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平位移是基础设计的一项重要参数。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高桩承台群桩基础进行简化和理论推导,提出了符合实际且简单的理论计算公式,作为高桩承台群桩基础初步设计方案拟定阶段依据。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龙山大桥主墩高桩承台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桩基自由长度和桩径对于高桩承台桩顶水平位移影响非常明显,根据双排桩推导的理论公式对于多排桩基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2.
以主跨88m+152m+88m的田东平洪右江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为例,针对主墩群桩承台,从承台底面单桩竖向力设计值计算、群桩承台承载力验算两方面进行结构安全计算,提出该桥主墩群桩承台配筋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墩高H=10、40、63mT形墩下群桩承台为工程背景,从承台的不同设计形式、外荷载特点、基础边界条件着手,分析计算承台底面单桩竖向反力。通过与规范提供的计算方法对比,给出影响承台下单桩竖向反力值大小的主要因素,为合理地进行承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瓯江上某桥梁为例,对通航桥梁的既有防船撞墩加固或改建的方案进行研究,借助MIDAS和XTRACT两款软件,对桥梁的防船撞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主桥裸桥墩,主桥桥墩加装柔性防撞装置、原设计防船撞墩、六桩防船撞墩、四桩加柔性防撞装置五个方案进行受力和抗力的计算,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优选防船撞墩的方案,提出既有防船撞墩加固或改建的方案优选模式,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桩承台裂缝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桩承台结构的裂缝验算,各国现行规范均按简化方法处理。结合某桥设计实践,为全面了解该桥高桩承台结构的开裂荷载及受力后台身裂缝开展的情况,采用分布式裂缝模式,对高桩承台的裂缝开展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高桩承台桩顶处反力集中现象较为突出,裂缝的开展有明显的规律性,建议在此类结构的设计中采取相应工程措施来消除桩顶的应力集中以约束裂缝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的软弱粘土中桩群的侧向承载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有限元法分析海积粘土中系船墩的桩基群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桩的数量及桩的方向布置分多种情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桩直径一定时,桩群的承载力是随着桩间距与桩直径的比值的增加而增大,而且桩群的承载力与桩群的承载力也与桩位布置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的三桩桩群采用箱尖布置会获得更好的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7.
汕头Que石斜拉桥水中主墩采用深孔大直径钻孔桩高桩承台基础,介绍其水中主墩高桩承台及巨型钢套箱围堰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黄浦江闵浦三桥工程为例,针对其主墩高桩承台所具有的桩径大、斜桩多、桩间距密等结构特点,论述了有底钢吊箱围堰设计及安装过程中的结构细节及总体流程优化、测量定位及限位装置设置等一些有效且实用的精度控制方法,并对实施过程中多种技术措施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效进行阐述,可供同类桥梁工程水中墩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庆长江铁路大桥4号桥塔墩采用钻孔桩承台基础,37根变直径桩,桩长110 m,嵌入泥岩96.5 m;承台直径51m,厚8m,埋置在河床覆盖层中.根据该墩大直径、超深、嵌泥岩钻孔桩的特点,基础采用先围堰(直径56 m)后平台方案施工,先封底后钻孔.底节围堰采用无内支撑整体起吊下河,其余3节围堰在墩位处散拼接高,围堰采用无导向船的前、后定位船重锚锚锭定位方法定位、注水压重及吸泥机吸泥的方法下沉,并采取分区封底;钻孔桩采取清水钻孔工艺成孔;承台采取分次浇筑方法施工.实践证明该桥4号墩基础施工技术是可行的,围堰下沉姿态良好,封底成功,且经检测桩基均为Ⅰ类桩.  相似文献   

10.
