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目前渗沟埋深的计算仅针对双渗沟情况,并且未考虑曲线段超高的影响,难以满足黄土沟壑区渗沟设计的需要。笔者针对黄土沟壑区双渗沟、填沟道渗沟、路基一侧单渗沟等3种渗沟设置形式,从保证路基正常工作状态出发,提出了考虑荷载作用深度、超高影响及冻结深度的渗沟埋深计算公式。工程计算实例表明,文中的双渗沟埋深计算公式较目前双渗沟埋深计算公式偏于安全,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浅层不透水层下存在流动显著的地下水位路段,为降低地下水位修筑渗沟却无法布设出水口难题,提出了封闭式渗沟的新型地下排水构造型式,就封闭式渗沟的主要构造,施工要点做了简要介绍,重点阐述了封闭式渗沟的水力计算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封闭式渗沟效果,表明封闭式渗沟是解决低洼平坦地带降低地下水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浅层不透水层下存在流动显著的地下水位路段,为降低地下水位修筑渗沟却无法布设出水口难题,提出了封闭式渗沟的新型地下排水构造型式,就封闭式渗沟的主要构造,施工要点做了简要介绍,重点阐述了封闭式渗沟的水力计算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封闭式渗沟效果,表明封闭式渗沟是解决低洼平坦地带降低地下水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土路基在运营一定年限以后,路基内含水率变化较明显,会导致路基在运营后期发生不均匀沉降,甚至造成路基破坏。本文依托十天高速甘肃段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路基工程实际,采用有限元软件ADNIA,研究不同地下水位以及降水入渗对于路基变形的影响和设置了砂(砾石)对于黄土路基变形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路基竖向位移值也升高;砂(砾石)夹层的设置对于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路基内部在后期运营时候的含水率以及路基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介绍在路基边侧用EPS板,土工布设置渗沟,采取渗、排、截、挡四项综合措施整治路基冻害。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有地表和地下排水结构物不能适应膨胀土地区路基防排水的要求,在某公路试验路基修筑中,采用了刚柔复合结构型天沟和半渗沟两种新型排水结构物.结果表明,刚柔复合结构型天沟具有较好的抗胀缩变形能力,截排水效果良好;半渗沟既保证了坡顶正常蓄水功能,又排除了路堑边坡的浅层地下水,是一种适于处治膨胀土路堑边坡浅层地下水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5,(9)
公路渗沟用聚乙烯管道上的可变作用标准值,使用回归模型、车辆与堆积荷载应力值比较来确定,并推导出管道环刚度极限值计算简化公式,提出了覆土高度分界值的概念。同时确定以管道沿横向设置在路基下方时的环刚度极限值进行控制,并在工程实例中分别进行管道沿纵、横向设置时的环截面变形、环截面强度、环截面压屈失稳、抗浮稳定及水力验算。通过公路渗沟用聚乙烯管结构与排水性能的计算分析,既有效补充了公路工程行业规范中渗沟用聚乙烯管结构强度与稳定性计算的内容,又可为类似公路管式渗沟设计计算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现行公路渗沟计算方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现行<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及<公路设计手册*路基>中不完整渗沟的流量计算方法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两种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分区计算法以及考虑路基干湿状态的渗沟埋深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西南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排水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一段半填半挖路基的破坏机理分析,认为降雨渗流是诱发该段路基病害的重要因素。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段路基、边坡和排水系统组成的地质单元地下水渗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证实设置排水系统能够显著降低路基和边坡内的地下水位,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减少路基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软土地区低路堤路基相对高度与纵坡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土地区低路堤路基相对高度的确定,地下水位是主要因素。本依托沪芦高速公路工程实例,系统总结了工程沿线的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研究了地下水位对路基湿度的影响以及与土张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路基相对高度最小值以及纵坡设计中路基及路面最小设计标高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非饱和土路基毛细作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毛细作用对非饱和土路基土含水量的影响,分析了非饱和土路基毛细作用现象机理,探讨了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影响因素,在土颗粒等粒径假设下导出了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时间、土颗粒大小排列关系及毛细水半径效应;利用多孔介质理论建立路基土毛细作用多孔介质模型,探讨了多孔介质模型下的非饱和土渗透率关系;基于毛细水流质量守恒和路基毛细作用模型及土-水特征曲线,求得路基毛细水达到最大高度所需要的时间和单位体积路基土毛细作用下含水量的变化关系。