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人的视觉对颜色的判断与识别较文字、图形更为敏感这一特性及现行指示标线采用单一白色的事实,对采用彩色标线诱导行进路径在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以期增强驾驶员在复杂交叉与渠化分流岔道处识别行进路径的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隐患,提升道路结点的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不确定性,就是不能根据过往的经验来判断未来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说。事实上,我们通常会依据自己的所见、所知对某种事物作出判断。在18世纪之前,欧洲人眼中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直到他们发现了澳洲,并且看到了当地的黑天鹅之后,对天鹅的认知才发生改变。这种极不可能发生,实际上却又发生的事件,被纳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称作"黑天鹅"。他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工心理学与人工智能,详细分析了计算机智能识别人类心理情感的过程。根据隐马尔可夫模型极其理论,通过识别行人的行为姿态与心理状态的关系,建立了一个无信号交叉口行人心理状态与姿态的隐马尔可夫关系模型。它可以由人的姿态和面部表情判断出人的心理状态,为司机驾驶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外墙涂装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像一个人的脸面。本文详细介绍施工对基面的要求、环境和气候的要求以及施工工序等方面谈谈外墙涂料的施工。  相似文献   

5.
1+X证书制度的提出,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评价方式必然产生影响,其相应的模式、制度、机制等已经引起了变化并且将会随着发展发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另外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1+X证书制度的落实与实施上,也必然出现新的呈现方式。本文基于职业教育评价与视觉识别技术的相结合,提出设计一种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1+X技能评价系统,利用视觉识别判断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车模卖场     
Cayman S 货号:18008 比例:1:18 颜色:红色、橙色、绿色 会员价:308元非会员价:328元 车模简介:极富个性的橙色加上特有的车身贴图,使保时捷Cayman S这款车模让人惊叹不已,并且它可以做到每个细节如真.甚至把玩手中难以取舍。  相似文献   

7.
郭磊  王建强  李克强 《汽车工程》2007,29(5):372-376,400
为避免道路上行驶的其它车辆对车道线识别的干扰,提出了一种结合车辆识别的车道线识别方法。融合雷达数据,车辆识别模块首先在图像中识别出车辆占据的区域;对于每一个车道线识别模块挑出的车道线候选点进行判断,去除处于车辆区域的车道线点;如果有效车道线点数目不足,则利用卡尔曼滤波的跟踪结果,确定符合最小风险函数的车道线位置。经过多种工况下的试验验证,该方法能够稳定地对车道线进行识别,准确地提取车道线参数,并且算法对车辆干扰有良好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于新产品的开发最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用户需求,而产品在开发阶段到上市中间还存在时间差异。因此如何把握未来市场的需求对汽车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领先用户的提出很好的解决了企业的问题,领先用户对产品和市场具有超前的判断和需要,并且参与产品设计、规划的意愿较高。准确的识别领先用户为企业后续收集用户需求提供了基础。研究针对汽车市场领先用户的识别开发模型,并以HMI需求研究为例介绍领先用户识别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车身凹陷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常把汽车外部漆面比作人的外表、脸面,光洁、明亮的漆面体现着汽车的质量和品质,也给车主增添几分体面和自豪。然而,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光亮漆面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时,许多毁坏漆面的行为和外界因素又常常令人恼火。交通事故的剐蹭、人为的碰伤、冰雹/飞石的打击等等,这些都会让车主大伤脑筋、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0.
在智能交通等领域,各种车辆牌照识别系统已逐步得到应用。但对单个对象(车牌)的识别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不符合人类认知的规律。文章认为多个对象的结合识别是将来模式识别发展的一个方向,文章对车牌和人脸的识别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大力发展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监测数据。对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来说,判断这些产生的监测数据是否正常是对结构健康状态进行分析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同时,监测数据的异常与否也是判断传感器、采集设备、传输设备等是否正常工作的关键性依据。对于一段数据进行识别,判断数据是属于什么样的异常,是一个多分类的问题。采用基于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相结合的算法,对时序数据进行分类,能够快速地判断数据是否异常和异常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Leox 《车时代》2011,(8):46-51
提到汽车的车型概念,也许会让人认为是老生常谈、因为即使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并不久,但是车型概念却是不断在创新,并且扰乱着消费者的认知。对于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来说,接受新概念将成为他们在汽车领域中最难攻克的难关之一。  相似文献   

