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车恋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生活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买摩托车对工薪消费者来说已不是件难事,驾驶摩托车在大街上风驰电掣般穿行,那份潇洒飘逸,轻松自在,成了许多摩迷心中难以释怀的梦。我的丈夫就是这样一位恋车族,他对摩托车的钟爱已不是一天两天,从他满满一书柜各类摩托车杂志就可以看出。他平时并不善言谈,但与人一说起摩托车来,可就是头头是道,什么这辆车发动机是进口的,那辆车排气量有多大等等。他虽然对许多车了然于胸,却并没有自己的车,这是因为他上班就在  相似文献   

2.
他是一个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老师傅,我们都亲切地叫他杨师,一个很喜爱摩托车的性情中人。关于他对以前那辆摩托车的钟爱,我都是听他自己说的,并没有亲自看到过,不过从他对现在这辆摩托车的日常护理上,我依稀能够感觉出他对以前那辆车的珍爱之情。在1996年,他好不容易说服老婆,花了一万多块钱买了一辆在当时看来非常奢侈的五羊摩托车,这也是他们水电厂400多人中第五个买摩托车的,他因此一时也成了厂里的风云人物。从此,这车就成  相似文献   

3.
谢谢你的爱     
结婚没多久,先生又将告别我,匆匆奔赴成都——因为他是他们单位驻西南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不能为儿女情长耽搁了事业。临行前,深深爱着我的丈夫拉着我,一起来到市中心摩托车销售一条街,“买辆车吧,我不在家时,你自己骑车上班、上街购物方便些!“丈夫对我说。自小就爱车如命,羡慕电影电视上摩托车女郎飒爽英  相似文献   

4.
王赟 《摩托车》2004,(9):22-23
某日,我去书店买摄影杂志,无意间看到了《摩托车》,顿时脑中一个闪念:对呀,汽车买不起,咱可以买摩托车呀。摩托车机动灵活,有些车去不了的地方摩托车也可以去成,且摩托车维护、停放都十分简单方便,嘿!这念头一旦产生,就一发而不可收。我拿着新买的《摩托车》杂志兴冲冲地回家,我迅速地投入到了购车的行动当中。对摄影我是内行,但对摩托车我却是个十足的外行了,我从一个爱好摩托车的朋友那里借来了他所有的《摩托车》杂志,开始细细地研究,看不明白就打电话问朋友,并且把逛街去摄影器材店的习惯改为去摩托车行看车,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原来摩托车上还有这么多门道,有其自己的全国车迷俱乐部,有其独特的摩托车文化,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化油器的浮子,什么是怠速,什么是气门间隙……  相似文献   

5.
付军 《驾驶园》2004,(10):10-11
我和崔浩是在一个酒店打工时认识的.崔浩有一辆五洋本田125的摩托车,他特别喜欢晚上带着我兜风,他骑摩托车时样子很帅,还敢双手离把向前中好远,常把我吓得大叫而他却得意地哈哈大笑.我坐他摩托车最惊险的一次我到现在都忘不了,那是他朋友买了一台高赛还没上牌照,他借来骑着玩,他带着我在一条新建的马路上狂飙,我只觉得耳边风声呼呼做响,我吓得要死,让他慢点,他却说这么好的摩托车就是为了勇敢的男人设计的,我们正在飞车,身后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我回头一看,见两个警察骑着摩托车闪着警灯追了过来,边追边用喇叭喊话:"前面的摩托车停下来!前面的摩托车停下来!"  相似文献   

6.
谢谢你的爱     
结婚没多久,先生便要告别我,奔赴成都。因为他是他们单位驻西南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不能为儿女情长而影响了工作。临行前,深深爱着我的丈夫拉着我的手,一起来到市中心摩托车销售一条街上,“买辆车吧,我不在家时,你自己骑车上班、购物都方便些!”先生对我说。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进入汽车行业快20年,先后买过2辆车,每次买车从未考虑过自主品牌。15年前买第一辆车时,还是"老三样"的天下,自主品牌几乎是白纸一张,5年前买第二辆车时,自主品牌虽然不少,但基本都还处于"逆向研发"阶段,不但做工差强人意,而且故障率一直深受诟病。谁也不愿意买一辆看起来不爽、开起来不踏实、三天两头还要跑修理厂的汽车伺候着。五一前夕,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对北京汽车的BJ20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度试驾,  相似文献   

8.
你看!这个小敏敏穿着卡通布老虎衣服,骑着摩托车,就像那个卡通布老虎那样威风,得意!的确,今天是小敏敏一生(仅仅8岁)中最辉煌最得意的一天.当然,刚出生时父亲就把他扔进浴缸里居然没沉下去还扑腾了几下那一次除外.在“六一“儿童节这天,新星摩托车俱乐部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儿童摩托车越野赛,小敏敏驾着父亲为他买的儿童摩托车,技压群芳,力挫群雄,一举夺冠!比赛场上的掌声、欢呼声和鲜花都献给了这位出色的小骑手!奖品就是那套卡通布老虎衣服.……  相似文献   

9.
金色鱼塘     
90年代初,我的第一辆车:一辆破旧的二手幸福250A,经过数次手术,终于成了一堆废铁。没有车的日子是黑暗的。我从此六神无主、日渐消瘦。摩托车三个字变成了一条“千年虫”,它侵占了我的大脑,影响了我除了摩托车之外的所有思维。我甚至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右手总会下意识地拧手把……我“病了”。可是,第一辆车已把我搞得几乎身无分文。就凭目前这点收入,想买摩托车,只能是白日做梦。于是,我成天冥思苦  相似文献   

