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吉忠 《水运工程》2023,(S1):129-132
针对水工结构三维正向设计软件适配度低、手动建模工作量大、二次开发门槛高的问题,引入Dynamo可视化编程平台,并结合犍为船闸工程进行研究。在已建BIM模型库的基础上,将船闸轴线及坝轴线作为定位边界条件,调用Dynamo节点放置船闸构件形成整体模型。之后利用Dynamo与Revit的良好互通性修改模型参数,建立完整的BIM模型。结果表明Dynamo平台的可视化功能降低了二次开发难度、参数化功能减少了手动重复劳动,为BIM技术在船闸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罗吉忠 《水运工程》2021,(7):177-180
BIM技术的蓬勃发展,实现了工程设计从二维图纸到三维模型的跃迁,但存在建模工作量大、二次开发门坎高等问题。针对水运工程设计建模中手动建模工作复杂、重复构件多的问题,引入Dynamo可视化编程平台。通过可视化编程和参数化建模方法,利用码头前沿线、陆域地形等边界条件计算出模型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利用Dynamo节点调用Revit族库建立码头前沿框架模型并修改模型参数,解决了三维手动建模重复劳动且不易修改的问题,提高建模速度和精度,为BIM技术在水运工程三维建模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码头工程BIM技术应用实例,介绍、总结了参数化建模、模块化协同设计、模型与有限元分析的融合应用等设计经验以及基于BIM模型进行虚拟建造、模块化建造、可视化技术交底等施工经验。结合施工管控平台的初步应用,对运维阶段的延伸应用提出展望,为实现BIM技术在码头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利工程BIM技术指的是基于BIM数字化承接与可视化表达等配套组成的技术。我国很多建筑领域都在运用BIM技术,如民建、市政、桥梁工程等都有所应用。而在水里工程上采用BIM技术,它能为整个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有效保证。本文就以水利工程BIM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BIM技术在工程领域应用渐趋成熟,在水运行业的应用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文简单介绍了BIM参数化设计技术对港口工程设计的意义,以安徽芜湖某码头工程为依托,采用BIM技术创建了参数化族,构建码头结构模型,并使用BIM设计的碰撞检查功能分析结构。通过参数化模型的建立和碰撞检查,分析了BIM技术在码头结构设计中与传统二维设计相比的优势,为BIM技术在高桩码头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航道整治工程设计中勘测数据信息整合度不佳、图纸更新繁琐、二维图纸可视化程度低、工程量计算复杂等问题,采用BIM技术创建参数化三维模型,整合施工信息,利用BIM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展示,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可视化预演。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BIM技术的设计方案具有完整、快捷、精确等特点。2)可视化表达更加直观,提高了工程量计算精度,降低返工风险。3)为施工方降低了沟通成本,可辅助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为工程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航道整治工程二维设计准确度不够、方案研究时间仓促支撑不足、工程量统计繁琐易出错等问题,以长江中游新洲—九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设计为例,引入BIM技术,详细阐述航道工程BIM三维建模技术,进行全河段的三维协同设计,总结BIM技术在航道整治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实现了航道工程三维可视化、参数化、协同化、智能化设计,优化了设计流程,提高了设计精度,为类似工程提供可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曾涛  彭毕帅 《水运工程》2021,(11):171-177
将BIM技术引入鸡冠滩航道治理方案研究中,以传统分析工作BIM化作为切入点,首先阐述河道地形模型建模思路;其次基于修正后的河道地形曲面分析滩段的演变规律和碍航特性、建立整治方案BIM模型,并通过模型整合形成便于传递的DWG设计成果和航道工程三维可视化沙盘。本套技术体系可以较好地运用于一般航道整治工程的河演分析、碍航及水流分析、整治工程方案建模等,相应的模型处理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Revit软件的水运工程参数化建模方法,包含常规参数化建模方法、装配式参数化建模方法和里程参数化建模方法,三种方法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使用范围,配合使用可提升水运工程的模型建立速度和灵活性,为BIM在水运工程管理中应用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港口码头信息化应用水平,文章通过Autodesk Revit 2016建模软件的参数化驱动方式建立了基于BIM设计的码头构件族库,利用建立完成的族库逐步搭建了高桩码头信息化模型。在构建族库中重点介绍了高桩码头桩结构的建模方法,revit软件报错的解决方法,合理使用参数数量提高建模效率;在高桩码头信息化模型搭建中重点介绍桩结构的布置方法,现浇节点的控制方法。最后得到了高桩码头revit建模中参数化驱动的方法与结论。文章对高桩码头BIM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胡令 《水运工程》2020,(11):151-154
