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车辙作为高速公路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路面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性。对苏嘉杭高速公路路面使用现状及交通量等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现场热再生和ECA-10两种车辙处治方案,并对相应路段进行了长期性能跟踪观测,根据应用及观测结果,对两项车辙处治措施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早期车辙病害调查及处治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伟  张肖宁  韩大建 《公路》2004,(3):113-117
对某高速公路早期车辙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车辙对路面平整度、构造深度的影响及联系;通过路面与桥面铺装的车辙对比,并应用RLWT车辙仪对路面各层的抗车辙性能、薄弱环节及产生车辙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路面车辙的处治方案进行了分析,可为相关路面车辙病害调查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武  邓俊双 《中外公路》2019,39(3):64-67
为了验证易密实超薄罩面作为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对改善路表功能、减少车辙、提高耐磨、抗滑的效果,该文结合江西省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的平整度、车辙、抗滑等性能指标,采用了铣刨回补后易密实超薄罩面、精铣刨后易密实超薄罩面以及直接易密实超薄罩面3种处治方案,对不同处治方案路段的应用效果进行跟踪观测,结果表明:3种处治方案对路面平整度改善效果均不明显,但对路面车辙和抗滑性能处治效果较好,其中车辙改善效果铣刨回补方案最好,其次为精铣刨后罩面,最后为直接易密实超薄罩面。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方法与技术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翔  倪富健 《公路》2007,(9):160-164
为了对比分析高速公路修复工程中不同修复方案的抗车辙效果,采用不同的沥青混合料类型组成不同路面结构组合方案,在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室内试验评价的基础上,铺筑试验路并进行跟踪观测。将各种类型沥青混合料室内车辙试验结果、试验路不同路面结构组合方案使用3年后的车辙深度检测结果与该试验路交通量组成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交通量和轴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过程中车辙深度的关键影响因素,我国的技术规范根据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确定技术要求的同时,更应根据交通量及轴载组成制定路面结构抗车辙能力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江苏省干线公路交叉口车辙病害,提高道路服务水平,通过对车辙病害的现场调查,分析交叉口车辙发生的成因。针对车辙的实际情况,提出适用于处治交叉口车辙的新技术,并通过对工程案例的跟踪观测,对其处治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灌入式复合路面对于缓解江苏省干线公路交叉口车辙病害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湖南某高速公路原路面车辙病害进行系统调查,针对病害原因提出了SMA就地热再生处治方案;通过试验分析,对原路面材料进行了性能评测,确定了再生剂的掺加量,并分析了再生沥青和再生混合料的性能;阐述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RLWT车辙仪评价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RLWT车辙仪在美国NCAT环道试验中的应用情况,并应用RLWT车辙仪对某高速公路车辙进行试验分析,评价不同车辙深度路段路面各层沥青混凝土抗车辙性能,以及沥青路面综合抗车辙性能、车辙进一步发展趋势。根据实验结果对比情况,对路面车辙的处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LWT车辙仪可以有效对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进行评价及施工质量控制,相关应用分析也可为RLWT车辙仪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探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常用病害处治技术,然后对某高速公路的路面病害进行检测分析,提出相应处治方案,并检测施工结束后的车辙深度变化与路面损坏指数,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处治措施后,路面车辙深度符合规范要求,路面损坏指数评定结果良好,有效抑制路面病害的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激光车辙测量系统LRMS、落锤式弯沉仪FWD等多种现代测试方法对广东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路段的车辙状况及使用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并结合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动态三轴压缩蠕变、GTM旋转剪切压实等室内试验结果分析,准确查找了路面车辙病害产生的原因,为该道路养护维修处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传统方法处治非结构性车辙弊端的基础上,研究就地热再生技术的车辙处治原理,并依托新疆S301线某段道路大中修工程,对就地热再生技术处治非结构性车辙的工艺和设备组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针对性的就地热再生工艺和设备组合可有效消除非结构性车辙病害,施工后的持续观测表明,车辙处治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直道足尺车辙试验的沥青路面重载轴载换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车辙现已成为沥青路面一个严重问题,车辙也将发展成为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之一,故需建立起与其相对应的轴载换算公式。通过对3种典型的沥青路面结构进行直线式加速加载足尺试验,对不同重载作用下路面车辙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得到了车辙预估方程,进而用等形变法建立了基于路面车辙等效的重载轴载换算公式。实验证明,利用该这个公式,再通过车辙预估方程计算的车辙与直道实测车辙数据拟合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2.
车辙已成为我国道路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在对车辙问题进行相关研究。针对湖南省高速公路典型的双层改性沥青路面结构,通过对标准车辙试验的约束和温度条件作出改善,使车辙试验结果更具实际意义和工程指导价值。试验结果表明,模拟路面温度梯度场试验条件下所得车辙深度明显比60℃均匀温度场下的结果小,说明标准温度试验条件将会导致试验结果偏于安全,不能准确地指导沥青面层抗车辙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沥青路面的车辙变形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在高温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引起的,山区长上坡路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是在交通荷载长时间作用、高温和重载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通过对贵州地区高速公路路面车辙病害问题的调查,分析了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产生的原因,对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形成机理和解决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载交通、坡度、低速行驶是导致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的路面结构设计需要从车道设计、沥青混合料设计、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等方面进行单独设计,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车辙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日益严重的车辙病害进行调查,选择代表性路段钻芯取样,分析路面车辙变形分布特征以及混合料密度和沥青含量变化规律,研究混合料空隙率、级配指数及车辙变形率与路面车辙深度的关系,并采用灰色理论对影响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因素进行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中面层对路面车辙贡献率最大,伴随着车辙变形存在混合料进一步压密、沥青流动迁移现象,在空隙率、级配指数、车辙变形率、中面层4.75 mm通过率和粉胶比五个因素中,车辙变形率与车辙深度有最大的灰色关联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可充分体现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原因的调查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志祥  孙文州 《公路》2004,(6):138-145
对江苏省某段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调查,通过现场取芯试验,分析了路面各沥青层厚度、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空隙率以及沥青混合料级配油石比组成,结合路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防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预估车辙量,有效指导沥青路面结构材料设计,在充分调研山西省3条典型沥青路面车辙数据的基础上,对由同济大学提出的经验分析法车辙预估模型进行验证,并对该预估模型涉及的车辙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预估模型得到的面层各亚层车辙预估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但预估得到的沥青路面车辙总变形与实测值较为接近,祁临高速公路偏差15.8%,离军高速公路偏差仅为9.0%;车辙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路面温度对于车辙变形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以FWD为检测手段,以VESYS永久变形模型为车辙模型,结合沥青路面应变模型和车辙性能模型的关系,在考虑交通状况和路面温度影响的情况下,预测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并与实际调查的车辙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张宇 《交通科技》2014,(1):72-75
在对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按照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加大抗车辙沥青路面的厚度,并通过采取多级嵌挤密级配设计法进行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设计和掺加抗车辙剂的方法对胶结料进行改性,从而综合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绥牡高速公路长大纵坡的工程应用实践表明,在加大沥青层厚度和优化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基础上,可以使路面获得良好的抗车辙性能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增强作用,结合湖南省张家界至花垣高速公路工程,对玄武岩纤维沥青胶浆进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锥入度试验评价其高温性能,采用车辙试验研究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增强作用;利用浸水马歇尔试验评价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胶浆抗车辙因子显著提高,抗剪切能力明显增强;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和残留稳定度均得到提高,且在纤维掺量一定范围内,增长率比较快,掺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增长率开始下降;AC-30C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最佳掺量为0.3%.研究成果可为玄武岩纤维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