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高温车辙、水稳定性能及抗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低温弯曲试验表明,应力吸收层在-10℃低温的最大弯拉应变和抗弯拉强度在4000~6000衅和12~14MPa之间,满足应力吸收层抗反射裂缝需要的变形和强度要求。浸水马歇尔稳定度和冻融劈裂试验表明,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的水稳性能良好。UTM-25试验表明,含应力吸收层的复合沥青加铺层路面具有优异的抗疲劳性能。Hamburg车辙试验表明,应力吸收层没有降低沥青加铺层路面结构的整体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路用性能不同于常规路面的特点,通过全厚式车辙板试验及对其动稳定度指标的讨论、层间直剪试验分析层间容许剪应力、复合式小梁进行小梁弯曲试验对路面抗弯拉强度以及破坏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动稳定度评价高温稳定性,以路面层间容许剪应力评价抗剪性能,以破坏应变控制低温抗裂性能的具体指标。可做为设计与施工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试验分别对常规沥青和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进行测定,对沥青混合料抗磨耗性能、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改性剂剂量的增加,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均有所改善;微表处沥青混合料抗磨耗性能、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优于常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越的路用性能,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公路工程领域一直致力于解决裂缝等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本研究结合玄武岩纤维弹性模量大、强度高、耐腐蚀、无污染等技术性能,开展玄武岩纤维丝加筋路面抗横向裂缝研究。本研究通过原材料性能试验,配合比设计、抗拉强度试验、弯拉强度试验、疲劳试验等试验评价玄武岩纤维丝加筋路面抗裂性能。试验结果得出选用C型玄武岩纤维丝沥青混合料抗拉强度增加60. 8%,弯拉强度增加41. 5%,疲劳强度增加33%。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和影响因素,对Superpave方法进行合理改进后混合料设计方法,借助旋转压实仪制备更加符合路面的试验试件,分别进行了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等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沥青混合料在双层车辙试验中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在低温环境下抗裂强度高,并且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问题是困扰公路界的一大难题.通过采用东海A-70及东海SBS改性沥青,对4种AC-20沥青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进行了室内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抗车辙剂可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降低沥青混合料温度敏感性,同时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且低温性能降低较小.掺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可满足南方高温多雨地区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一种改性树脂作为结合料的冷拌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其在路面坑槽修补中的应用;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了混合料最佳结合料用量;通过不同养生环境下的混合料抗压试验,研究了这种冷拌混合料的强度形成规律;高温车辙试验结果证明此种混合料高温抗变形性能优异;低温弯曲试验证明混合料具有较好的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试验证明了混合料抗水损性能满足规范要求;通过路面修补施工应用,验证了这种冷拌混合料施工简单方便,修补后的路面路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无机材料改性剂的优点,选取LM新型无机材料改性剂,通过室内试验对LM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工程应用实例,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掺入LM改性剂后沥青混合料,其动稳定提高了130%,车辙变形量对应降低了32%,表明LM改性剂可显著提高基质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相比于基质沥青混合料,LM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弯拉破坏应变与抗弯拉强度分别提高了26. 9%、15. 2%,劲度模量则对应降低了11. 8%。表明LM改性剂可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稳定性; LM改性剂掺入后,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水稳定性能有一定的提高。工程应用实例表明:试验路段上面层采用LM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铺筑后,通车初期未出现车辙等早期病害,通车三年内无车辙及明显裂缝产生,路面平整度高,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格栅加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宏伟  杨红辉 《公路》2002,(11):6-10
通过对2种格栅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和抗裂性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格栅加筋沥青混凝土路面不但能够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而且能够延缓和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 大大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其施工工艺也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GXN型聚酯纤维材料的路用性能,采用室内车辙试验、低温弯曲破坏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对GXN聚酯纤维0掺量和0. 25%掺量下的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掺加GXN型聚酯纤维能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能,尤其对水稳定性能提升更加显著; 2)与不掺加纤维相比,在GXN聚酯纤维掺量为0. 25%时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能分别提高了40. 9%、43. 1%和9. 6%; 3)掺加GXN型聚酯纤维能显著改善混合料内部的受力状况,起到内部加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一台200kW纯电动汽车用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首先建立电机温升数值计算模型并计算了峰值工况温升时间;其次建立电机温升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得到峰值工况温度场及运行时间;再次研究了不同热负荷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和有限元仿真方法计算峰值工况温升时间差异,并对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最后搭建电机温升实验台架,得到峰值工况电机实测温升时间。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数值计算方法、有限元仿真方法均与实测误差较小,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完成后,有效预应力会受时间及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为了准确揭示锚下有效预应力在温度和时间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提高拉脱法检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测试精度,进行了时间效应和温度效应的试验研究。当钢绞线张拉时,在锚下放置压力传感器(可同步采集温度数据),对不同跨度、不同截面形式预制梁中的钢绞线进行锚下有效预应力及温度的实时动态监测。其中长期试验(1个月)40束,短期试验(72 h)27束,分别用于分析温度及时间效应对于锚下有效预应力变化的影响,并对大量的测试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00 h前,锚下预应力存在整体的衰减趋势,且出现类似正弦波的变化,该变化由温度变化导致,相比时间效应,温度对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影响较小;500 h后,预应力的衰减趋势减小,处于相对平稳状态;48 h内,不考虑温度影响,67根钢绞线的衰减规律存在一定离散性,且离散性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每组钢绞线预应力残余率在48 h内均服从威布尔分布。研究得到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温度和时间效应修正公式可对实际桥梁工程检测中拉脱法的测试结果进行温度和时间修正。  相似文献   

13.
杭州艮山西路人行地道工程中的降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卫星 《隧道建设》2008,28(5):605-608
针对工程实际施工中遇到的单纯采用传统管井降水无法解决特殊地层的降水和无降水作业条件问题,经过摸索、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采用管井降水和真空降水相结合的降水施工技术,以解决工程竖井施工问题,结合CRD工法采用洞内水平真空跟进式降水,以解决地面无降水施工条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路网的日驱完善,原有道路对局部地区发展的限制作用显现,新建道路工程下穿已有道路的问题愈加突出,所面临的工程技术问题也变得多样化.现以某新建公路下穿已有高速公路为例,对下穿待扩建高速公路的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安全性,以及可行性研究,并给出一种较优的设计方案,为类似的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日产GA16DE发动机怠速空气控制系统包括快怠速凸轮、怠速空气控制阀-辅助空气控制阀和怠速空气控制阀-快怠速控制装置电磁阀3部分。介绍了该机怠速空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各主要部件的检修。  相似文献   

16.
通过高速公路桥梁更换桥梁支座的实例,分析不断交通的情况下,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同步液压顶升技术更换桥梁支座的可行性,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体系的完善,快速路型高架桥建设越来越成熟。高架快速立体交通网络极大的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同时,高架桥下景观空间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城市景观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处理方式可以直接反应一个城市的景观风貌。通过理论研究及案例实践对高架桥下景观空间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高速公路桥下空间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对桥下空间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展开分析,提出高速公路营运管理者在治理占用高速公路桥下空间违法行为过程中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进而为高速公路营运法律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已建道路下方新增综合管廊需求情况,通过分析管廊与已建道路下方管线接驳方式、管廊施工对已建道路保护方式、管廊穿越特殊节点处理方式等,为国内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汤家桥南路下穿铁路的地道设计方案,指出在沿海地区地道排水及加固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