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公路》2017,(6)
从轮廓标的功能需求出发,对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中轮廓标设置间距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轮廓标合理设置间距原理进行分析,并依托上述原理进行空间连续性测试实验,通过现场试验方法对不同设置间距的轮廓标方案进行实车主观存在视认性评价试验,得到了轮廓标不同设置间距方案下的驾驶员主观存在视认性结果,最后据此结果得出了八车道高速公路合理轮廓标设置间距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不同平纵线形组合条件下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高度设置相同、固定而导致某些特定路段防眩效果较差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凹形竖曲线与直线路段、平曲线路段的两种不同组合对防眩设施高度的影响,考虑不同车型的灯高和驾驶员视线高的影响,根据车辆所在车道、两车相会横距及纵距选择车辆的控制位置作为计算点,提出了凹形竖曲线路段在不同平、纵面线形组合下的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高度的计算模型和程序实现的计算流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平纵组合的凹形竖曲线路段防眩设施高度的计算方法不同,凹形竖曲线路段防眩设施高度比平直路段高。  相似文献   

3.
尚婷  吴鹏  李松凌  夏瑜 《公路》2022,67(1):228-234
针对我国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与互通立交出口小间距路段车辆运行效率低、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提出在隧道内设置车辆允许换道区域的方法.首先,对发生在隧道内的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确定隧道内可以单向设置变换车道的区域;其次,提出允许换道区域的交通标志版面设置方法和标线设置形式;然后,根据驾驶人行为特性计算得到在不同服务...  相似文献   

4.
隧道洞内轮廓标设置不合理,将导致驾驶员视认困难、心理紧张,影响安全行车。本文基于驾驶员的动态视认特性,在隧道试验段左右洞采用不同轮廓标设置方案,采用实车驾车动态试验的方法,运用眼动仪采集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率、眨眼数目、眨眼频率、注视次数等参数值,分析研究轮廓标的合理设置。结合工程实践和养护成本,提出了轮廓标的最佳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连续长下坡隧道出口与互通段的交通安全问题,从驾驶员的视认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驾驶员在隧道出口与互通段获取标志信息并实施操作的过程,明确了交通标志在隧道内外时出口与互通的最小间距设置参数和计算方法;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出特长隧道出口处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规律以及瞳孔直径变化比率波动幅度,计算出驾驶员在隧道出口的明适应时间均值为1.782s,建议交通标志位于隧道内外时隧道出口与互通段的最小间距分别为400m和500m。  相似文献   

6.
根据钢筋与混凝土间非线性粘结滑移关系的假设,并考虑地基摩阻的影响,建立CRCP平曲线路段的温度应力Ansys有限元模型。由此计算CRCP平曲线路段温度应力场分布,分析总结出不同长度直线段、地基摩阻、温差大小、平曲线半径、转角或曲线长度对平曲线路段CRCP温度应力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不同应用环境对中央分隔带绿化的防眩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防眩效果,解决平竖曲线路段绿化防眩效果与平直路段不一致的现象,研究平直路段绿化防眩原理和植物株距、种植高度计算方法,并计算在不同植物冠径和防眩角条件下的防眩植物株距,以及在不同道路横断面结构和交通组成条件下的防眩植物高度。对平曲线路段,提出不同于平直路段防眩角和防眩植物株距计算方法,并计算出与平直路段相对应的防眩角修正值。对竖曲线路段,提出不同于平直路段的防眩植物高度计算方法,并计算不同凹曲线半径对应的防眩高度加高值,同时得出凸曲线防眩植物下沿眩光防治方法。结论表明,平竖曲线路段的防眩植物配置需要在平直路段基础上以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修正,才能达到与平直路段一致的防眩效果。  相似文献   

