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FLAC~(3D)数值软件对某箱涵顶进工程实例进行了施工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并结合路面沉降的现场监测数据对数值模拟得出的路面沉降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表明:顶进施工确实会造成路面沉降,在保证顶进施工过程中不出现超挖土体的情况下,路面沉降的最大值为40 mm左右,最大值处于箱涵中轴线正上方,沉降值由箱涵中轴线向两边递减,路面沉降的影响范围约为箱涵宽度的1倍。在正常状况下顶进施工造成的路面沉降处于允许的沉降范围内,能很好地保证公路的正常通行。  相似文献   

2.
左志鹏 《路基工程》2021,(3):192-196
依托下穿既有南昌大桥人行通道工程项目,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箱涵顶进过程,分析箱涵顶推力变化下路基变形规律,并对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顶推力、注浆压力变化对路基沉降槽分布范围影响较小;顶推力会对地表沉降纵向分布产生影响,顶推力越大,地表沉降空间分布越不均匀;注浆压力的改变会对地表沉降槽的形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某桥为自锚式悬索桥,钢箱梁采用分幅、单向顶推法施工,柔性墩多点顶推工艺.结合该桥的施工监控项目,采用ANSYS 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钢箱梁、钢导梁、顶推平台及临时墩约束等进行模拟,分析钢箱梁顶推施工全过程,并对顶推过程中的局部应力和稳定性进行计算.钢箱梁在顶推过程中,临时墩标高的调整要紧密结合钢箱梁的5段连续预拱度曲线,实际调整中,包括临时墩的沉降测量值.计算结果表明顶推施工控制基本符合结构受力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下穿京港澳高速的箱涵暗顶工程为背景,应用FLAC三维数值分析程序,对顶进施工所引起的高速公路路面变形进行了全过程的动态模拟,并与监测值比较,对比结果表明:所建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能够有效演化施工过程中路面沉降规律,分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变形,对施工方案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仁伟 《路基工程》2018,(2):165-169
针对工程桩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的两种缺陷桩型,以合肥某高架工程中的桩基工程为背景,根据现场的工程勘察资料,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缺陷位置改变时,对单桩承载力性状的影响;以工程缺陷桩的桩顶沉降和桩身轴力分布曲线,分析缺陷工程桩桩顶的沉降规律及桩身轴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缺陷位于桩体不同位置其承载力受到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以横穿首都国际机场L型滑行道的新建货运通道箱涵顶进工程为基础,根据设计对地面沉降的严格要求,分析了沉降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过程,介绍了工程采取的沉降控制措施及现场测试情况,确保了142 m箱涵顶进施工在飞机不停航条件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以川气东送野三河悬索跨越为工程背景,针对悬索结构施工中鞍座顶推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施工模拟分析,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在确保结构安全及线形合理的情况下调整鞍座顶推方案,并通过施工过程监控数据来验证方案调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上跨既有铁路施工中,由于铁路运营繁忙,施工时要求能快速的跨越铁路,且不能在铁路上方有现浇作业,唐山市建华东道道路改建工程主桥1#施工采用点式滑道,多点顶推法施工。本工程顶推的特点是:顶推轨迹为平曲线,顶推过程中结构空间受力明显,很好地解决了柔性墩受力、平曲线顶推过程中的导向及纠偏问题。同时对顶推的支承、滑动、钢导梁、顶推牵引索及动力等系统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在既有运营线下顶推施工是一种常见的施工形式,对于桥幅宽、重量大的大跨度框构桥,顶推施工的难度大、施工技术要求高。文章以黄万铁路大跨度顶进框构桥施工为背景,详细论述了该桥成功顶推的各环节施工措施,包括既有线路加固、路基注浆加固技术、预制基坑滑板的施工细节、油顶选配最大顶力计算及顶进纠偏等措施,这些施工经验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5,(9)
为了保证钢箱梁顶推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以武汉市九龙大桥主桥顶推法施工过程为工程背景,研究钢箱梁顶推过程中临时墩的优化布置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问题。根据理论推导,得出顶推过程中临时墩位置最优范围。采用自适应法的控制原理,借用MIDAS/Civil建立顶推施工过程有限元模型,提出顶推法施工过程中安全控制的措施。