13.
“买牛.却舍不得买牛绳那点钱。”这句话常用来批评一些人因为忽视细节问题而导致事情的最终失败。事实上并不是那些人都不愿意在细节上下“本钱”,往往都是由于不知情,并没有意识到一些细节会对事物成败有着关键作用,所以才会如此“吝啬”。就以汽车玻璃行业的怪现象为例吧。  相似文献   

14.
车辆紧急呼救(Automatic Crash Notifi cation,ACN)系统中传统的车辆碰撞类型识别算法仅能判断四个碰撞方向且不能准确计算斜角碰撞的碰撞力主方向(Principal Direction of Force,PDOF)。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改进的PDOF计算算法和碰撞类型识别新算法。研究表明,改进后的PDOF计算算法能够准确计算碰撞力的主方向并以此正确判断碰撞的方向,并且碰撞类型识别新算法能够通过y轴速度变化量以及|ΔVy|/|ΔVx|峰值出现时间上的显著差异而准确区分三种正面碰撞类型。与传统算法相比,新算法具有更好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在高速柴油机喷油系统性能检测中,一般以燃油压力信号作为喷油系统性能检测参量。通过对油压波形分析来判断喷油系统的工作状况。本文阐述了采用载荷识别技术识别油压信号的频谱特性,进而得到其时域波形,并在模拟试验中获得了比较满意的诀别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汽车的网联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了汽车内部总线CAN(controller aera network)网络被入侵的风险。不像以太网具有完善的身份认证机制和加密传输协议,总线CAN网络采用明文传输数据,其报文非常容易被非法ECU窃取和攻击。因此,如何设计车载的入侵检测系统识别ECU的非法篡改和伪装攻击成为当前汽车网络安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帧间隔-总线电压混合特征提取的汽车ECU伪装攻击识别技术。首先,借助嵌入式设备的时间戳机制获取报文帧的帧间隔时间;同时,采样汽车总线网络的电压信号,并采用快速信号处理技术获取总线电压的特征参数(如电压众数和边沿时间等),以此构建ECU识别的指纹特征(即混合特征参数,包含帧间隔时间、电压众数、位时间、边沿时间等)。然后,利用轻量化的Softmax学习算法训练IDS模型并在线识别潜在的伪装攻击等非法入侵行为。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开展了基于ECU设备的硬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所有合法ECU的识别精度高达98.33%,即可以通过甄别报文消息源头判断非法入侵;并且相较于传统的基于单特征指纹的方法,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提高7%左右的...  相似文献   

17.
车辆交通事故包含3个因素:人、车、路,其中人的因素起主导作用。大多数车辆交通事故都是因为驾驶员疏忽大意、思想麻痹等细节引发,许多看似偶然的车辆交通事故,其实都是驾驶员在不经意的疏忽中积累出来的。部队做好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强化驾驶员安全意识、克服不良情绪等细节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选秀     
有人说选车就像选对象,这话没错。汽车已尼不再单纯是代步工具,也是现代人品位与性格的外显。既然车子的作用已经如此重要,甚至成了关乎一个人脸面的事情,那么我们不妨使出十八般武艺,在百车丛中选出自己中意的一款,以报道汽车为己任的我们愿意从解释相关术语开始,帮你认识车,且你选好车,我们不妨先从外观说起。  相似文献   

19.
张姣 《路基工程》2010,(3):15-17
文中提出一种新的人因差错概率预测技术THERP与人的认知可靠性HCR模型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模型。在基坑工程事故判断阶段,用HCR对该阶段可能的人因差错失效概率进行分析,然后用THERP及相关数据对在进行具体干预操作行为中可能的人为差错进行计算,最后应用到基坑工程实例中进行人为差错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横隔板变形对曲线钢箱梁桥焊缝细节疲劳应力的影响,以某三跨连续钢箱梁高架桥为背景,建立正常横隔板和变形横隔板的钢箱梁模型,针对横隔板分别与U肋、腹板加劲肋、底板开口肋连接焊缝3处细节,研究横隔板变形对各细节应力影响面和最不利工况下应力状态的影响,对比面内、外应力对各细节疲劳损伤的贡献。结果表明:横隔板变形对横隔板-腹板加劲肋细节和横隔板-底板开口肋细节应力影响范围和最不利位置影响显著,并且会导致各疲劳细节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有较大增幅,相对于正常横隔板而言更容易产生疲劳损伤;横隔板变形会导致各细节面外应力占比增大,促使面外应力成为各连接焊缝疲劳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