路基含水量与地下水位(GWL)具体试验观测数据对比表明:毛细作用对路基含水量变化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非饱和土路基降雨渗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路基内部水运动原理,分析了降雨对路基的浸润作用,探讨了IEM和FDEM降雨模型雨水入渗路基机理,推导出降雨作用下雨水入渗路基深度公式;研究了降雨作用下非饱和土路基的饱和-非饱和流,基于一般渗流方程的基础上,初步推出了降雨作用下非饱和土路基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公式。结果表明,降雨主要通过雨水对路面裂缝、路堑边坡渗流作用及毛细作用来浸润路基;路基渗流深度受降雨强度、降雨时间、土的吸水率等因素影响;最后,根据提出的公式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在渗流计算理论与极限平衡方法的基础上,对库水位升降作用下路基边坡的瞬态渗流场与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库水位上升过程中,浸润线位置几乎与库水位的变化“同步”,只存在短时间的“滞后”效应;而在库水位下降过程中,滑坡体内浸润线位置严重滞后于库水位的变化。2)库水位上升期间,路基边坡孔隙水压力增加,安全系数增加,最高库水位(175m)持续期,路基边坡孔隙水压力增加,安全系数缓慢降低;库水位下降期间,路基边坡孔隙水压力降低,安全系数迅速降低,最低库水位(145m)持续期,路基边坡孔隙水压力降低。安全系数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制的人工降水仪器,在常德—吉首高速公路路面现场进行中央分隔带降雨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中央分隔带填土的初始含水量和空隙率与排水情况之间的联系,即中央分隔带填土初始含水量和孔隙比越大水渗透的速度越快,横向排水管的出水时间越短。估算出中央分隔带的排水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此来评估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能力与效率。阐述了该路段的中央分隔带在排水设计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改善中央分隔带排水的建议:(1)在横向排水管埋设的位置设计小窨井,以便于清理,并保证横向排水管的排水能力;(2)可将中央分隔带汇水直接排入人孔,在每个人孔处须预埋管径能满足流量要求的横向排水管;(3)改变中央分隔带内渗沟集水井尺寸,增大集水井的汇水能力,并及时将集水井中的水排出路基外。  相似文献   

15.
超深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性分析与施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承压水头及护壁泥浆等进行超深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性分析。通过槽壁稳定性解析理论与数值计算对比分析出安全系数,相应提出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泥浆护壁措施,防止槽壁坍塌。得出以下结论:1)当超深地层中存在多层承压水头时,应特别注意泥浆容重和液面高度的调整,确保槽壁稳定性;2)推荐施工中配置泥浆容重达到12.5kN/m3,采用导墙将泥浆液面提升1m,安全系数将达到1.4;3)施工过程证明,泥浆容重控制在11~13kN/m3时,能有效地保证槽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李春良  王勇  张巍 《隧道建设》2012,32(5):626-630
为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对盾构隧道结构的影响,利用有限元理论,建立了地下水位变化时盾构隧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预测出不同地下水位时盾构隧道及地面变形情况,揭示出不同水位时的盾构隧道在土中的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地下水位发生变化会对盾构隧道产生一定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会导致地表浅层土体发生回弹变形,并且下方有盾构隧道的地表的回弹值要比下方没有盾构隧道的地表的回弹值小;当地下水位从盾构隧道拱底处逐渐升高到中心处和拱顶处时,盾构隧道结构会出现竖向位移和边壁的侧向位移,并且水位越高,隧道的竖向位移和边壁的侧向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南方及沿海高潜水位地区的沟槽、基坑工程施工中均会遇到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问题,如何做好降水工作是决定基坑施工是否顺利的重要条件。该文以某下立交地道工程基坑施工中所采用的降水方案——大口径真空深井降水为例,介绍在基坑降水中采取的降水措施。  相似文献   

18.
某高填方场地平整工程中,包含平整场地中修建道路。但由于道路工程路基施工工序与场地平整工序未协调进行,导致路基出现严重开裂。该文通过对该工程的施工过程和开裂现象进行阐述,从而揭示高填方场地平整工程若包含道路路基施工,其路基施工与场地平整施工之间的工序安排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路基非饱和土水分运移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讨论了边坡土体在入渗、蒸发条件下的边界条件表达形式,使用了基于有限单元的土坡稳定分析方法以考虑土坡吸力及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并推导了安全系数计算式。选取填方路基作为典型算例,研究了入渗、蒸发交替等作用条件下非饱和土坡吸力变化规律,探讨了水分运移对土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如何解决地下水对路基的侵害,是高地下水路段道路结构设计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该文结合东莞市常平振兴路工程,介绍了采用隔离、疏导和截流相结合的办法,设置截水盲沟、透水层、隔水层和封层进行路基排水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