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隧道出入口过渡段的"明暗适应"过程是产生道路行车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基于隧道入口照度对车辆行车速度的影响,建立隧道入口照明过渡技术指标对速度的关系模型,进而通过运行速度差的道路安全评价中介指标,建立了评价隧道入口段道路行车安全性的隧道入口照度安全评价标准,为提高隧道入口的安全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2.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的道路安全理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辉  贾嘉 《中外公路》2006,26(2):7-10
从道路安全的理念出发,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基于道路安全理念的设计思路,并通过典型实例从运行速度、安全设施、隧道出入口等方面介绍了道路安全理念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运行安全的公路隧道进出口线形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公路隧道进出口区域的运行安全,对该区域的线形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针对隧道进出口区域的运行环境过渡特征,基于隧道进出口前后5 s设计车速行程范围的平纵面线形要素的科学组合,构建了隧道进出口线形过渡技术指标,用于衡量隧道进出口区域线形设计的安全性。鉴于我国目前隧道进出口事故资料的统计尚不完善,选用运行车速差作为中介指标采用间接分析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运行车速差的隧道进出口区域运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实测隧道进出口线形和运行车速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隧道进出口线形过渡技术指标与运行车速差的二元回归关系模型。据此提出了基于运行安全的隧道进出口区域线形设计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4.
吕纪云  陈瑾  章坤鹏 《中外公路》2019,39(2):294-297
针对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和现有互通式立交与隧道出入口之间净距过小的现状,在分析车辆运行轨迹的基础上,构建了互通式立交与隧道出入口之间的净距计算模型。通过分析明适应距离、读取标志距离、换道距离、安全距离等因素,提出了隧道出入口与互通式立交之间最小净距的推荐值与极限值。结合净距分析与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小净距路段下隧道出入口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安全保障措施,并针对变异式互通工程实例做了BIM模型检验,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隧道作为公路的特殊构造物之一,在其出入口路段事故多发,其成因包括出入口路段线形过渡、明暗亮度过渡、抗滑性能过渡、环境过渡等,因此,安全线形的设计至关重要。文中从隧道平、纵、横面线形3个方面研究隧道出入口路段线形过渡安全性指标,为隧道出入口的线形设计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研究了海洋环境中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及照明控制方式等,并着重对隧道内各区段照明系统的设计及控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公路隧道照明的目的是创造洞内良好的视觉环境,确保在白天和夜间行驶的车辆以设计速度能够安全地接近、穿越和通过隧道,同时为在高速公路隧道内的车辆驾驶员提供舒适和安全的行车环境。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主要包括:入口段照明、过渡段照明、中间段照明、出口段照明、应急照明及洞外引道照明。  相似文献   

7.
基于洞内环境对隧道路段行车安全的影响,从洞内空气污染、过渡段照明、噪声方面选取隧道洞内环境安全性的评价指标,并对各项指标制定安全评价标准。高速公路隧道洞内环境安全性评价指标的建立为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环境安全性评价以及运行安全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运行安全的设计理念,从运行速度设计思想出发,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平曲线半径及超高、视距、纵坡、横断面、隧道线形等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影响;针对具体工程实例,通过检验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协调性来评价路线线形的均衡性,当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相差较大时,建议对路线设计关键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检验。  相似文献   

9.
基于运行安全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运行速度的设计思想出发,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平曲线半径及超高、连续纵坡、视距、隧道线形等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影响。通过典型实例,介绍了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参数的确立、方案选定及采取的运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运行安全的设计理念,本文从运行速度设计思想出发,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平曲线半径及超高、视距、纵坡、横断面、隧道线形等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影响。针对具体工程实例,通过检验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协调性,来评价路线线形的均衡性,当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相差较大时,对路线设计关键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检验。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学统计、概率分析等方法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口与互通式立交口之间的安全距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影响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口与互通式立交口之间净距离的各种因素关系。结果得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口与互通式立交口之间最小净距离的标准,并对已建山区高速公路中隧道口与互通式立交口之间距离不足问题提出处治措施,以提升山区高速公路的驾驶安全。  相似文献   

