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李忠臣 《路基工程》2021,(1):179-182
基于张季如提出的土工格室稳定分析模型,将其应用于京张高铁坡率为1∶0.3的高陡岩质边坡工程中,计算分析了不同坡率和固土深度工况下对土工格室材料强度的要求,并对边坡土工格室表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强度的土工格室可在坡率小于1∶1.0的边坡上应用,而对于不同坡率的防护体系,土工格室强度要求尚需通过计算确定。  相似文献   

2.
土工格室作为一种新型三维立体加筋材料,对于填料能够提供较大的侧限约束作用,侧限效应引起的约束围压可等效为土工格室加筋土复合材料的表观黏聚力,但在计算土工格室加筋土表观黏聚力时,现有的计算方法仅考虑格室条带刚度而未考虑节点强度对表观黏聚力的影响,在Bathurst表观黏聚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了同时考虑土工格室的条带刚...  相似文献   

3.
土工格室+碎石桩处治软土路基设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土工格室 碎石桩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这一新型地基处治技术的承载机理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工程,以振动沉管碎石桩 土工格室为例,探讨了处治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土工格室垫层与碎石桩复合地基共同工作构成荷载传递和支撑体系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特点,建立了考虑格室体水平加筋作用的土工格室 碎石桩双向复合地基的简化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一便于工程应用的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京珠高速公路临长段地基处治实践。理论分析及实际工程实践表明,土工格室 碎石桩复合地基处治软土地基可充分发挥碎石桩的竖向承载能力及土工格室的水平加筋特性,两者共同工作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这一新型地基处理方法的处治技术及其特点,在分别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和土工格室加筋体工作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简要总结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试验研究、数值分析及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理论的研究现状.最后讨论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土工格室+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土工格室+碎石桩复合地基结构组成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并对该类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对传统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导得了考虑土工格室加筋垫层作用和时间效应的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文末以某工程实例对本文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可有效考虑土工格室+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受力特点和固结特性,方便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土工格室的材料特性;介绍了土工格室垫层 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对室内外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详细阐述了土工格室垫层 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形成特点及作用机理;结合数值分析方法,对土工格室垫层 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受力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软弱地基处理的机理及常用处理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例举了粒料垫层法结合土工格室这种土工新材料在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可以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林志祥 《隧道建设》2007,27(2):85-87
土工格室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广泛地应用于软土路基处理当中。结合预应力管桩+土工格室在客运专线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对其特性、作用机理、计算及施工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该处理方式对于提高地基承载力、限制地基侧向变形、控制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方面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从而为软土路基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土工格室是一种新型的土工合成材料,由其组成的柔性结构体系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与施工工艺和质量验收标准密切相关,然而,至今尚无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施工工艺。文章结合近年来土工格室在柔性搭板处治差异沉降技术、柔性筏基加固软弱地基技术、生态柔性挡墙应用技术等方面大量的工程应用实际,系统总结了土工格室柔性结构体系在公路工程应用中的施工工艺与质量验收标准,以期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土工格室的结构类型和材料性能,分析其加固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兰烟线某病害工点的边坡防护实例,初步论述了土工格室护坡的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步骤、施工工艺及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