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隧道穿越下伏采空区段时围岩受采空区的影响规律,并为确定公路隧道下伏采空区的合适处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总结采空区施工对围岩的主要影响规律,探讨下伏采空区对隧道影响的安全距离,总结下伏采空区水平宽度不敏感影响范围.结果表明:①上覆及下伏采空区对公路隧道的影响比并行采空区更为显著,且采空区的跨度相...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二级公路隧道大型塌方,对改线方案、明挖路堑方案、原塌方体处治调整隧道出口位置方案、原塌方体处治隧道规模不变方案的影响因素、可行性及优缺点进行了充分讨论,鉴于目前隧道塌方处治技术相对成熟,文中未着眼于具体处治技术措施,而是提出低等级公路隧道大型塌方处治方案的研究思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使得地面下留下了许多不规则的采空区,上覆的岩层冒落塌陷,自下而上形成冒落带、裂隙带和整体移动带,并引起地表变形,给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小煤窑采空区,对隧道工程危害极大,易造成支护结构变形、开裂、沉降甚至发生坍方,个别隧道运营期间仍在整治。目前采空区隧道的设计理论尚不完善,实际设计、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措施基本以工程类比及施工实践为主,采空区是公路隧道穿越煤系地层典型的地质灾害情况之一。本文对公路隧道穿越煤系地层相关地质灾害的处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空区作为一种特殊地质病害,对公路建设的方案、造价以及运营安全影响较大.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空区的埋深及其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下伏煤层采空区具有隐伏性强、空间分布及变形复杂等特点,对公路隧道影响大,如何评价采空区对公路隧道的影响是目前的技术难题。文中结合工程实例,采FLAC~(3D)三维数值软件,系统分析了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塑性变形、覆岩应力分布、隧道底板水平变形、倾斜及曲率等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煤层的逐步开挖,空区上覆岩层至地表均产生了一定程度塑性变形;隧道底板水平变形量、倾斜值、曲率值超过容许变形值,需采取工程措施处治或避让处理。  相似文献   

6.
台子山隧道为山西大同南郊区煤炭专用二级公路上的一座长2565m的隧道。该隧道穿越煤层采空区、溶洞、断层等特殊地质段,经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处治和动态施工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车两年多来未发现任何病害现象。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5,(5)
公路采空区注浆处治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处治,而注浆处治质量的效果直接影响公路运营期的安全。文中以荣成~乌海高速公路十七沟~大饭铺段采空区注浆质量检测工程为例,主要介绍了瞬变电磁法在采空区注浆质量检测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其在采空区注浆质量检测工作的前提条件、工作方法、检测成果分析等;利用钻探和孔内波速测试对物探成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可有效探测采空区注浆处治质量,其检测结果准确。瞬变电磁法可快速高效地对整个工区进行整个面上的检测;钻探和孔内波速测试对代表点或异常点进行检测,是对瞬变电磁法检测结果的验证和补充。点面结合的检测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以往以点代面检测方法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西北部地区公路经过采空区采用常规水泥粉煤灰浆液注浆处治存在的问题,采用阴、阳离子型泡沫剂,对水泥粉煤灰浆液进行发泡改性,研制出一种新型泡沫轻质土注浆新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新材料强度和密度随着水固比的减小而增大,随着水泥占固相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泡沫溶液掺量增加而减小。提出了两种适用于公路一般路基、桥梁、隧道下伏采空区注浆处治的新型轻质注浆材料配比范围。  相似文献   

