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汽车远程诊断系统车载模块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发动机电控技术和GPRS通信技术,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汽车远程诊断车载模块软硬件系统,从发动机ECU和GPS系统实时获取汽车运行数据,并通过GPRS通信网络发送给用户信息中心,实现了汽车远程故障诊断、数据监测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实车使用结果表明,开发的车载模块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汽车的各种运行数据,实现GPS精确定位、远...  相似文献   

2.
车用微电机电磁骚扰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汽车使用的方便性及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动装置被应用于汽车上。这些电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电磁骚扰,对车载电子、电讯设备、无线广播等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CISPR25(汽车元器件电磁骚扰国际标准)对车用电动装置中的各类电机(  相似文献   

3.
正车载移动通信免提系统是指装载在汽车上的移动通信自动接听系统。其特点是以车为载体,同时能够随车移动进行无线信号的传输。据交通部门统计,由于驾车时使用移动电话引起的交通事故逐年增多,因此车载移动通信免提自动接听及通话技术的运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日常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中,以车代步越来越被普通老百姓接受.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用户对于汽车的要求也从最初的代步工具提高到享受驾驶乐趣,同时对于车上电子电器设备的使用要求也逐步提高.车载无线电广播接收功能是汽车音响的一个基本功能,应用于每一台汽车上.通过近几年JD Power等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反馈,车载无线电广播接收效果抱怨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本文将针对中国特殊无线电广播环境及其对车载无线电广播接收效果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且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汽车的生物识别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指纹识别是一种低成本的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本文提出基于整车网络安全需求的车辆指纹识别进入与启动系统。阐述基于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进行车辆用户的指纹录入和识别认证,基于车辆网络安全的加密要求,进行指纹特征的录入对比和认证,并且通过AES128的加密算法进行认证结果的传输和整车应用。  相似文献   

6.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发展,使汽车成为了移动智能空间和场景服务的体验终端。车载主机作为智能座舱人机交互的主控制器,集成了越来越多的车载功能。日趋复杂的功能和界面形成了对驾驶员注意力的争夺,而车载语音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帮助驾驶员降低对车内设备的操作依赖,增加车辆驾驶安全性。CAN总线技术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车载通信技术,为汽车语音功能的设计提供信号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7.
《汽车知识》2013,(2):11-11
现代汽车即将推出一款以NFC手机为使用介质的Connectivity Concept智能平台。该智能网络通过MirrorLink技术用户即可实现手机汽车开锁以及启动信息娱乐系统。现代表示,“Connectivity Concept智能平台可以让用户通过NFC智能手机来锁门和开锁,这样就消除了传统钥匙的需要。”用户进入汽车之后,将手机置于系统中心连接槽中,可以启动汽车发动机。同时,连接槽内置的无线网络充电垫可以帮助用户在驾驶的过程中充电。在现代汽车最新测试的Hyundaii30智能平台中,现代汽车展示了各种车载NFC无线技术,并希望2015年即可实现这些功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以及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来临,为实现功能迭代,加剧了车载控制器软件升级的频率,同时信息娱乐控制器提供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随之,软件升级包也越来越大,远程升级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且在升级时用户无法使用车辆,即在远程升级时存在用户等待升级时间长、汽车蓄电池电能消耗大、汽车亏电抛锚、续航里程减少等新挑战。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分布式远程升级的解决方案,经过台架和实车测试验证,基于车载控制器分布式远程升级可实现大文件的软件升级,从而缩短软件远程升级时间,同时减少汽车蓄电池电量消耗,有利于提高汽车蓄电池的寿命。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发挥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道路运行中的节油减排潜力,需要根据车辆实际使用环境特点对其整车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标定。开发了一种稳定可靠的车辆远程优化标定系统,该系统包含车载控制优化单元(RCOU)、远程通讯网络和控制中心服务器及远程用户软件端等部分。依据车载CAN网络和GPRS通讯技术,并基于CCP协议的远程标定控制软件及通讯协议,制定了远程通信质量控制策略和车载标定安全控制策略。应用于某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的远程优化标定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远程监测和标定优化。  相似文献   

