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汽车液压悬置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民  林逸  马铁利  朱启昕 《汽车工程》2001,23(6):381-384
液压悬置是一种先进的减振系统,其动态特性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NVH性能有很人影响。但是液压悬置的动态特性非常复杂,既具有频变特性,又具有非线性特性。本文基于系统辨识及数值分析理论,提出了模拟液压悬置动态特性的一种数值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2.
轿车动力总成液压悬置及副车架系统隔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裘新  林逸 《汽车工程》1999,21(3):151-157
本文建立了一种轿车动力总成液压悬置及副车架系统的非线性力学模型,进行了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模拟计算,并得到实验模态分析结果的证实,对液压悬置和橡胶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液压悬置具有优良的隔振特性,此外还对副车架在动力总成隔振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用于某轿车的新型磁流变悬置结构,建立了其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数学模型,提出了模拟磁流变悬置动态特性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应用MATLAB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不同电流强度对该悬置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汽车动力总成的空气弹簧式液压悬置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动力学模型,通过一系列试验获取悬置的参数,并利用它们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得到空气弹簧式液压悬置的动态特性,并与试验得到的动态特性做比对。结果表明,空气弹簧式液压悬置仿真与试验的动态特性基本一致,说明所建立的仿真模型是正确的,所获取的液压悬置参数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彤  潘双夏  杨礼康 《汽车技术》2004,214(4):1-4,8
发动机液压悬置是非线性很强的隔振元件,其动特性因激振频率和激振振幅的改变而改变。试验分析和理论研究是研究液压悬置的两种基本方法。文中通过分析典型液压悬置的结构特征,全面总结液压悬置的试验方法、理论模型和优化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采用系统参数识别方法对液压悬置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并探讨了最优试验设汁准则。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悬置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存在着振动和噪声较大的缺点,所以对其进行动态特征分析和隔振系统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柴油机悬置系统的动态特性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整柴油机悬置系统的结构支承参数可改变柴油机悬置系统的动态特性,降低汽车行驶的振动响应,因为既要使用软的悬置元件以达到良好的隔振效果.又要避免柴油机及其动力总成与周围零件发生干涉,所以在设计时悬置系统应尽量采用解耦形式布置。文章时当前柴油机悬置系统布置几种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轿车动力总成—液压悬置—副车架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轿车动力总成-液压悬置-副车架系统的非线性力学模型;以液压悬置的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合理的固有频率配置和振运传递率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了动力总成-液压悬置-副车架系统的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前后的系统进行了隔振特性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汽车发动机液阻悬置动特性仿真与实验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本文总结了发动机悬置系统的隔振要求和常用的悬置元件动特性评价参数,指出了悬置元件为满足高、低频隔振要求而产生的设计上的矛盾和困难。通过激振实验方法测试了液阻悬置元件及其橡胶主簧的动刚度和阻尼特性。对一种轿车动力总成液阻悬置建立了集总参数的力学和数学模型,进行了动特性仿真,并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对液阻悬置的低频动特性分析很有效,在高频段也可以预测液阻悬置开始发生动态硬化的频率,对于液阻悬置产品的设计和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闵海涛  史文库  林逸  程猛 《汽车技术》2007,115(7):34-38
分析了某轿车动力总成半主动悬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应用键合图理论建立了该悬置系统键合图模型和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系统动态特性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悬置在低频段仿真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采用键合图方法研究悬置低频动态特性的适用性和可信性。该研究可为半主动悬置结构设计及动态特性仿真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悬置系统的动态特性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调整柴油机悬置系统的结构支承参数可改变柴油机悬置系统的动态特性 ,降低汽车行驶时的振动响应。本文对当前柴油机悬置系统布置的几种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 ,并对某中型客车的柴油机悬置系统进行了分析 ,通过改进设计 ,该车整车振动状况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1.
