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大范围集成应用”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形成的我国营运车辆安全性准入与退出技术体系,使营运车辆安全性能有了源头保障;研究形成的营运驾驶人的技能素质要求标准及其培训方法体系,使营运驾驶人的执业安全技能与素质得到持续提升;研究形成的与现代道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相衔接的安全监管手段,使营运车辆运营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热管理已成为保障车辆宽温域环境适应能力、电池热安全和乘员舱热舒适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同时也对电动汽车的能耗,特别是高低温环境下的整车能耗有着显著影响。随着车辆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热管理技术和发展路线在动力系统、空调系统等子热力系统和整车层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和巨大的进步。综述了国内外电动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电池、电机、热泵空调等子系统和整车集成热管理系统的技术进步,总结了当前电动汽车热管理亟待突破的技术重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介绍了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的基本概念,指出热管理研究主要包括关键部件热特性、热管理系统设升和集成优化、车用环境分析与控制、热管理专项技术4个方面,并分别对它们的研究特点与难点、研究方法和进展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车辆装备运行安全是部队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深入分析影响车辆装备运行安全的各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影响程度,根据专家经验和部队实际,采用集成DEMATEL-ISM的方法,构建车辆装备运行安全影响因素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为抓建车辆装备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健  过学迅 《专用汽车》2009,(11):46-48
针对两栖车辆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的研究现状,并结合两栖车辆自身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原有冷却系统的缺陷.结合两栖车辆热管理技术研究内容及方向,运用热管理技术对某型两栖车辆冷却系统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达到了改善其冷却系统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两客一危"车辆的事故发生率,提升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管理与服务水平,本论文设计了一种面向移动互联的高速公路智能终端系统,集成了GPS、GPRS、TTS等信息化技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对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并能自动播放中心下发的语音提示指令。经测试,本系统通信稳定,数据轨迹准确,能有效辅助驾驶员提高安全驾驶意识。  相似文献   

7.
交通运输部历来高度重视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科技项目,重点研究了车辆驾驶员事故防治技术、车辆安全技术、道路安全设计技术、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与改善技术、危险品运输监控与管理技术和公路安全运行管理技术等;实施了以“消除隐患,  相似文献   

8.
纯电动重卡包含动力电池热管理、电机冷却和空调等三套子系统,文章分析研究了各子系统的发展现状,根据其基本原理和基本组成发现电池冷却和空调制冷集成可实现零部件共用,电机冷却和空调暖风集成可实现废热利用,为后续纯电动重卡的热管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和关键技术,其性能的发挥与电池一致性控制、电池监控和管理及整车匹配技术密切相关,其中电池的热管理对于电动车辆的可靠安全运行意义重大。红外测温技术利用红外探测技术获取设备的红外辐射状态的热信息,然后转换成温度进行显示,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具有应用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20,(5)
为了有效监管并预防公路运输车辆的安全问题,提高运输车辆在车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水平,针对运输车辆运行态势进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面向公路运输车辆,分析了包含智能化交通工程设施系统、卫星定位系统、联网联控系统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多模式技术在运输车辆安全监测领域获取的数据情况,从人员状态、车辆运行情况、交通环境和管理行为等4个角度构建了包含可实时采集数据的运输车辆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AHP-可拓物元混合模型作为运输车辆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安全评价,最终分别对基于现状和采取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后的车辆运输安全进行评估,得出北京市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危险"、"警惕"等级关联度值分别由现状的-0.223、-0.154降低为-0.531、-0.487,平均降低率为63.19%;而"安全"等级关联度值则由现状的-1.749大幅提升73.99%,为-0.455。本研究可准确客观地对运输车辆进行安全性评价,有助于相关部门对运输车辆的精细化监管与运输市场管理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电机驱动风扇热管理系统优越性及某型公交车过热问题的研究,找出了公交车过热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原车系统的改进和装车试验验证,证明运用热管理的理念,采用电机驱动风扇热管理系统及换热系统匹配技术,是解决公交车及客车过热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热管理是影响燃料电池性能与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与建模是研究的难点。首先用理论推导方法建立燃料电池的热模型,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建立整车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一维仿真模型,对影响电堆出水温度的风速和风温两个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分析3种典型工况下电堆的出水温度,并开展整车环模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模型可以准确分析电堆在不同工况下的出水温度,为整车开发过程中燃料电池热管理性能的分析与优化提供参考,对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水平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的迅猛发展,整体竞争格局形成了两大阵营。一类是以综合性热管理方案为主的国际巨头,另一类是以专一性热管理产品为代表的国内主流热管理零部件企业。并且随着电气化升级,热管理领域新生零部件迎来了增量市场,在新能源汽车新增的电池冷却、热泵系统以及其他电气化升级带动下,热管理方案中运用的部分零部件种类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新能源热管理领域竞争格局以及核心部件的技术发展分析,对电池热管理、整车空调系统、电驱动及电子元器件等关键技术部件进行了详细综述与分析,并对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预判。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套完整的主动进气格栅整车热管理控制策略平台架构和开发流程,基于多款纯电动汽车试验验证,充分利用大数据研究、理论分析、高低温环境舱试验匹配等手段,完成了对主动进气格栅整车热管理控制策略的正向开发,并结合纯电动车型热泵空调系统完成了整车能耗贡献量对比试验分析。研究表明,新开发的主动进气格栅整车热管理策略在常温、低温环境下均有较好的节能收益,高温环境下可及时响应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散热需求,同时具备平台化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按照V字型开发流程,对热泵型整车热管理系统开发涉及到的功能性能定义和分解、系统设计和匹配、仿真、控制系统开发、标定和试验验证等各项关键开发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纯电动汽车热泵型整车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别克君越混合动力车为应用平台,选用国内性能优良的镍氢单体高功率电池,研发满足整车技术性能要求的低成本、本土化的镍氢电池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池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整车集成,电池系统SOC的精确估算,电池管理控制系统,电池热管理,电池特性及动态模型的建立。通过试验表明,该套36V镍氢动力电池系统达到各项性能指标要求,为今后的产业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现代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分析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前沿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理念和研究方法,如智能化电控冷却系统、精确冷却理念、分流式冷却、空气侧流动以及整车热管理研究等;展望了现代发动机冷却系统实现高效低耗的目标,指出采用电控冷却部件实现精确冷却和分流式冷却的有效整合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而整车热管理研究势必会成为全面提高冷却系统性能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全球关注的焦点,新能源汽车顺势而为,纯电动汽车采用纯电驱动,更加节能、环保。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车辆的安全性、续航里程能力得到了关注,动力电池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车性能,为了提升动力电池系统性能,避免热失控,研究高性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应用热管理平台分析汽车冷却系统的参数和灵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软件的热管理平台,整合了与整车热管理相关的子系统,并通过仿真模型分析了汽车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风扇、冷却水的相关参数,以及对各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为冷却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