9.
依托在建的成自泸高速公路纸厂沟大桥采空区处治的典型工程,结合公路工程通过采空区的结构物特征和采空区的特点,进行采空区稳定性分析,提出了采空区覆岩整体性切冒的破坏模式及其对公路结构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采空区的处治设计,对采空区的处治范围、最优的注浆孔和帷幕孔的布孔方式、布孔间距等,注浆量预测、适合的注浆浆材及组合、浆液配合比、注浆压力、止浆方法以及如何检测注浆质量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以期为今后四川地区的采空区处治设计和施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国安 《公路交通技术》2012,(5):122-124,128
随着公路隧道的不断发展,隧道建设中越来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不良地质现象.以广梧高速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对隧道建设中出现的岩溶、涌水、高液限土、塌方、初期支护大变形和开裂等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治措施,可为类似隧道工程地质灾害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小平  徐涛 《公路》2012,(6):291-293
在煤系地层隧道施工开挖中,受废弃采煤巷道的影响,隧道初期支护大范围地开裂并产生坍塌,且严重影响隧道贯通.通过地质勘探、数值模拟分析以及综合各方面因素,探明坍塌原因为隧道处存在采空区以及采煤扰动异常带,在地下水作用下引起突发性塌方.经研究提出快喷混凝土、勤排水、强支护的快速处治方案,并顺利完成隧道贯通.该方案为以后类似工程的处理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回填是处治公路隧道溶洞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回填方案细节十分重要,往往细节决定成败。以大董岭隧道施工中所遇特大型溶洞回填方案为例,介绍回填方案中一些细节的思考和比选,以及其对设计施工技术及工程造价的影响,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公路隧道病害是公路病害的主要表现,病害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整体安全性造成影响,隧道病害处治是一种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特殊工作,处治绝不允许失败和再次处治。利用有效的方式进行隧道病害检测,在检测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病害类别等,综合比较各种处治方案后确定安全、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袁大鹏 《路基工程》2003,(Z1):51-53
根据渝黔公路二期工程采空区路基综合处治工程施工,介绍该类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公路隧道穿越急倾斜采空区的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的研究热点,以成渝高速公路(复线)巴岳山隧道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急倾斜采空区治理技术现状,对公路隧道穿越急倾斜采空区治理的原则进行了总结,计算了巴岳山隧道急倾斜采空区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急倾斜采空区治理实践,对隧道穿越急倾斜采空区治理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急倾斜采空区治理应首先对隧道上部采空区进行超前支护,然后对围岩塑性变形区进行加固.实践证明,利用注浆加固技术强化采空区围岩结构,并配合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措施在公路隧道急倾斜采空区治理中具有重要推广价值.巴岳山隧道采空区影响段现场监控量测结果显示,治理技术方案实施40d后,格栅拱架应力基本稳定在1.2~1.8MPa,各监测断面水平收敛和拱顶沉降总变形量均未超过40 mm.  相似文献   

16.
隧道衬砌裂损是公路隧道最常见病害,如何尽可能在不间断交通、减少影响交通的情况下,进行隧道快速病害处治,是隧道工程中面临的难题.总结以往隧道衬砌裂损加固处治技术,并结合快速修复不间断交通的技术要求,探讨不同衬砌裂损快速处治技术在快速处治方面应用的可能性,提出不间断交通的隧道衬砌快速加固修复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为隧道衬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公路隧道衬砌裂缝现场调查,结合《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进行隧道技术状况类别评定,并基于荷载-结构法对规范推荐的几种典型裂缝处治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处治前后的衬砌内力及安全系数。研究表明:衬砌裂缝处治措施均有效的改善了衬砌结构的受力状况,提高了衬砌结构的安全系数,达到了裂缝处治的预期效果。该研究为公路隧道衬砌裂缝病害处治提供了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刘亚明  孔繁盛  陈朋 《公路》2023,(4):31-35
注浆质量工后检测是合理评价公路采空区处治效果及场地稳定性的关键技术,对穿越采空区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大量工程实践、公路行业标准和其他采空区标准中对采空区注浆质量工后检测的要求以及大量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目前公路采空区注浆质量工后检测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并提出了优化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在结石体强度测试中,应对点荷载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之间的换算系数进行修正;在压浆检测中,压浆管长度以穿过松散覆盖层进入稳定基岩为准,且压浆试验所用浆液采用处治施工原配比;建议将充填率检测作为公路采空区基本检测项目,且至少采用钻探、孔内电视和压浆检测3种方法中的两种对充填率进行综合评判;建议公路采空区注浆质量工后检测时间为注浆结束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9.
在岩溶地区高压富水底层修建高速公路时,传统的处治方法主要是排堵方法的结合使用,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施工工程的隐患,增加了渗漏水的风险。基于此基本情况,本文着重分析国内目前出现的新型岩溶地区公路隧道渗漏水处治技术,并结合一些施工案例具体分析处治技术的应用策略以及应用效果,以期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技术参考,借以降低岩溶地区公路隧道渗漏水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何杰  苏伟  唐举一 《中南公路工程》2011,(4):153-154,178
通平高速公路峨公岩隧道洞顶存在大小不一且分布较为广泛的采空区,对隧道的施工及以后的运营构成了安全隐患。业主和施工单位结合采空区的物探报告对隧道洞顶采空区采取了一系列的处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