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收集的目前世界上泥舱舱容30,000m3以上超巨型耙吸挖泥船资料,结合工信部3万立方米级耙吸挖泥船自主研发课题及目标船型38,000m3耙吸挖泥船基本设计,对超巨型耙吸挖泥船的结构设计包括骨架系统、泥舱结构型式、结构钢材等进行比较和选取,并对船体总纵强度、疲劳强度及船体振动分析进行阐述。本文对超巨型耙吸挖泥船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可提供参考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徐明琪 《船舶》2001,(5):13-16,20
耙吸挖泥船是挖泥船大家族中技术形态较为复杂的船型,本文介绍的航浚14号为原日本进口500m^3耙吸挖泥船的升级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3.
杨守威  李昕  张博文 《水运工程》2014,(12):196-200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的进一步上延,对维护疏浚船舶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维护疏浚特点、疏浚船舶船型适应性、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以大中型耙吸挖泥船为基础的适应下游深水航道维护疏浚的船型配置方案,并对主力船型——大型耙吸挖泥船的设计和疏浚效率改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控制投资,需根据项目施工条件合理选择疏浚船型。以绞吸挖泥船为基础,依据现行疏浚定额,分析疏浚价格组成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不同疏浚船型在不同吹距时的价格曲线得到单价的变化趋势,找出吹距相同时的经济船型;总结得出大中型绞吸挖泥船的经济适用的疏浚工程量范围。结果表明,当吹距相同时,采用大型绞吸挖泥船成本优势明显,更适合远距离吹填;当疏浚工程量较小时,中小型绞吸船疏浚成本优势明显;当工程量大于200万m3时,大型船舶具有成本优势;当运(吹)距超过14 km时,选用抓斗挖泥船比耙吸挖泥船经济性更优。  相似文献   

5.
张晓枫 《船舶》2008,19(3):1-4
通过“云浚1号”耙吸挖泥船的成功设计建造,简要介绍了大中型耙吸挖泥船的一种开发设计思路,即在成熟船型基础上加大船长的“船型改造设计”,创造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上世纪70年代进口的1500m^3耙吸挖泥船更新换代工作的回顾,重点描述了更新船型的技术形态及运作模式,通过新老船型详实的资料数据比较,不难看出上世纪90年代自行研制的新一代耙吸挖泥船技术形态和效益有了明显的提升,为我国耙吸挖泥船的技术进步和跨世纪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可兹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内第一艘20000m3耙吸挖泥船"通途"号的自主研发设计,介绍了船型优化、线型优化、动力系统设计、深水疏浚性能的实现、集成监控系统、优化布置与节能环保等关键研发内容,并通过与国内外同类船型主要技术参数的比较和分析,对国内耙吸挖泥船的发展趋势以及和国外的差距阐明了见解。  相似文献   

8.
耙吸式挖泥船疏浚系统设计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lang 《船舶》1999,(6):31-38
本文概述耙吸式挖泥船的船型特点,指导性的阐述耙吸式挖泥船泥泵扬程、流量、功率的计算确定,耙头、高压冲水泵的匹配选择,并对主要设亩耙吸管吊放机构、泥门、波浪补偿装置等的结构、性能、特点进行分析的对排泥系统、高压冲水系统的考虑作介绍。  相似文献   

9.
20000m3耙吸挖泥船“通途”的研发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根据国内第一艘20000m3耙吸挖泥船 “通途”号的自主研发设计,介绍了船型优化、线型优化、动力系统设计、深水疏浚性能的实现、集成监控系统、优化布置与节能环保等关键研发内容,并通过与国内外同类船型主要技术参数的比较和分析,对国内耙吸挖泥船的发展趋势以及和国外的差距阐明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戴菁  赵骊  陈维茂 《船舶》2007,(6):58-60
挖泥船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逐渐形成系列船型.通过介绍3 800 m3耙吸挖泥船的HVAC设计系统,与以往挖泥船型比较,以及用户的评价,指出该船的空调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上的优点,为后续船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耙吸挖泥船装舱溢流过程中非黏性泥沙沉积与冲刷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宇驰  洪国军  王超 《水运工程》2012,(12):119-125
自航耙吸挖泥船(TSHD)在装舱周期中,在可能的情况下需要边施工边溢流以提高有效装载量.溢流损失量受到泥舱结构、泥沙组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很难准确预测利用CFD方法结合非黏性泥沙冲淤的经验公式,建立了TSHD超大型泥舱(21 643.8 m3)二维沉积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装舱溢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对产量、溢流损失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以往成熟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装舱过程中沉积面的变化过程、不同粒径组的冲淤特点.该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实现对泥舱水力布置和装舱效率进行研究,弥补空白.  相似文献   

