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肖军 《时代汽车》2005,(11):36-37
有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轿车需求将达到550万辆,汽车市场销售额10000亿元,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可达2500亿元-3000亿元。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成本中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轿车中的比例将达到30%-40%。预计未来10年,国内汽车市场将持续以15%-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国内的汽车生产总量将增长到1000万辆。相应地中国对各种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同时,新兴的汽车电子产品还将不断出现,这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汽车生产连续第九年增长 从1991年至今,中国汽车生产保持了连续9年的增长。今年1~4月,共生产汽车57.56万辆,同比增长10.71%;销售54.47万辆,同比增长6.83%。由于1998年汽车产销仅分别增长3.05%和2.44%,因此有关方面曾对今年汽车市场的增长持谨慎态度。但是今年一月开局,汽车产销便创下令人惊讶的29.95%和42.42%增长幅度,且产、销量逐月爬升,4月创造了近年来汽车月产量最高水平。但5月份生产汽车17.47万辆,销售14.8万辆,  相似文献   

3.
1998年汽车市场销售表现为微弱增长。全年汽车生产企业销车160.31万辆,同比仅增长2.44%。长速明显回落,并且明显低于GDP7.8%的增长。 尽管汽车销售呈现为微增,然而汽车需求的结构变化,反映了我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向市场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4.
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回归正增长 2021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17.2万辆和234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4.5%.在2021年12月14日召开的"2022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中汽协预计,2021年全年汽车总销量将达到2610万辆,同比增长3.1%.回首中国汽车市场,汽车销量在20...  相似文献   

5.
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由潜在变为现实,在市场的拉动下,汽车生产大幅度增长。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形势喜人。根据汽车工业协会与国家统计局核实的数字,2001年生产汽车234.2万辆,比2000年的206.8万辆增长13.2%,2001年销售汽车237.1万辆,比2000年的207.8增长了14.1%,2002年,生产汽车325.4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8.9%,销售汽车324.975辆,同比增长37%。  相似文献   

6.
李林 《汽车与配件》2000,(38):16-17
从1998年的缓慢增长到去年的适度快速增长,再到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1~7月产销增长16%~17%),为汽车市场划出了一条近乎完美的上升曲线。汽车市场的回暖无疑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今后市场走势的信心和期望值。近段时间,有关今年汽车产销总量有望突破200万  相似文献   

7.
孙琪 《汽车与配件》2007,(28):40-41
自2002年起,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连续5年的高速发展。到2006年,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后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从这几年汽车发展趋势,新华信预测,2012年前。中国汽车市场还将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1999年,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的发展。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1998年增长7.1%,汽车工业也一改前几年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的状况,实现2位数增长。1999年汽车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3410.8亿元,比1998年增长14.2%;汽车工业总产值(现行价)3122.7亿元,比1998年增长12.0%,占全国制造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9.
贾新光 《汽车杂志》2007,(11):38-38
2007年汽车市场发展形势很好,对于即将到来的2008年汽车市场,现在已经开始有人研究。2008年总的看应该继续今年的发展势头,产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以较高速度增长(18%-20%)。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汽车市场波动周期,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需求结构得以调整,新的市场体系逐步形成,1995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为8%~10%;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约在15%,工业增加值约增长12%,将保持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农业生产基础地位可望得到加强,对内,对外市场将保持良好势头,1995年汽车市场仍将保持趋势平缓运行,总量略有增加的格局,汽车总产量约145万辆,进口30万辆,总供给量1  相似文献   

11.
一、2000年我国微型车市场分析 今年1~11月,微车整体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9.4%,高于全国汽车总体水平15.36%,继续成为拉动全国汽车行业保持适度增长的主要车型。微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26.2%。值得一提的是,微车今年的销量增幅是自1998年以来呈现的低速缓进之势的强力突破。 几大微车生产企业中,除天津公司外,其余几家如哈飞、昌河、长安、柳微等均增长明显。微车的三种基本车型:微货、微客、微轿则市场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2.
一民 《汽车情报》2006,(1):18-18
经历了2004年的低迷,2005年的调整之后,有专家预测,2006年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增幅在10%左右。因此,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也只能在平稳增长态势的“大局”下谋求更大的发展。笔者以为,2006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抓住以下“机遇”。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预测1996年我国汽车市场将逐步适度升温,汽车需求保持中等幅度增长,总需求为160 ̄170万辆,增幅为14%左右。以此为基准,对我国1996年汽车品种结构市场、区域汽车市场、私人汽车市场及出口汽车市场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汽车零部件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丽娟 《汽车情报》2006,(27):18-23
1.汽车工业发展对零部件工业的影响(1)汽车工业带动着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自1999年起,我国汽车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时期,2002年和2003年更是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200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潜在市场。2005年汽车累计产销571万辆和57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3.5%;其中乘用车产销393万辆和39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7%和21.4%,增速超过汽车。据预测,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有望超过1000万辆,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中华汽摩配》2005,(9):43-44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每年平均以25%的速度快速增长,其发展速度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汽车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了汽车产量的增长,同时也促进了汽车后市场的快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专业分工深化的必然趋势所致。汽车防盗器市场正是汽车用品市场在汽车消费需求和汽车产量快速增长的前提下迅速崛起的。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占全球汽车消费的7.5%,已成为世界第三汽车消费国。  相似文献   

16.
《中华汽摩配》2005,(3):14-16
一.2004年汽车市场发生新的变化以后。中期预测也将发生改变 2002年,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井喷”之后,许多机构对中国汽车市场预测过于乐观,如2010年将超过1000万辆,2020年将接近2000万辆。2004年,国内汽车市场增长速度陡降,从2003年的36%下降到16%左右。许多人认为这个变化是短期的现象,很快就会过去.中国汽车市场还会以较高的速度扩张。但是如果我们分析2004年汽车市场变化的原因,就会看出中国汽车市场在增长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经济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虽然总体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是隐忧加大。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结束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进入市场低潮期。汽车行业总体产销增幅不足5%。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1年,全行业累计生产汽车1841万8900辆,同比增长0.84%,销售汽车1850万5100辆,同比增长2.45%,为1998年以来增速最低的年份。  相似文献   

18.
经 历了3年多的低缓徘徊,汽车市场在1997年终于有 了一丝起色。据统计,去年1~9月份,全国共生产汽车116.81万辆,销售113.56万辆,分别比前年同期增长6.78%和8.2%。其中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的总需求比去年同期还略有增长。这是1993年下半年汽车市场步入低谷以来的首次回升。 汽车市场的回升固然是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和汽车市场周期波动规律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但是也应看到此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汽车生产已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即从1998年的162.7万辆增长为2003年的444.3万辆,五年的汽车产量翻了1.7倍。今年的汽车产销与前两年增速30%以上相比呈回落趋势,1—9月累计生产汽车385.5万辆,比同期累计增长19.3%,仍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知道,近5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以平均24.5%的速度高速增长,预计今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将突破5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900多万辆,与之配套的汽车后市场也必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