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李振福  曹印 《水运管理》2005,27(1):36-38
交通运输企业如何融入现代物流,件基础上已成为交通运输业自身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提出大连市物流发展条,构造大连市交通运输企业物流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颖 《世界海运》2003,26(3):25-26
论述了采用第三方物流为企业带来的战略影响,通过对国内外物流市场的现状分析,提出第三方物流是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阐述了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提出交通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物流在中国近四、五年来是业界的热点之一。从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到各地方政府,从相关行业的企业到大学、研究机构,在政策、规划、实践、认识上进行了许多探讨,此举大大推进了中国物流的发展。1交通运输业及相关的仓储业、货代业、IT业等是提供社会物流服务的主力军物流涉及了许多行业,目前主要是制造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与此相关的仓储、货代、IT等行业。从社会分工讲,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在他们的生产销售活动中对于物流管理理念的应用,和提供社会物流服务的需求市场;而交通运输及相关的仓储、货代和IT等…  相似文献   

4.
2004“中国国际物流交通运输及远程信息处理博览会”将于2004年5月11日至1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据本刊记者了解.截至巨前,已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中外知名企业报名参展,其中国外企业占70%以上,总计展出面积将超过10000平方米,届时,由欧洲物流协会德国物流协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分别举办的高层行业论坛亦将与  相似文献   

5.
庄元 《中国水运》2002,(5):26-2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国内市场开始出现多种形式的物流服务企业,大致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商业、物资储运企业经过重组改造,利用原有仓储设施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向用户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第二种是交通运输企业和货运代理企业通过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开展门到门运输,进而转向为用户提供部分物流服务;第三种是工业企业自身成立相对独立的机构或实体,全部承担自己的原料和产成品的后勤保障服务;第四种是少数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面向社会提供公用型物流服务.此外还出现了连锁商业代理配送、航空快件运输和专递服务等.  相似文献   

6.
《水运文献信息》2005,(10):21-21
一是传统的运输、仓储、商贸和货代企业转型为物流企业,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典型代表;二是生产制造企业在供应链流程再造中打造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三是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的新型物流服务企业,以民营资本和股份资本为主;四是国外资本合资或独资建立的物流企业。这种多元结构使我国物流业一开始就形成了竞争剧烈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流产业的日益繁荣,物流与交通运输经济的协同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而物流与交通运输经济的协同发展对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社会就业具有显著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物流与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两者之间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研究策略,希望为我国物流与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新华物流集团终于从收购天津海运、烟台海运的传闻中走到了舞台聚光灯前高调亮相,3月17日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海南省副省长姜斯宪,国家工商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玉亭,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等出席成立仪式,见证这一国内首家真正意义上的海陆空一体化综合物流企业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费维军  张华 《水运管理》2009,31(7):36-39
分析德国交通运输与物流业现状以及德国联邦政府制定《德国交通物流发展规划》(2008-2012年)的背景,阐述该规划所提出的德国联邦政府发展交通运输与物流的基本原则和设定的总体目标以及完成总体目标拟定的应对措施,认为该规划可作为我国目前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业和刚刚起步的物流业发展的借鉴:加强规划引导与协调;有效利用财政资源;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提高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化水平;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物流交通运输是物流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流企业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流运输中的安全隐患也随即增多。基于此,本文以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在物流运输中的作用为出发点,探讨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旨在为物流企业开展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建立我国交通运输物流管理组织构架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云 《中国水运》2007,5(7):168-168
本文主要阐述了物流与交通运输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时实现两者的融合,并在最后,研究如何对现行的交通体制进行改革以满足未来企业对物流效率提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港口企业内部物流及其合理化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与港口企业内部物流相关的概念,如:物流、社会物流、企业内部物流、港口企业内部物流及其流体、载体和流向、港口企业内部物流的四大功能等。阐述了研究港口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港口企业内部物流的合理化,从港口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角度,提出了港口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的15项原则,包括:提高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空间、安全、物流线路直线布置、扩大装卸搬运单元、提高机动性能、库场货位布置采用ABC分类法、利用重力和减少附加重量、各环节均衡协调、减少物流中间交接次数、提供适当的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作业自动化智能化、港口企业内部物流柔性化以及港口企业内部物流采用供应链管理等原则。  相似文献   

13.
《珠江水运》2011,(24):8-8
日前,由交通运输部和深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11年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交通运输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大幕。本届物博会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有1200多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深圳市市长许勤、德国联邦交通建设与城市规划部简,穆克先生在物博会开幕式中发表了致辞。  相似文献   

14.
《集装箱化》2010,21(12):31-32
<正>2010年11月23日,全国集装箱道路运输行业协会联席会议第6次会议在宁波召开。联席会议成员协会领导及当地企业代表共计70余人参加会议。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货运与物流管理处严季处长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5.
11月5日,金秋季节的北京迎来了中国现代物流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承办的峰会汇聚了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政府与地区、企业、行业协会的500多位代表。本次论坛是中国政府为落实中日韩三国政府首脑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达成的关于流通及物流合作共识而举行的重要会议,也是商务部成立后第一次主办以物流为主题的大型国际论坛。  相似文献   

16.
加快交通运输业向综合物流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是交通运输企业在经营方式上发展的高级阶段。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将会冲击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如何加速同物流的融合、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确立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将分四部分来论述加快交通运输业向综合物流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一部分—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二部分—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我国交通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第四部分—交通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贸活动的门户,港口大多是公铁水联运的货运中心,是交通运输的枢纽。可以说,港口是物流链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而物流的兴起又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促进区域内外经济往来,使便利、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成为区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现代航运物流理论与实践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贸易全球化和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航运企业的竞争焦点开始从价格转向服务,压缩时间空间的物流增值服务已成为航运企业赢得市场的法宝。本文围绕物流增值服务,对物流服务的范围、航运物流的价值活动以及航运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系统目标和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强 《中国水运》2006,(4):20-21
长江航运是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物流服务、拓展服务功能是长江航运的重要发展方向。预测沿江地区物流需求、分析长江航运物流市场对指导长江航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是提升物流业效率和质量,推动物流业创新和发展,满足物流业多元化需求,保障物流安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动力,但是,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尚存在课程体系缺乏综合性、师资力量不足、实践环节薄弱、校企合作不够密切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需要构建适应“互联网+”的交通运输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改革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传统模式和方法,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创新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