8.
穿村镇公路交叉口合理间距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清  贾岩  周宇亮 《公路》2011,(5):119-123
为解决穿村镇公路由于交叉口频密造成的交通安全问题,以北京琉辛路密云县不老屯路段为例,根据驾驶员连续驾驶模型理论,以驾驶员的心生理特性为切人点,研究穿村镇公路村镇路段内交叉口的合理间距,获得在限速60 km/h的穿村镇公路上,交叉口的合理间距至少为150 m的结论,并利用模拟驾驶实验测得驾驶员的心生理数据加以验证.认为合...  相似文献   

9.
从轮廓标的功能需求出发,对高速公路中轮廓标设置层次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从驾驶员主观评价和驾驶行为控制2个方面提出了4个轮廓标设置层次评价指标,并设计了室外实车试验方案,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对不同设置层次的轮廓标设置方案进行实车试验,得到了轮廓标不同设置层次方案下的驾驶员的心理感受和驾驶行为的变化,最后据此结果得出了高速公路合理的轮廓标设置层次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降低高速公路单调路段的交通事故率,对国内外单调路段交通事故机理和安全对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分别从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景观条件以及驾驶时间,行驶速度等方面分析了外界环境对驾驶员的影响因素,对交通事故机理进行了总结。对不同研究手段、实验方法进行了归类。对标志标线设置、彩色路面、路侧参照物设置和景观绿化设计等措施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研究建议以外界主要因素对驾驶员心理生理变化影响模式及驾驶员速度顿觉产生机理为理论基础,建立驾驶员心理生理失调应急模型,分析交通事故机理和提出安全对策,达到提高行驶安全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关于入口路段主线竖曲线半径研究较少的现状,且在研究过程中不注重区分入、出口路段之间差别的问题,该文首先明确合流视距是入口路段主线竖曲线半径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合流视距为控制条件对入口路段的竖曲线半径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入口路段主线车辆的交通行为特征,结合驾驶员心、生理特点建立主线入口路段安全合流视距计算模型。视距模型中考虑了反应距离、车辆换道距离、减速距离3项指标,并以变道和减速行驶二者中的较小值作为控制依据计算满足减速需要的合流视距推荐值。分别考虑主线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两种不同的情况,分析凸形竖曲线变坡点顶部,以及凹形竖曲线夜间车前灯射距及主线上方跨线构造物对驾驶员视线的遮挡。根据立面几何关系分别建立满足合流视距的主线入口路段凸形、凹形竖曲线半径计算模型。将合流视距推荐值代入竖曲线半径计算模型中,得到满足合流视距的主线入口路段凸形、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推荐值。结果表明:入口路段的要求低于出口路段,通过识别视距计算得到的竖曲线半径推荐值低于现行规范值。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平曲线建议限速标志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区高速公路平曲线路段为研究对象,对建议限速标志的设置方法和流程进行研究。采集了8条山区高速公路的平曲线运行速度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出以小车运行速度差作为判定准则确定是否设置建议限速标志。选择平曲线半径和入曲线前运行速度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模型预测小车运行速度差,并通过将运行速度和设计速度综合确定建议限速值,最后分析驾驶员的视认特性,计算出不同运行速度下对应的建议限速标志前置距离。结果表明:当平曲线半径小于300m的时候,在高速公路平曲线上应设置建议限速标志。  相似文献   