10.
长文从汽车产品开发,汽车技术性能分析、对汽车性能及维护的检测、履行对车辆运行使用的管理、进行汽车理论和驾驶操作的教学、车载计算机及汽车网络技术的发展等六个方面介绍了计算机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A公司在汽车产品研发和发展过程中打破常规、探索新模式,大胆的直连用户,坚持从实际场景出发,洞察广大人民出行的痛点,与用户共创开发和快速迭代产品,取得巨大成功,开创出全新品类,定义了出行3.0时代,同时带动产业链形成规模化发展。而通过用户共创,A公司也在推广、营销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打开了全新渠道,进而激发了更多的消费需求,更为疫情期间的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2.
<正>1几个基本概念1.1车生活所谓车生活,即涵盖汽车用户从选车到用车等全流程的汽车生活场景,即汽车用户一切与购买、用车相关的生活场景。可以将汽车用户车生活拆分为选车、购车、用车与“车后”生活四大板块。选车板块即用户买车、换车前的生活场景,在这个生活场景中,用户主要了解汽车品牌信息、配置、价格、口碑及试乘试驾体验等;购车板块即用户购买新车、二手车的生活场景,在这个生活场景中,用户主要是选择平台、比价、制定金融方案、线上预约、完成交易等;用车板块即用户驾车、车内生活的场景,主要包括导航、车内空间、车内娱乐、停车缴费、智能座舱等;“车后”生活板块是用户汽车生活的伴随场景,主要包括加油充电、维修保养、汽车美容装潢、洗车、汽车保险、汽车用品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舒适性和智能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控制单元被添加到车辆架构中。汽车总线技术是电子控制单元实现高级功能的基础。本文分别介绍了现有车载网络中典型总线技术的原理、特点和车上应用场景,总结了现有总线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未来车载网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汽车智能化、网络化、自动驾驶的大浪已经来临,ADAS技术的不断革新,高品质车载娱乐影音以及FOTA远程升级,V2X、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都推进了车载网络容量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传统的CAN、 LIN已无法满足大数据的传输。本文主要介绍基于商用车的车载以太网通信技术应用,包括以太网应用场景设计、架构设计、应用层协议介绍、通信测试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购买力日益增加.从最开始追求的动力性逐渐引申为追求舒适性和个性化等.其中,汽车车载导航作为汽车上不可或缺的电器设备,为用户出行提供了诸多便利.通常情况下车载导航使用前需要进行相关的激活工作,完成激活工作的操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激活所需的时间有长有短.如果用户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以太网技术逐渐应用到汽车领域,并且使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车载以太网,介绍了车载以太网技术与发展情况,车载以太网的相关标准制定情况,并且研究了目前车载以太网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远程云控制的应用和设计思路,利用手机APP、后台中央计算机、车载通信终端、汽车CAN局网络等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远程控制,使用户更加便捷地了解和控制车辆的当前冷热状态,可以有效提高新能源车辆的使用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8.
智能网联汽车促进了交通运输的革新与发展,同时也伴生了网络安全问题,给用户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轻量化的防御技术,能够通过建立的特征对攻击进行有效检测,从而完成对攻击的进一步分析与防御。从广泛使用的车载网络出发,调研了近年来针对常见攻击所提出的入侵检测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的特征与方法进行了划分,体现了不同技术之间的先进性与局限性,为车载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智能车载终端(RT-BOX:Rental Telematics BOX)是汽车租赁的核心关键产品,文章主要针对分时租赁智能车载终端(RT-BOX:Rental Telematics BOX)的研究,从产品本身的应用场景,设计功能定义,技术方案以及当前的问题现状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汽车技术正日趋智能化、互联化、个性化,车载语音技术的出现,有助于驾驶员安全、便捷地使用车载设备。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Nuance公司致力于自然语音技术的研发,最新的Dragon Drive(声龙驾驶)平台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驾乘体验。随着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已不仅仅是代步工具,而成为一个移动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如何安全、便捷地与车辆以及外界进行互动沟通,成为消费者的一大诉求。语音技术的出现,可以让驾驶员更方便地操控车内没备.提高行车安全性。技术革新提升用户体验Nuance车载业务部副总裁兼总经理Arnd Weil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