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8):147-149,158
钉形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新型的水泥土搅拌桩技术,它解决了传统水泥土搅拌桩的诸多问题,具有良好的工程效果。该文简要介绍了钉形搅拌桩的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其采用的新工艺保证了桩体中的水泥掺入量,提高了水泥浆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了桩身质量,特别是深部桩体的质量;主要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钉形桩单桩承载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钉形搅拌桩单桩Q-s呈陡降型;其单桩极限承载力高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并随扩大头高度H、扩大头直径D、桩长L和桩体模量Ep的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中山市某道路路基处治工程为例,分析普通水泥搅拌桩的常见问题,并基于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成桩特性和加固原理,探索钉形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设计,阐述钉形搅拌桩的技术特点和工艺,为类似软土地基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一种新型的水泥土搅拌技术,解决了常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在申嘉湖杭高速公路试验段采用大直径、钉形、双向搅拌的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超过20 m的深厚软土地基获得成功,这一开创性的成果大大拓宽了水泥土搅拌桩的应用前景。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在地质条件和填土高度相近的情况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较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具有更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具体工程项目软基处理为例,比较了常规水泥搅拌桩存在的问题以及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优点。实践证明钉形搅拌桩是一种处理软土地基的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路堤荷载下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钉形搅拌桩和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路中心分层沉降,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对路堤荷载下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由于扩大头作用和较高的桩身质量,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中更多的荷载通过桩体传递到下卧层,有效减小了加固区的沉降,但下卧层的沉降有所增加;由于下卧层土质较好,其地表总沉降小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扩大头高度、桩长、桩间距和桩身模量是影响地表总沉降的主要因素;扩大头直径、桩间距和桩身模量是影响地表桩土相对沉降的主要因素,提高扩大头高度能有效减小地表总沉降;提高扩大头直径能有效减小地表桩土相对沉降。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存在的施工问题,结合工程实践,开展了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和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现场对比试验研究。标准贯入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和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强度均较高,且不同深度桩身强度均匀性较好。双向搅拌桩可适用于珠三角深度超过20m以内软土地基的加固工程。钉形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N,加固效果良好,且具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不均匀变形控制已成为路桥拼接地段桥头地基处理工程中的难点,借鉴于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这一新工艺,将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用于匝道桥与拓宽路基拼接段,从成桩质量、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工期沉降量、经济效益等方面与常规双向桩及普通单向桩对比,在应用的层次上论证钉形双向搅拌桩存在较高的实用性,可为其推广及类似工况下的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直径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直径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它针对传统水泥土搅拌桩存在的诸多弊端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简要介绍大直径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在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段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进行说明;通过试验检测数据和相关分析,分别从施工工艺、承载力、沉降变形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说明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钉形水泥土搅拌桩解决了普通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工程实践证明了它的优越性、经济性,以及良好的工程效果。研究工作多集中在现场试验和数值分析方面,但对桩体弹性模量的选取较为随意,制约了数值分析的应用。以宁波某工程软土地基钉形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为背景,结合现场单桩载荷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通过数值计算与现场试验荷载-沉降曲线对比分析,得到了弹性模量与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并验证了其合理性。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双向、钉形水泥搅拌桩的成桩工艺及作业流程,通过对以往工程的成功经验的分析及常溧高速应用经济效果的比较,论述了新型工艺在有效解决常规水泥搅拌桩搅拌不均匀、处理深度有限等缺点方面的显著效果,同时在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效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双向钉型施工工艺在软基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型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海相软土的适用性问题,在铁路正线进行了应用试验。分别对新型搅拌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土扰动和成桩质量,路基填筑期及静置期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分布、孔隙水压力变化、沉降和变形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搅拌桩复合地基适用于苏北地区海相深厚软土加固;双向搅拌桩和双向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对加快地基沉降收敛和减小地基的沉降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宁  张媛君 《路基工程》2015,(1):172-176
某高等级公路连云港段,地处苏北滨海平原,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深厚软基,使其承载能力和工后沉降达到一级公路的标准。通过对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水平位移、沉降监测数据及其处治软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承载力为124 k Pa,工后沉降为8 cm,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处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针对土钉支护体系的结构特征和施工过程,引入带转动自由度的Goodman接触面单元,并结合实例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土钉、搅拌桩等相关设计参数的变化对基坑位移、土钉受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其稳定性研究得不多,设计主要依靠经验进行。通过构建稳定性分析模型,介绍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的稳定性分析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结合武汉市汉阳四新区杨泗港快速通道项目,设计采用plaxis有限元分析对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与普通水泥搅拌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沉降量进行比较,同时对2种处理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对比,并论述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的优点,由分析比较结果选择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土处理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T形水泥土搅拌(TDM)桩是具有扩大头的变直径搅拌桩,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机理较传统的等直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复杂得多,固结计算也更为困难。为了获得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计算模型,基于加固区桩-土等竖向应变假设,推导出变荷载作用下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一维固结控制方程和求解条件。将固结方程和求解条件进行函数变换,利用3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建立单级加荷条件下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解析解,包括加固区、桩间土和下卧层土中的平均超静孔隙水压力解答和复合地基整体平均固结度解答。然后,通过与固结度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固结解析解的合理性。最后,利用固结度解析解对影响复合地基固结速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固结度的解析解与有限元数值解较为一致;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随水泥土搅拌桩贯入比、压缩模量、下部小直径搅拌桩的置换率以及下卧层土压缩模量的增加而增大,搅拌桩贯入比、下卧层的刚度对复合地基固结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扩大头尺寸和刚度的变化对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速率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上海公路》2010,(1):I0004-I0004
Ⅰ标(K0+000~K9+200) 开累完成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累计完成7处(77%),PTC桩13处(92.8%),路基填筑56.5万m3(51%),钻孔桩933根(58%),承台82座(40%),墩柱69座(32%),盖梁45座(22%)。  相似文献   

18.
滨海公路所遇到的深层软土问题是公路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难题,以宁德市纵一线为例,研究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软基处理设计方案,并运用理正软件计算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为了减少潮水对施工的影响,可结合围堰设置打桩平台后再进行软基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我国道路软基工后沉降过大的状况,同时避免主观因素造成软基处理方法不当,进而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利用层次分析法模型确定采用钉型搅拌桩法进行软基处理,并从方案设计和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钉型搅拌桩处理后的代表桩A、B成桩质量较好,且累计沉降量分别为3.57mm和3.98mm,沉降量显著降低,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上海体育学院田径馆工程为例,介绍了水泥搅拌桩复合土钉墙基坑围护的施工技术,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