10.
心中的期盼     
刘颖 《摩托车信息》2001,(10):38-39
我不是摩托车迷。只是一名普通的职业女性。但我的丈夫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铁杆摩托车迷了。之所以这样说,不是因为他五年间换了多少辆车或往车上搭了多少钱,仅因他在摩托车身上投入的那份感情和精力,就足以配得上这一称谓了。五年间,因为摩托车我没少和他吵架,甚至都闹到了要离婚的份儿上,但不管怎么吵、怎么闹,好像对他都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他仍是“摩”心不改,一意孤行。后来我渐渐地也麻木了,不愿再与他吵了,并且找到了宽慰自己  相似文献   

11.
刚上班,处里的同事就送给我一本精美的杂志,细一看是《摩托车信息》。看着那精美的彩页、图文并茂的内容,我心里一阵激动:《摩托车信息》真是越办越好了!从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间,《摩托车信息》已从开初的信息网内部交流资料发展成今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摩托车行业权威杂志。作为曾经在《摩托车信息》编辑部工作过的我,拿着这新改版的杂志,真是触刊生情! 记得在1989年我刚从事销售工作时,就对《摩托车信息》爱不释手了,因为要通  相似文献   

12.
摩迷苦乐     
众多的摩托“发烧友”,大都拥有一辆称心如意的爱车。但对于夫妻双双下岗的我来说,拥有一辆车的想法,简直就是一种奢望。真要挤出五六千元买辆车,那实在太难了,尽管如此,我仍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铁杆摩迷。我是一名电气工程师,在工厂搞过多年机械安装和维修。对摩托车的爱好源自1993年帮助朋友修好一辆几乎报废的250摩托车,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在为生计奔波的日子里,谈摩托、修摩托倒成了一种最好的享受。几年来,大修过近年在市场流行的多种车型,竟养成爱啃“疑难杂症”的嗜好。  相似文献   

13.
修车有感     
刘亚飞 《摩托车》2004,(6):14-15
我是先认识了《摩托车》,然后才开始有摩托车的,至今已骑了6个年头了。虽然摩龄不长,但阅读的《摩托车》可不少,除了每期必读外,还经常到旧书摊上寻觅旧刊,凡有必买。旧刊内容比现在要少,但通俗易懂,令人爱不释手。另外,我搜集的摩托车剪贴画也已足足贴了两大笔记本,内有中外古今许多不同品牌的车型,闲暇时翻看一下,是件十分惬意的事。  相似文献   

14.
同事小朱近日嚷着要买车,这不,今晚没事又到我家侃车来了。 "买什么车呀?想好了吗?"尚未落座,我就开门见山地问。"想好了,就买架子车。"他说:"老婆怕骑车,架子车大方耐用又省油。"嘿!还真看不出,耳濡目染,他对摩托车也懂得一二了。 "那打算花多少钱呢?"坐定后.问他。"准备了6000块钱。"他答道。我提醒他:"买车可要有适当的超前意识,摩托车是大件,不是三两年就换得了的,现在的市场行情,不准备  相似文献   

15.
陈国辉 《摩托车》2007,(9):30-32
“在布满荆棘与鲜花的摩托车市场上,如何能选购到货真价实,称心如意的摩托车呢! 4000元左右又能买一辆什么样的摩托车呢,是很多人想问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泓 《汽车杂志》2003,(6):133-134
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了车的周晓文导演算得上老司机.到今年他一共买过三辆车。他的三辆车倒没什么值得炫耀,很普通,但他买卖车的故事值得一听。  相似文献   

17.
徐谨 《摩托车信息》2005,(19):44-45
刚刚拿到第一个月的薪水,突然间便觉得自己也成了“人物“了,回家就把藏在心中已久的“买摩托车“的想法告诉了家里人,老妈听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想死得快,就买一脚踹!“尽管老妈的话很尖刻,但我太喜欢摩托车了,谁也动摇不了我买车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我们长沙市旅游摩托车队的"常青树"唐运章先生今年71岁了,大家都亲热地叫他唐老师。唐老师自幼热爱体育运动,已经玩了20多年摩托车,先后买过两辆50轻便摩托车、一辆五羊本田125-A、一辆铃木王125、一辆宗申125T运动踏板车。骑125的车在国道上跑,上坡时总感觉储备功率不足,于是唐老师便想买一辆功率更大、配置更好、排量在200ml~250ml之间的摩托车,这辆车的车体要轻,加速要快,车重在130公斤左右,必须配置前后盘式刹车,而且要带简易ABS防抱死装置,发动机须配散热器,他觉得这  相似文献   

19.
我的哥哥是小姑妈的儿子,是一个摩托车迷,他有一辆嘉陵JH150E—B摩托车,像一匹大马,我非常喜欢,常常爬到它的身上去,这里摸摸,那里弄弄,总想把它骑走,可是9岁的我太小了。哥哥说:“你只要能推动这车,就让你骑!”但这辆车有150多  相似文献   

20.
呼唤特色车     
我的一位朋友,在自己摩托车的车头上装了一个玻璃钢做的龙头,活灵活现的红色龙头使这辆车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惊呼,有的甚至要买或委托他代做一个。其实,这无非就是在普通摩托车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点特色罢了。中国摩托车的数量上升势头迅猛,年产能上百万辆的厂家越来越多,可各大厂家生产的摩托车大都外观平淡,看不出什么特色来,稍好些的充其量也不过是世界名牌摩托车的翻版而已。是该生产一批特色摩托车的时候了,它们应该是最好的产品广告车,是有人愿意义务为你骑遍中华大地的设计艺术宣传车,是一个企业抢占新闻制高点、形象制高点、利润制高点、感们制高点的新型摩托车。男性化摩托车的车头装饰造型应该是一个令人精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