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EEDI衡准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1],即《关于EEDI衡准基面的研究》一文提出了船舶EEDI衡准基面的概念,它的函数形式是aVb△c,其中V是船速,△是船的装载量,a、b和c是待定常数,它们随船舶类别而异。作者在文献[1]的基础上,利用Fairplay数据库资料分别对液货船、散货船以及集装箱船的EEDI衡准基面进行了计算,并和不考虑船速影响的EEDI衡准基线方法做了比较。经实例进一步验证,考虑船速影响的EEDI衡准基面方法比EEDI衡准基线方法更合理、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关于EEDI衡准基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文献[4]指出的船舶EEDI(能效设计指数)衡准基线必须考虑船速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船舶EEDI衡准基面的概念.它的函数形式是aVb△c,其中V是船速,△是船的装载量,a、b和c是待定常数,它们随船舶类别而异,由该函数从V和△两个变量方向对同一类船的大量子样进行最小二乘方拟合而定.经实例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比文献[2]的船舶EEDI衡准基线方法更合理、更准确,比文献[4]的船舶EEDI衡准基线簇方法更方便,可以作为船舶EEDI合格与否的更好的检验衡准.  相似文献   

3.
EEDI(船舶能效设计指数)是衡量船舶在航行中CO2排放量的考核指标。依据MEPC.59提出的EEDI临时指导公式分析了EEDI对主机选型的影响。以230000DWT矿砂船为例,在核算的EEDI与基线差别不大情况下,通过适当降低航速来降低主机安装功率以满足EEDI基线的要求,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的有效性。探讨了未来应对EEDI的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CSSRC)关于EEDI的若干研究成果,包括EEDI衡准基面、船舶失速系数分析和水动力节能装置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正在开发的EEDI验证评估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5.
船舶能效设计指数与我国船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推动国内航运业开展节能减排,概述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出台的背景、介绍EEDI的计算及基线确定方法,计算我国干散货船舶的EEDI值并确定基线。  相似文献   

6.
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是表征船舶固有CO_2排放水平评价指标,主要用于对营运船舶的二氧化碳排进行控制及限制,以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从《绿色船舶规范》研究入手,分析EEDI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船舶能效设计指数计算的优化流程与方法,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开发船舶能效设计指数辅助计算系统,以解决人为计算过程的误差问题,并以某散货船为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在船舶设计过程中,由于需要综合考虑船舶的能源消耗水平,往往会采用EEDI指数来作为衡量标准,尤其在大型船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时,采用EEDI指数能够很好反映出船体的CO_2排放量,从而为节能减排提供良好的参考。在全球化的标准中,EEDI评估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大型船舶的结构设计和功率消耗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本文主要研究船体结构对EEDI指数的影响,并给出合理的评价标准,通过对结构的优化和仿真,得到在一定情况下的EEDI分布,并通过CO_2的变化曲线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8.
船舶CO2排放水平的能效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际海事组织对于EEDI基线公式尚未确定,为在现阶段推动新建船舶的节能减排,提出了船舶能效数据库样本数据的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基本值(最低水准)的确定方法,用于新设计船实际EEDI相对于与基本值(最低水准)的比较;还推荐一个仅涉及主机参数的简化能效公式,用以船舶初步设计阶段对能效的评估;并建议加快建立我国船舶EEDI数据库,为提高我国船舶绿色程度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漆福洁 《江苏船舶》2013,30(1):42-44
为了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011年7月召开的MEPC.203(62)决议"MARPOL附则Ⅵ中包括对船舶能效的新规定",于2013年1月1日生效。介绍了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的由来,详细分析了EEDI计算公式及其EEDI基线公式,提出了降低CO2排放措施。  相似文献   

10.
EEDI(能效设计指数)是衡量船舶在航行中CO2排放量的考核指标。依据MEPC.59提出的EEDI临时指导公式分析其内涵、意义,以及EEDI参考线的回归计算。通过分析实施新的EEDI时对船舶的影响,得出降低EEDI值的常用方法,研究结果可以为船舶设计者在进行相关船舶的EEDI计算时提供参考和指导,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