针对高桩码头施工过程中存在工程体量大、施工难度高和较大工程误差等问题,进行BIM技术应用于水工码头施工的研究。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施工可视化、碰撞检查、工程量计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在高桩码头工程施工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为BIM技术在高桩码头水工领域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BIM技术提出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研究。分析水利工程的基础信息,从数据、动态实体工程以及实体建模分析管理的具体内容,并根据分析数据对建设整体流程进行掌控,最终设置管理模型,调整水利工程建设相关工程信息,并录入管理机制,完成整体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水运工程设计中二维图纸无法直观统计工程量和指导施工,而采用BIM技术可以实现设计的协同共享、碰撞检查及工程量统计,其建模过程与BIM模型的信息集成适用于造价管理中的各个阶段。依托湘江二级航道二期工程中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开展三维实景及水工建筑物的BIM建模,应用BIM技术复核工程量,使造价师从繁琐的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对水运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综合管理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BIM技术在港口工程中的作用,分析BIM技术的可见性原则、一体化原则、参数化原则在港口设计中的作用,并阐述BIM技术在港口工程施工的可视化施工、碰撞检查、工程量计算、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作用。在港口工程中应用BIM技术能提高港口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电枢纽全视景可视化仿真,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构建、参数化实体建模原理,运用GIS三维可视化技术,提出航电枢纽三维模型构建方法、数字地形系统搭建方法和多坐标系统模型耦合方法。基于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以及数据库连接及应用技术,完成全视景动态虚拟现实系统构建技术研究。利用本方法搭建依兰航电枢纽全视景动态虚拟现实系统,实现航电枢纽全视景动态管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桁架式叠梁闸门是水运水利工程之中常用的金属构件,其结构的设计和计算通常是分开进行的,该种设计手段已不能满足BIM技术在水运行业的应用。依托船闸工程实际,结合桁架式叠梁闸门的空间结构特征,以BIM系类软件中的INVENTOR为基础,对其进行建模,得到BIM建立模型的基本元素,并通过其结构分析模块得到其应力和变形分布图,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将软件计算结果与传统手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丰富了船闸工程之中金属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托天津港北塘港区高桩结构公务船码头的建筑信息模型使用案例,简要论述了基于Revit软件的水工模型创建流程及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为BIM技术在水工领域的实践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船闸金属结构二维设计具有绘图算量工作量大、设计周期长、专业协同局限、复杂结构绘图识图难等问题,运用BIM技术可统一金属结构设计路线,基于标准模板完成BIM模型创建、有限元计算、工程图纸导出等,实现金属结构BIM正向设计。BIM技术具有模块化设计、协同设计、参数化设计及可视化设计等特性,利用其开展船闸金属结构设计可缩短设计周期,推进产品标准化、系列化进程;促进专业间协作;实现参数的驱动修改与自动更新;精准表达、传递设计意图。实践表明,与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式相比,运用BIM技术进行船闸金属结构设计能有效提升设计效率与质量,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与集成管理,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9.
BIM技术在海洋工程可视化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云飞  蔡厚平 《船舶工程》2014,36(4):101-103
为加强海洋工程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提出基于BIM的可视化仿真方法,构造了海洋工程的三维数字模型。以BIM技术在海洋工程管路系统碰撞检查的应用为突破口,提出BIM技术在海洋工程实施的具体方案,为此类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应用地理信息化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非常关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效果。本文以江门市江新联围加固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为例,阐述了水利工程地理信息模型和可视化分析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