潘双夏  王芳  王维锐 《汽车工程》2005,27(6):736-739
在综合分析现有悬置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惯性通道弯管损失系数对悬置动态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包含惯性通道弯管损失系数的更精确的数学模型,并探讨了悬置及橡胶主簧动态、静态特性的试验测试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测试平台,对相同工况下液压悬置和橡胶主簧动、静态特性进行了测试及对比分析。将橡胶主簧的实验数据应用于所建的模型中,仿真结果和实验分析表明本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激励幅值和频率对动力总成液压悬置系统模态的影响,以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为例,首先分析了上液室刚度的幅变特性,推出了悬置动刚度的幅频特性表达式,并提出了非线性影响下悬置系统模态分析和解耦度计算方法。接着,采用这一方法对不同幅值下动力总成液压悬置系统进行模态和解耦度的实例分析。最后,总结出了模态类型的判据和垂向解耦度的优化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悬置刚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压悬置动刚度的幅频特性对系统的垂向模态、扭转模态和侧倾模态影响较大,其他模态基本不变,优化后的刚度满足隔振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惯性通道半主动控制式液力悬置的设计开发。该液力悬置不改变橡胶主簧刚度和液体黏度,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由步进电机控制旋转阀的旋转角度,改变惯性通道的工作段(各段具有不同的长度),从而改变液力悬置的动态特性,使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振动传递率最小。装车试验表明,所设计悬置具有较好的宽频带减振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某重型载货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为例,通过实车道路试验,研究了单高度阀前液压后气囊悬置、单高度阀四气囊悬置和双高度阀四气囊悬置等减振系统的振动特性及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规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频域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双高度阀控制的四气囊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平顺性优于其它2种结构的悬置系统.  相似文献   

15.
张建文  侯建付 《汽车技术》1996,(11):10-19,36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参数是研究悬置系统动力特性和隔振设计的重要依据。提出了一种悬置系统参数识别的方法,即功率谱法,并针对一具体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参数识别。通过实验证明此方法是一种可行的,识别精度较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国产某桥车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发动机液压悬置系统和副车架悬置系统14自由度动力模型,应用Newmark方法和液压悬置阻尼、刚度的线性化处理进行了系统 仿真计算,并通过实车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中对一种带一个抗侧倾控制臂三点式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振动特性的分析及其匹配设计的研究.对其7自由度振动模型的固有振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第7阶振动模态对悬置系统传递的动态力影响很小,故在进行此类悬置系统的匹配设计时,一般可不考虑频率相对很高的第7阶振动模态.采用一种简明、实用的多方案设计优选方法,较快地得出了振动模态频率配置合理、主要模态振动的多自由度解耦率高的悬置系统匹配设计方案,通过其受迫振动分析验证了优选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型号发动机,基于低频大刚度大阻尼的理想悬置特性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流动模式磁流变悬置,采用ANSYS对磁流变悬置的核心结构进行磁场有限元分析,确保磁路设计的合理性。为研究流动模式磁流变悬置在低频大振幅激振时的动态特性,建立了磁流变悬置的集总参数模型,利用MATLAB分析许用激励电流范围内的动态特性,克服以往仅对几个离散激励电流点的动刚度及阻尼滞后角进行分析的不足,为磁流变悬置的智能隔振控制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动态特性对整车的振动模态有一定影响,通过调整发动机悬置系统的结构动态参数就可能降低汽车行驶时的振动响应。本文提出将整车四自由度模型划分为三类子结构以简化模态分析并阐明选取发动机悬置系统结构动态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汽车动力总成液阻型橡胶隔振器的研究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利荣  吕振华 《汽车工程》2001,23(5):323-328
本文对被动式液阻型橡胶悬置及动力总成-液阻悬置系统的设计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述评和总结。首先介绍了汽车动力总成液阻悬置的应用概况,总结,阐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所要求的理想隔振特性,然后综述了节流孔型,惯性通道型,惯性通道-固定解耦膜型,惯性通道-活动解耦膜型等典型被动式液阻悬置元件的结构原理,集中参数模型,动态特性及其参数设计分析结果,同时综述了动力总成-液阻悬置系统隔振生能研究概况及设计分析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德国Freudenberg公司,美国Ohio州立大学,日本Nissan公司等主要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