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闻 《经济导报》2007,(19):4-4
根据双方安排,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将於本月22-24日在华盛顿举行。双方首次战略经济对话已於2006年5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现在,这个由两国财经内阁成员参加的对话,不仅已成为双边检讨和促进经贸关系的重要机制,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2.
1月18—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受到中美两国的高度重视和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1月19日,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同意推进全面经济合作,并将依托现有对话机制,到今年5月举行的第3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进一步确立全面经济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3.
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即将在北京举行,经济专家预计,本轮对话将会集中在双方市场开放,环境保护合作,人民币汇率以及贸易产品安全性问题等四大焦点议题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陈继勇 《经济导报》2007,(49):26-28
存在於中美经贸关系中十个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将带来影响,但对话是美国对中国的新发展道路的认同,以及在技术上与中国合作的承诺。从这个角度讲,在对话中,中美双方虽然仍可能存在较大争议,但在诸多问题上将可能达成较多的共识。此次对话将是前两次战略经济对话的自然延续。对话比对抗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金鑫 《经济导报》2009,(29):38-39
中国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美国财政赤字突破1万亿美元。中美两国几乎同时公布的两个重要宏观经济数据成为美国两位华裔部长访华的重要背景,也为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本月底举行提供了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6.
陈致胜 《经济导报》2010,(21):13-14
为期两天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5月25日在北京结束。两国承诺将继续深化经济合作,促进强劲、平衡和可持续的全球增长,双方在财政货币和结构改革、贸易和投资以及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方面达成多项共识。  相似文献   

7.
路宽行 《经济导报》2007,(21):36-37
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於5月22-23日在华盛顿举行。此次会议回顾了中美双方举行首次战略经济对话以来所取得的进展,并继续讨论如何控制经济失衡以确保全球经济增长、广泛开放市场、能源安全与合作、环境保护和创新等话题。  相似文献   

8.
紫龙 《经济导报》2007,(32):30-31
7月底,美国财长保尔森开始了今年的第四次访华。保尔森此次访问一方面是以实际行动来落实今年5月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成果,并为将于12月份举行的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铺路。另一方面.因为能源和环境是中美双方未来进展最大的领域,亦是下一轮谈判的重点,保尔森也是为开拓中国市场而来。  相似文献   

9.
张锐 《经济导报》2009,(30):11-12
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退潮、世界各国正在努力寻找提振经济的良方以及地区和全球面临新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的背景下.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在华盛顿隆重举行,这一全新的对话机制’高级别的对话规格、空前的对话阵容和广泛的对话议题.引起了国际舆论和国际社会的空前关注。  相似文献   

10.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9):32-33
外界常常将目光集中在台湾岛内选举与政治斗争上,而忽视经济以及与两岸经济柜关的事情,特别是一些看似小事却责为两岸经贸往来的大事。年初,大陆决定停止砂石出口後,很快对台湾砂石与建筑行业产生重大冲击,引起台湾有关部门与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经过数月的努力,海峡两岸在务实的基础上,大陆对台砂石出口有望在近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经济导报》2007,(17):1-1
上周末,连战第三次率领国民党代表团到大陆参加两岸经贸论坛。自2005年胡连会开始,经贸论坛已连续举办三次。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1月15日上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在美国白宫东厅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签署协议文本并致辞。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导报》2007,(21):1-1
上周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成功举行。中国326亿美元的采购单和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为对话创造了良好氛围。崛起中的中国己学会以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处理好与世界强国的关系.学会如何为进一步的发展创造更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元旦,陈水扁抛出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紧缩性经贸政策,企图阻挡曰益发展的两岸经贸关系,然而一年来的检验证明,这个来自於“台独”政治意识,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受到台湾经济界愈来愈强烈的质疑以及内外环境的多种冲击,已难以为继。最近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台商投资大陆并未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而是台湾的投资环境导致台湾投资水平下降和经济停滞。预期在未来两年,台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会有小幅松动,以企业投资个案处理代替全面松绑的可能性较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姜玲  翁云骞 《经济导报》2007,(26):138-139
虽然在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上,浙江和香港的经济关系没有像广东和香港这样一体化,但是作为内地过去十年中堪称最具活力的省份——浙江,先天的区位优势和开放的心态使其在对外经贸交往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强劲势头,同时与香港的经贸往来也越来越频繁深入。  相似文献   

16.
彭庆 《中国电动车》2013,(11):185-18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职经贸类专业的招生和就业也面临压力。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职经贸类专业也应着力培养以经贸技能为核心、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职人才。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探讨了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香港跟美国经济有紧密经贸联系,美国经济严重衰退,香港经济受到拖累是可预见的,当中尤以贸易、物流业和金融业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8.
作为促进中美两国经贸往来的重要举措之一。通用汽车公司今天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一项总价值约达10亿美元的对华出口协议,将通过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于今年起到2010年间向中国出口整车、零部件和相关设备器械。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6月7日在东京闭幕。相比于2007年底在北京举行的首次对话,这次对话延续了其规格较高、阵容豪华的特点。其对话在内容上也与首次对话实现了延续和对接。贸易投资合作、环境与能源合作以及地区和国际问题等,是两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的共同议题,充分显示出这一对话机制的“战略经济”主旨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两广"经贸科技合作是"两广"全面合作,实施产业转移,壮大经济实力的基础,对"两广"经贸科技合作的评价,有利于加快合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提出合作的策略和方式。文章总结了"两广"经贸科技合作的主要经验,分析了"两广"经贸科技合作的主要特点,指出了"两广"经贸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为加强"两广"经贸科技合作做了基础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