通过对顶推过程中的位移和应力进行监控测量,得出测试数据,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指导钢箱梁顶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临时墩布置最优范围能够减小顶推过程对钢箱梁以及临时墩受力的不利影响,采用的安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指导工程施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桥梁的施工方法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原来的单一选择,而是采用多种施工方法比对后的最优解,受限于地形、营运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顶推施工成为许多钢结构桥梁施工的第一选择,因此对大跨度钢桁梁顶推施工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以滨州市某100 m钢桁梁顶推施工工程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顶推施工过程中关键杆件的应力和挠度进行模拟分析并对钢桁梁的横向抗倾覆稳定性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钢桁梁顶推施工过程中关键杆件的应力和挠度满足规范要求;钢桁梁的横向偏移对其抗倾覆稳定性影响较大;当风力等级大于6级时,对横向抗倾覆稳定系数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鞍座顶推量与顶推时刻对施工过程中桥塔的受力状态影响巨大,是悬索桥所特有的一个施工工况。区别以往采取倒拆分析法模拟悬索桥施工过程中的索鞍顶推,以一座在建主跨600m的悬索桥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利用正装分析方法模拟索鞍顶推过程,同时,提出加劲梁吊装时模拟临时连接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佛山平胜桥主跨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重点阐述适应顶推需要的钢箱梁的构造设计、施工过程模拟、局部应力和稳定性空间分析,新型顶推滑道设计、计算,为类似桥梁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梅河高速公路特长箱涵顶进施工监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保公路路基特长箱涵项进施工的顺利完成,施工中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是十分必要的.对广东梅河高速公路特长箱涵顶进实体工程的监控结果表明,顶进中路基路面均无沉降变形,但后靠背不能满足顶进要求.  相似文献   

15.
软土地层浅覆土下钢管幕顶进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荣军  陈立生 《隧道建设》2018,38(7):1236-1242
为研究软土地层超浅覆土下钢管幕顶进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规律与机制,以上海中环线田林路节点改善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对整个管幕顶进周期内地表初期沉降、累积沉降与工后沉降的变化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地表沉降发展规律。结果表明: 试验结束后地表最大沉降为9.8 mm,管幕群施工对地表沉降具有累积作用; 单根钢管顶进时后半段隆起,隆起值在精度允许范围内; 管幕上方1倍管幕埋深范围内地层沉降变化明显,顺接管施工的工后沉降较大,采取洞口止水措施能有效减缓地层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顶进施工中浅覆土特长箱涵顶进结构的受力特性,结合广东地区某工程实例,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顶进长度、覆土厚度及摩阻系数等工况条件下浅覆土特长箱涵顶进结构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及顶进施工扰动影响范围,结果表明:相同工况条件下,随着顶进长度增加浅覆土特长箱涵顶板和底板的应力与应变呈现靠椅状变化趋势,而其腹板的应力与应变则呈现倒梯形截面变化趋势;涵顶覆土厚度及其性状对浅覆土特长箱涵顶进结构的应力与应变影响较大,涵顶覆土厚度越厚土体越密实,箱涵结构所受应力与应变越大;受顶进施工影响,涵顶上覆路面的沉降量为7.0~17.1 mm,沿顶进方向路基路面受扰动影响范围为23~30 m,与采用泥浆减阻措施相比采用石蜡+机油措施的减阻效果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曲线钢箱梁顶推施工存在技术控制较难,安全风险较大等特点,结合无锡市北中路工程EN匝道桥跨沪宁高速的钢箱梁顶推施工过程,分析、总结曲线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的特点及施工控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太旧高速公路武宿立交桥跨石太铁路段采用单点顶推法施工工艺,由于预制平台处地基沉降导致顶推持力台产生倾覆变形。本文简要介绍了采用体外预应力束加固顶推持力台的技术构思和施工方案,为处理施工过程中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采用异位拼装、带拱整体顶推施工技术,可减少了河道中的临时工程及施工作业量,保护了水系环境,同时也可使主体工程与临时工程平行作业,钢拱桥的安装时间大大缩短。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提出顶推总体施工方案,对刚箱系杆拱桥异位拼装过程中的顶推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阐述了顶推施工监测,有效降低了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减少跨铁路施工天窗内作业量的同时也保证了安装质量,值得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取得高精度的顶推施工槽形组合钢梁桥线形,提出采用传递矩阵法对顶推施工过程中各工况的线形进行预测与控制,选择节段间预拼角及梁段末端倾角作为线形控制参数,对顶推施工过程中各种线形状态之间的传递关系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描述拼装状态线形及顶推状态线形的传递方程表达式。以钱江八桥实际工程为对象,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槽形组合钢梁顶推施工的线形控制,并对线形控制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测点线形误差为±1.0cm,成桥及安装状态等各工况的线形满足要求,采用的基于传递矩阵思想的理论方法可以实现对槽形钢梁顶推施工线形的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