目前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结构抗震分析中常采用Penzien模型,Penzien模型虽然比较简单,但在实际工程计算中仍然很繁琐。讨论高桩承台结构工程简化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并用Penzien模型对其进行校核,结果表明,工程简化模型计算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着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在桥梁延性抗震设计中,群桩基础往往作为能力保护构件进行设计。基于这一设计方法,计算群桩基础的设计地震力时,需要计算承台的地震惯性力。该文建立了承台-墩梁两质点模型,分析了承台惯性力随桥墩刚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承台地震惯性力的简化计算公式,以及群桩基础的设计地震力简化计算公式。最后,以实际桥梁工程为背景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简化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高烈度区不同承台结构形式对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某座108 m+188 m+108 m双幅双肢薄壁墩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对该桥进行三向激励,对比研究纵联横离式、纵联横联式、纵离横离式、纵离横联式共4种承台结构形式对两幅桥墩柱和桩基内力、位移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纵离的承台形式在纵向地震下,桩基内力需求降低了30%~70%,墩柱内力需求降低了26%~33%,且与纵联的承台形式相比,桩身拉力减少较多;采用横联的承台形式在横向地震下,桩身轴力需求降低11%,且基本不存在拉力,桩基和墩柱的内力响应虽分别增大30%和16%,但与纵向减小量的相比,增加幅度较小。因此,为提高特大桥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于以地震响应为控制设计核心要素的高烈度区大跨连续刚构桥梁,建议采用纵离横联式的承台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五O四厂黄河大桥3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研究了高烈度地震区大跨度高桩承台桥梁的抗震及减、隔震设计方法。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进行了E1水准及E2水准的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验算。E2水准抗震设计中桩采用考虑轴力变化的纤维梁单元模拟。由于E2水准下桥墩的抗剪及桩身强度不满足要求,又对该桥进行了摩擦摆支座的减隔震设计。详细给出支座减、隔震设计的方法及步骤,并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减隔、震支座大幅提高了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北京路沂河桥东、西两岸分别设置四座桥头堡,结构形式为四柱围合的框架结构,与拼宽桥桥墩共用承台桩基础。地震作用分析同时考虑建筑与桥梁设计的最不利荷载作用,对桥头堡在桥面位置、承台桩基础、楼顶平台3个薄弱部位进行重点分析。首先介绍了桥头堡主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会与拼宽桥发生碰撞;其次分析了合并承台后会改变群桩基础中各桩位的受力情况,受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影响会增大拼宽桥墩身荷载及桩基础总地震荷载;最后对观光厅立柱及核心筒进行抗震分析,并介绍了避免顶部平台剪力滞效应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桥梁桩基模拟的计算工作量,同时又能直观反映出桩基的受力特点,采用柔度系数等代法推导给出一种简化的桩基模拟方法,可适用于弹性摩擦桩及嵌岩桩基础,并可用于桥梁的平面及空间问题分析。最后对某高桩承台进行抗船撞实例分析,分别采用简化方法和比拟杆件法对承台顶位移进行对比,误差在5%左右;对比结果也表明:在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时,桩基竖向刚度对结构整体受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应引起桥梁设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北江大桥33#墩采用钻孔灌注桩和分离式承台,承台位于风化泥岩范围内,且墩位处水位较深,流速较大,基础施工技术难度大。经研究,确定采用了“钻孔平台+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方法。钢板桩围堰施工采用了旋挖钻机引孔及水下高压注浆的施工关键技术,并且承台范围内基岩开挖采用预开挖及围堰干挖法取土的施工方式,解决了无覆盖层且嵌岩的低桩承台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7.
蒋小路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124-127,M0014
结合S32-机场南进场路立交工程实例,采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和高桩承台计算软件,建立不同立柱高度的高架段模型。分析在E1、E2地震力作用下,采用板式橡胶支座与减隔震支座的墩底内力差异。通过对内力数据的整理判别,分析减隔震支座对地震力作用的削减能力,并判别立柱的高低对其削减能力的影响,最后初步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得出有益于类似工程设计建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桩基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中,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是个重要的问题,而对于采用低桩承台基础的桥梁,承台埋在土面以下,还存在土与承台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目前,地震反应分析中一般不考虑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相关研究也很少。为此,利用OpenSees有限元分析程序,基于p-y曲线建立了土-结构一体化桩基单墩模型,选择40条实际岩石场地地震记录作为输入,开展了考虑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的桩基桥梁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后,结构的基本周期会减小,墩底曲率会明显增大,桩顶曲率会大幅减小,但墩顶位移的减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9.
该文针对某城市道路跨线桥桥墩与Φ800高压燃气管距离较近的问题,通过设计优化,并采取诸如:在钻孔桩外加设永久性钢护筒;在燃气管两侧打入永久性拉森钢板桩并将其与承台周围的拉森钢板桩焊接;对燃气管及承台之间的土体进行压密注浆等保护措施。从而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及燃气管道的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洲心大桥为广东省清远市跨越北江的一座大型公路兼城市道路桥梁,主桥为双塔宽幅单索面支承体系混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100 m+218 m+100m,桥宽43 m,不对称曲线造型桥塔,塔梁固结,塔墩采用测力调力球型支座连接,桩基施工采用双液旋喷注浆技术形成人造持力层,行车道桥面板采用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桥面排水采用新型排水构造设计等.重点介绍了该桥的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