸长锚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护理论的发展对锚固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与围岩变形相协调,允许围岩可控变形,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支撑能力。基于此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变形支护的新型可伸长锚杆,该型锚杆在达到初始锚固力后,在保持与围岩协调变形的伸长过程中锚固力可基本保持恒定,达到围岩许用变形形值后,锚固力急速上升。室内与现场试验证实了新型可伸长锚杆协调围岩大变形的优良性能,可在围岩大变形支护中推广应用。可伸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众多深、大、长隧道的建设,软岩挤压性大变形问题日益突出。让压锚杆是一种治理大变形问题的有效手段。介绍大尺度让压锚杆的结构及支护过程,并采用ANSYS软件验证大尺度让压锚杆弹性变形、滑动让压、杆体受拉3阶段的工作特性。采用基于Hoek隧洞挤压预测经验公式的概率分析方法和ABAQUS软件分别对让压锚杆的让压力和让压量研究,结果表明:1)锚杆让压力存在下限值,岩体抗压强度越高,下限值越低;2)让压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相同的让压量,二次衬砌压力降幅减小。利用大尺度让压锚杆的受拉阶段,实现"边支边让,先柔后刚",可有效控制围岩大变形,提高隧洞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昔格达地层隧道中系统锚杆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理,以冉家湾铁路隧道工程为依托,以有、无系统锚杆分别在深埋与浅埋隧道两种工况下建立相应有限元模型,从锚杆轴力、围岩塑性区范围以及围岩变形位移三个方面分析锚杆作用效果并深入探究系统锚杆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系统锚杆在拱部作用小,在边墙作用相对较好,表现在位移约束与应力补强效果较突出;系统锚杆在昔格达地层中的作用以围岩补强和成拱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5.
研究支护状态下围岩变形范围及其位移量将为合理确定软岩隧道开挖的预留变形量及其支护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将隧道围岩简化为理想弹塑性介质,在围岩中布设全长锚固锚杆。基于锚杆与围岩的协调变形原理,建立杆体与其周围岩体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分析锚杆表面摩阻力及轴力的分布规律,并根据杆体的静力平衡条件,推导出杆体与岩体相对位移为0的中性点位置及其最大轴力值,讨论初期支护条件下隧道围岩的塑性区及破裂区的厚度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综合考虑隧道表面围岩变形过程中的塑性位移和破裂区岩体的碎胀变形位移,提出隧道表面围岩的位移公式及预留间隙柔模支护技术,进而定量分析榴桐寨软岩隧道的围岩位移及其预留变形量。结果表明:通过锚杆轴力可以反演分析隧道围岩的变形范围,确定围岩稳定后的最终位移量;柔模支护结构能够大量吸收大变形软岩的变形能,且具有适当的刚度抵抗围岩的有害变形,研究成果可为合理设计软岩隧道的开挖及支护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石峡隧道穿越F7断层及其次生断层影响带、实现快速施工满足通车工期要求的目的,通过数值计算、现场监测等手段,对超前支护、初期支护、锁脚锚杆措施进行了优化,优化措施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 自进式管棚集钻进、注浆、支护于一体,增强了围岩的稳定性并大幅提高了超前支护施作效率;管棚保护下的两台阶快速开挖方法可实现初期支护的早封闭、少扰动,大幅提高了施工进度;不同角度、长度锁脚锚杆对拱顶沉降、周边收敛的影响规律,应结合围岩与衬砌变形规律选取合理的设计参数;管棚保护下的两台阶快速开挖方法及R51锁脚锚杆有效控制了围岩稳定和初期支护变形。  相似文献   

17.