13.
结合阿尔及利亚某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平面设计经验,研究法国规范体系下隧道路段平曲线最小半径;从平曲线半径、停车视距等规范规定入手,分析得出最小平曲线值计算方法。分析表明:影响隧道路段平曲线最小半径值的因素有视点位置的选择、隧道洞身尺寸、纵坡值等;设计中需结合纵坡值,对左右幅停车视距进行单独验算,以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汽车动力学的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汽车动力学,考虑车辆在长大纵坡下坡路段加速性能,假设减速带减速效果已知,以车速不超过道路设计车速为前提,进行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的研究,得出了在不同的设计车速、不同纵坡坡度下,振动减速带的设置间距.分析显示,车速越高,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与纵坡的关系越明显.并以武汉长江隧道为例,比较了普通路面、防滑路面及设置减速带后汽车行驶速度曲线,结果表明,减速带可以有效地降低车速.最后,对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对广州机场第二高速大观路隧道间距受限路段的交通标志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既有设计方案,从是否取消出口300 m预告标志和解除布设于隧道出口前150 m或250 m的禁止超车标志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四种标志优化方案。通过驾驶模拟实验,采集了56名驾驶人在四种优化方案和原始方案下的运行速度、横向稳定性和换道平顺性指标,最终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间距受限路段的安全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下的行车安全风险量化值最高,安全性最低;四种优化方案有利于提升间距受限路段的行车安全性。四种优化方案内,解除禁止超车标志移动至隧道出口前250 m、取消出口300 m预告标志的方案较其余方案行车安全风险量化值低,故推荐为最佳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隧道和互通式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构筑物,其科学合理的间距直接影响高速公路路线走向和运营安全。通过界定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定义并分析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间距过近路段的交通事故特点,探讨影响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因素。基于车道变换行为,给出3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计算模型,并提出条件受限情况下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及安全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美玲  姚坤  齐迪  雷涛  张昱 《公路与汽运》2023,(5):13-17+47
对高速公路进行不中断交通改扩建时,因左右幅施工进度不同步引起车流在不同路幅间转换,形成转序段。文中以山东省某“四改八”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由几何线形模型和换道模型推导的转序段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结合设计单位的推荐值,确定转序段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范围,在此基础上构建微观仿真模型,以行程车速、延误、冲突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最优转序段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为100 m;以路段整体服务水平为评价指标,构建不同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下路段服务水平计算模型,计算得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以3 km为宜,最好不小于2 km。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驾驶员在隧道路段的最小注视时间合理值,运用EMR-8B眼动仪系统,以高速公路隧道驾驶员的注视点变动为研究对象,选取浙江省6条高速公路隧道,对3名驾驶员分别进行36次有效行车试验,并将隧道划分为7段进行对比分析,对定义范围为0.033~0.483 s的各最小注视时间,注视频率、视力角变异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隧道各路段视力角最大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得出合理的定义最小注视时间为0.167 s。在此基础上得出高速公路隧道行车过程驾驶员注视点变动一般特征,包括注视时间、停留频率、视力角等,可用于隧道安全性评价及改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双车道公路曲线路段碰撞事故高发的特点,选取某双车道公路5个简单平曲线,实测弯道路段车辆行驶轨迹,分析大货车、大客车、小货车和小客车等主要车型在上行、下行方向的轨迹中线偏移量,研究不同车型的行驶轨迹偏移特性.通过测定不同车型在不同半径平曲线行驶的轨迹交叉面积,建立车型、平曲线半径与行驶轨迹交叉面积关系模型,为双车道公...  相似文献   

20.
为定量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弯道路段不同半径条件下,线形诱导标志和反光环对驾驶员曲率感知的影响,基于室内仿真试验,选取20 名驾驶员作为被试,分别测量驾驶员在不同试验场景条件下的弯道错觉程度,并对试验数据展开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1)采用线形诱导标志的隧道弯道视线诱导方法,驾驶员弯道错觉表现为高估弯道半径,且仅在半径为200~400 m 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弯道错觉程度小于7%;同时,驾驶员的弯道错觉程度与隧道弯道半径显著正相关,与线形诱导标志的可见个数显著负相关。2)采用反光环的隧道弯道视线诱导方法,驾驶员的弯道错觉程度仅与反光环的可见个数存在显著负相关,且随着可见反光环布设个数的增多(4~6 个),会导致驾驶员低估半径的错觉程度过大(>-20%),不利于驾驶员安全行车。3)在隧道弯道路段(200~1 800 m),当可见反光环为3 个时,不同半径下的弯道错觉程度均小于布设线形诱导标志的方案(小于5%)。因此,采用在隧道弯道路段布设3 个可见反光环的方法更有利于提高驾驶员的曲率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