12.
余龙 《船舶工程》2020,42(8):44-49
自航耙吸挖泥船船体线型较为肥大,工况较多,不同工况下对阻力性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文中首先利用CFD建立某耙吸挖泥船数值模型,计算分析耙吸挖泥船裸船体阻力性能,并与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取得了一致结果。在此基础上,考虑耙吸力影响,分析不同工况下该耙吸挖泥船在装有不同螺旋桨的情况下船体及舵的阻力性能差异,通过流场分析其机理。并结合螺旋桨敞水性能,计算了新导管桨与原桨在实尺度下的推进效率及收到功率,结果表明新导管桨推进效率相较于原桨提升了约8.8%,验证了耙吸挖泥船耙吸力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耙吸船常规的前期大面积开挖、后期扫浅的施工方法存在后期扫浅效率低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黏性土类。由于黏性土类不易坍塌的土质特性,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浅点和垄沟一旦没有被及时清除,就会随着浚挖深度增加,高差继续增大,工程后期耙吸船的扫浅难度更大。为了解决该问题,以最新研发的耙吸监测系统提供的精确挖泥功能为依托,开展了有关研究,成功实现了黏性土类航道的免扫浅施工,提高了耙吸船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4.
张亚楠  刘昊  文栋 《水运工程》2014,(7):154-158
通过对耙吸船施工周期的研究以及施工参数的分析,确定最佳装舱时间,从而提高耙吸船生产率,降低施工成本。耙吸船最佳装舱时间的确定,使黄骅港综合港区20万吨级航道耙吸船施工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5.
耙吸船艕带泥驳疏浚工艺在长江口维护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利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可持续性维护和发展,在借鉴已有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开展耙吸挖泥船艕带泥驳疏浚工艺在长江口应用的研究工作。综合现场模拟试验情况、长江口专用耙吸挖泥船及配套泥驳的设计性能等,对耙吸装驳工艺在长江口应用的施工工艺、施工时间和效率、施工作业条件和工况、经济效益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上可行、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明显,可在长江口航道维护疏浚中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CHARLES DARWIN号巨型耙吸船设计特点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纪凯  刘厚恕 《船舶工程》2012,34(3):10-13
30500m3 CHARLES DARWIN是新世纪以来国外建造的几艘巨型耙吸挖泥船之一,除了浅吃水特性取得显要成功之外,该船在载重能力、驱动方式等诸多设计方面均有新的突破,本文通过该型船与同类型船主要技术形态及性能参数的比较,展示了超大型耙吸船船型设计技术的最新成就,以期对国内业已开展的相关船型的开发研究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船舶动力定位技术日趋完善,耙吸挖泥船DP/DT(Dynamic Positioning/Tracking)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疏浚作业效率.DP/DT系统包括DP和DT两大功能,耙吸挖泥船以DT功能(动态寻迹)为主要特点.本文以耙吸挖泥船为背景,采用一种“视线”航迹控制策略,对其疏浚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设计航迹控制器来验证该策略的可行性,同时运用VC++编程来显示实际航迹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郭素明  韩政 《水运工程》2017,(4):161-165
大型耙吸挖泥船艏吹中粗砂施工对船机设备、临界流速、管线配置等的要求与常规的吹填工艺不同。针对中粗砂的特性,开发专用软件计算确定不同粒径中粗砂的临界流速和最低实用流速;结合泥泵特性和管线摩阻特性,测算典型耙吸挖泥船艏吹中粗砂的最佳效率;研究快速接管工艺,结合吹填区初平和后整平,提高大型耙吸挖泥船艏吹中粗砂造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由上海航盛自主开发的新型耙吸挖泥船“星航浚2”号的研发、设计的背景及其主要性能参数,重点阐述该船设计过程中处理的一些诸如船型优化、动力配置选择、结构设计创新等值得关注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