初期支护组合形式的有效性一直存在较多争议。依托蒙华铁路在建隧道,针对初期支护不同组合形式有效性问题开展大量现场试验,量测内容包括拱顶沉降、水平收敛、系统锚杆轴力、喷射混凝土应力及钢架应力。通过对花岗岩、板岩、砂泥岩、黄土4种地层进行试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Ⅲ、Ⅳ、Ⅴ级花岗岩和Ⅴ级黄土试验段数据,研究深埋岩质和土质隧道初期支护中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架及系统锚杆不同组合形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1)现阶段“网喷+钢架+系统锚杆”的初期支护组合形式未充分发挥其作用效果,有效性差,措施过于保守,存在很大优化空间; 2)在土质或浅埋破碎岩质隧道初期支护中,系统锚杆无明显作用,可以取消,而只采用“网喷+钢架”组合形式; 3)在深埋岩质隧道初期支护中,采用“网喷+钢架”或“网喷+系统锚杆”2类组合形式之一即可。考虑到目前现场系统锚杆施作机具和施工质量,采用“网喷+钢架”的组合形式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锚索注浆体与岩石黏结界面抗剪强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锚固在硬岩和软岩中的岩锚抗拔试验以及注浆体与岩石胶结面的直剪试验,分别得到了注浆体与锚孔孔壁、注浆体与岩石胶结面的黏结强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岩石的整体性和均质性较好的情况下,注浆体与岩石之间的黏结强度主要取决于黏结面的粗糙程度;硬岩强度高,抵抗钻头横向冲击的能力强,成型后的锚孔孔壁较为光滑;软岩强度低,抵抗钻头横向冲击的能力弱,成型后的锚孔孔壁较为粗糙,这增强了软岩岩锚的锚固段在注浆体与岩石黏结面上的承载能力,降低了该界面发生脱黏破坏的几率。鉴于锚孔孔壁粗糙度对岩锚承载强度影响较大,建议在以后的锚固工程设计以及预应力锚固规范的修订时对上述现象进行合理的考虑。  相似文献   

19.
剧仲林 《隧道建设》2022,42(Z1):28-39
当前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因沉降变形量大而造成的成本消耗高问题较突出,初期支护底脚作用力与锁脚锚杆抗力不平衡是隧道初期支护沉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建立支护底脚与锁脚锚杆之间力的平衡关系是控制隧道初期支护沉降变形的重要前提。以弹性地基梁柱原理和摩擦桩原理来计算分析锁脚锚杆的内力和位移及其与地基的反力关系,以此确定锁脚锚杆的承载能力;通过分析锁脚锚杆对支护结构的柔度,确定其与支护结构的相互影响,进而建立考虑锁脚锚杆对支护结构底脚影响的支护结构力学计算模型,计算其作用于锁脚锚杆端上的作用力作为锁脚锚杆的设计依据;按照上述原理,分析了Ⅴ级围岩当前流行的42锁脚锚管的不足,并示例计算分析了108锁脚锚管的承载能力;最后以Ⅵ级围岩风积砂隧道施工的实例来说明“分布式”加强锁脚锚管以及锁脚锚桩控制支护沉降变形的显著效果验证技术的可行性;结论认为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可按照“荷载—结构”原理确定围岩与支护、支护与锁脚锚杆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达成支护结构之间力的平衡稳定以实现控制支护沉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剧仲林 《隧道建设》2018,38(Z2):218-226
针对当前隧道初期支护设计存在不能承担全部设计荷载、以初期支护仰拱闭合的有利结构而不是以仰拱未闭合的最不利结构为最终设计目标而造成结构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给不出锚杆锚固力设计值和现场围岩变形很大使得采用岩体力学进行设计初期支护不具备条件的问题,提出按照“荷载-结构”的计算模型,采取结构力学力法对隧道初期支护承担全部设计荷载、对应施工“三台阶”法、对型钢钢架和喷射混凝土按变形协调条件确定各自承担荷载的比例系数、就钢架和喷射混凝土承载能力分别进行计算分析,明确在各部施工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以及锚杆的锚固力的要求。计算结果表明: 1)采取除中心夹角60°范围外其余均匀布置分布锚杆、采用“型钢钢架+分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型式的隧道初期支护完全具有承担全部设计荷载的能力,且仰拱开挖不会威胁支护的稳定; 2)应将锚杆作为支护结构的链杆支座来确定锚杆锚固力; 3)锚杆和喷射混凝土3 h的强度对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