12.
运行车速被广泛的应用于检验公路线形。该文对运行车速计算模型采用了一个新的思路:考虑了隧道对运行车速的影响。该研究以人为本,分析了影响隧道入口驾驶员行车速度的三个主要因素:隧道洞内外光线差值、路基宽度差值以及洞口位置,运用Origin软件统计得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运行车速计算模型。该研究完善了运行车速模型,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护栏的安全性能,采用调研分析、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和有限元仿真模拟综合研究方法,了解隧道入口护栏设置现状和安全防护提升需求,提出一种新型高防护等级金属梁柱式护栏,并给出其在隧道入口处的合理过渡设计。研究结果显示:护栏结构安全性能经实车碰撞试验验证,防护等级达到六(SS)级;护栏乘员安全适应性能经1.5 t小客车100 km/h和33 t大货车60 km/h以20°角碰撞模拟,车辆碰撞护栏时假人头部性能指标HPC均小于1 000,假人胸部压缩指标THCC均小于75 mm,假人大腿压缩力指标FFC均小于10 kN,假人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护栏方案对车辆乘员安全适应性能较优,能够较好地保护车内乘员安全。研究为隧道入口护栏的安全性能提升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求驾驶人在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出入口的视觉负荷变化特性和视觉舒适性,在上午9:00~10:00的平峰时段,天气良好且交通流影响较小的条件下,选取10名驾驶人于东湖隧道(全长10.6 km,限速60 km·h-1)以50~60 km·h-1的自由流车速开展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照度计等试验设备,采集驾驶人进出城市水下特长隧道过程中的瞳孔面积、照度值等试验数据。基于实车试验数据,研究进出隧道过程中驾驶人的瞳孔变动特性,并比较多种评价指标的差异性,选取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为评价指标,对东湖隧道出入口的视觉舒适度进行评价。基于瞳孔面积的变化特点构建了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与瞳孔面积的函数模型,具体分析了出入隧道过程中不同位置的视觉负荷。结合出入口处连续时间序列下光环境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出入口的视觉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进入隧道过程中驾驶人瞳孔面积的平均增长率较城市普通路段增大至246.561%并趋于稳定,对黑洞效应的适应时间为8.636 s;驶离隧道过程中较隧道内部路段平均增长率减小至62.631%并趋于稳定,对白洞效应的的适应时间为4.273 s;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与瞳孔面积呈正相关性,出入口位置的视觉负荷排序为入口洞内最大、出口洞内次之、入口洞外与出口洞外最小,各区段的视觉舒适性与之相反;研究发现出入口处的格栅式遮光棚可缓解光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助于驾驶人适应黑白洞效应、提升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杨秀权  杨世武  苏辉  刘成华 《隧道建设》2017,37(12):1557-1563
为论证隧道施工图现场核对与设计优化工作的重要性,依托蒙华铁路隧道工程建设,从隧道进出口位置、弃碴场位置、隧道进洞方式、辅助坑道设置等方面开展隧道施工图现场核对优化工作,并以张裕1#隧道、赵吾4#隧道、中条山隧道、禹门口隧道、大中山隧道、黄柏岭隧道等隧道为例,论述通过采用隧道改路基、暗挖改明挖、调整辅助坑道、增设横洞、大管棚改为小导管、弃碴场位置调整等措施来确保隧道工程建设"安全、合理、经济"。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为后续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德高  李彦臣 《隧道建设》2009,29(3):313-317
锦屏一级水电站右岸导流洞进出口围堰爆破拆除受现场施工条件及各种制约因素影响,爆破安全控制和施工技术难度大。通过科学的爆破设计、事先的危险源分析、严密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爆破一次成功且圆满实现安全控制目标,确保了工程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丁旭  王海晓  高明星  吕贞 《隧道建设》2022,42(4):679-687
公路隧道出入口段行车时驾驶员的视觉负荷变化较大,为进一步量化该路段视觉负荷的变化规律,选取10名驾驶员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柞水—西安段进行实驾试验,采集驾驶员在昼间晴朗天气下通过隧道出入口路段的照度、车速、瞳孔面积等数据。通过分析驾驶员在隧道出入口段的瞳孔面积变化特征,参照峰均比(PAR)、频段比(LF/HF)等物理学、医学参数,提出“瞳孔面积相对变化强度”(RCPA)的概念,将其作为视觉负荷的评价指标,划分出该指标取值与视觉舒适度的关系,并建立RCPA与速度、照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1)RCPA可以较好地体现出隧道出入口段视觉负荷渐变累积和急剧震荡的规律; 2)在即将驶入洞口和刚刚驶离洞口时的瞬时视觉负荷最大,超过了生理极限; 3)RCPA与速度、照度的定量关系可为隧道出入口制定安全速度阈值、改善照明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吴玲  胡昊  赵炜华  朱彤  刘浩学 《隧道建设》2019,39(10):1636-1646
为研究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下驾驶人行为风险特性,选取2座典型特长隧道进行实车试验,通过采集熟练驾驶人和非熟练驾驶人的速度数据,将此作为主观预期车速,结合道路行车环境的客观安全车速,构建基于安全车速差的驾驶人行为风险量化方法。在划分隧道路段为入口段、行车段和出口段的基础上,通过切分行车区间,对比分析出入口段2类驾驶人行为风险变化特性及整个隧道路段和普通高速路段的行为风险变化曲线。结果表明: 1)在隧道内部,相对于非熟练驾驶人,熟练驾驶人表现出更高的行为风险值;在隧道外部,则非熟练驾驶人的行为风险值更高一些。2)所有类型驾驶人在普通高速路段行为风险值最高,在隧道入口段的行为风险值最低。上述结果说明: 在隧道路段,熟悉试验道路的驾驶人车速行为并不安全,行为风险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公交停靠站与出入口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快速路公交优先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将出入口分为公交出入口、非公交出入口,将停靠站分为路边型停靠站、路中型停靠站,解析了两类出入口与两类停靠站相互影响的机理,得到了停靠站与出入口的最小间距应该满足的条件。基于运动学原理、交通波动理论、概率论等知识建立了最小间距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蒙特卡罗等方法求解模型。利用天津市快速路大量的实测数据给出计算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