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是沉管隧道建设的难点,从大约20年前开始,随着日本国内大量沉管隧道的建设,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相关技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通过在日本的调研,系统介绍了日本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的新工法以及相关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压入式沉桩是以较小的静压力,使桩克服土体的阻力,把予制钢砼桩沉入预定的标高,从而获得较大承载力的桩基工程。近年来,上海地区的压入式沉桩有较大的发展。压入式沉桩由于没有锤击式的锤击应力,因此桩的配筋及砼强度等级相对于打入式沉桩要求要低。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主要对压入式沉桩的承载力及桩基沉降等做了一些测试工作,对压入式沉桩的压桩阻力,特别是压入式沉桩的最大深度及压载以及桩持力层等问题提出了新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长距离沉管隧道通讯在施工中面临的影响因素较多,隧道距离的延长导致的直放站数量增加、隧道内舾装件对信号覆盖的阻隔、难以避免的交叉作业带来的复杂的隧道内环境以及恶劣天气条件等都对通讯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一套相对稳定可靠的通讯工艺,以满足隧道内日常通讯、应急通讯以及沉管安装期间隧道内与安装船之间的不间断通讯。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例,结合施工遇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对通讯工艺及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和说明。  相似文献   

4.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须经过长距离浮运达到安装点,而沉管管节单个重达75,000t且无自航能力;浮运距离达12km,浮运水域处于航线最为繁忙的珠三角出海口海域,为无自航能力的大型及重型预制构件在繁忙水域的长距离运输进行临时性航道的设计,在国内外鲜有工程案例和经验作为参考。本文通过对港珠澳大桥沉管出运航道设计及其交付使用后的反馈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大型沉管隧道管节出运航道设计的要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船舶》2020,(1)
以水下沉管隧道碎石基础铺设的整平清淤船项目为背景,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数据库等技术,实现了沉管隧道碎石基础铺设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PLC 控制部分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实现沉管浮运沉放过程的闭环控制。该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了上位机界面,可实现沉管浮运沉放全过程的实时可视化监控,以实现沉管隧道碎石基础铺设高精度、高效率的技术要求。这种作业方式目前在国内属首创。  相似文献   

6.
最终接头是沉管隧道施工的关键工序,而最终接头测控技术是最终接头精确对接和沉管隧道顺利贯通的保障。文章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例,通过对龙口姿态测量、最终接头浮态标定及安装测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实现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毫米级对接精度。  相似文献   

7.
沉管隧道节段全断面预制是沉管施工技术发展创新的起点,能提高控裂性能,提升整体式管节预制品质,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裂缝的减少能降低运营期维护费用。本文从沉管分段设计、模板体系及BIM技术的应用介绍了车陂沉管隧道节段全断面预制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沉管隧道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主要结合国内外沉管隧道的典型工程实例,论述了沉管隧道的发展历史和设计方法的新发展,以及施工技术的进步演变。并籍此指出沉管隧道在21世纪跨江跨海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贯通测量的工程实践,探析了保证沉管隧道横向精密贯通而进行的控制网设计、精度估算及提高贯通精度的测量技术。经工程实践验证,该方法科学可靠,满足外海超长沉管隧道精密贯通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外已建沉管隧道相关施工技术为依托,对常用管节沉放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常用管节沉放方法如浮吊法、浮箱沉吊法、升降平台法和抬吊法的施工流程及技术措施,并对4种管节沉放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合比较,给出每种管节沉放方法的适用范围,为沉管隧道管节沉放方法的选择、工艺优化以及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