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对某船柴油机主机热负荷过高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增装空气中冷器和增强海水冷却能力的措施,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柴油机的热负荷,改进柴油机性能。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船舶中央冷却系统进行流阻及传热分析,得出主海水泵耗功应按冷却所需热负荷和海水温度的变化而自动增减,以取得有效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3.
单效热压缩海水淡化系统变工况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单效热压缩海水淡化系统的热力学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对于一定设计条件下的海水淡化装置,当给水温度和冷却水流量等运行工况的改变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给水温度偏离设计值时,系统性能降低;通过调节冷却水流量,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给水温度低于设计值时,降低冷却水流量可以提高系统工作性能,冷却水流量降低到一定值时,系统工作性能达到最佳;给水温度高于设计值时,提高冷却水流量可以获得高的系统性能,当冷却水流量提高到一定值时,系统性能达到最高点.  相似文献   

4.
韩厚德 《机电设备》1997,(1):15-18,2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冷系统冷却水闭式循环技术-将地冷用于冷凝器冷却水的冷却,实现冷却水闭式循环,文中着重分析了地下冷却传热机理,给出了冷却热数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地冷制冷是既能节能,又能防污染的制冷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文元  方林 《船电技术》2019,39(3):29-32
为了研究某种方形锂离子电池中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事故时电池的整体性能,本文利用ANSYS软件进行热仿真分析,同时通过实验对电池中单个电芯进行过充强制其发生热失控分析热失控。模拟过程中根据电池箱中电芯和冷却装置的结构特性对电池三维模型进行简化,通过设置均匀热流密度内热源来模拟电池发热过程。热失控实验时对单个电芯进行强制性的过充使电芯发生热失控至电芯过压保护。结合模拟仿真和热失控实验中电池系统的温度分布情况,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十分接近从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根据热失控仿真结果中的电池系统温度分布云图,该型电池的冷却装置能够保证在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整个电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冷却水排放浮升规律对红外隐身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冷却水排放过程可以简化为横流环境中的水平热射流过程,本文在有限体积法的基础上采用Simple算法和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热射流浮升过程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热射流三维浮升轨迹线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浮升迹线验证了该模型和方法的准确性。利用该数学模型进一步计算比较了不同流速比和不同环境流速下的浮升规律和温度分布特性,分析得到了流速比和环境流速对热射流浮升轨迹和中心温度的影响规律,为基于红外特征的冷却水排放规律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的主机冷却变量泵系统是一种可以根据主机负荷以及海水温度的不同来调节海水泵转速的主机冷却系统。文章详细叙述了海水冷却泵速度调节方法及其装置,以及实船使用过程中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系统在节省能源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40 000吨级绿色灵便型散货船采用中央冷却系统设计,配备3台冷却海水泵,1台为定速泵,2台为变速泵,可根据船舶动力装置的负荷、不同海域的海水温度和温控阀的开度,利用变频控制技术自动调节海水泵的转速、流量,从而达到有效降低船舶电能消耗及废气排放,在实现绿色环保的同时,也将改善海上运输效能.  相似文献   

9.
加快制定内河船用柴油机排放控制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华 《中国船检》2010,(3):36-37,126
2009年12月,张德江副总理在到长江专题调研考察内河航运情况时强调,要把内河航运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发展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内河航运。今年"两会"期间,加快内河航运发展,更是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作为中国热气机专业的第一位博士,金东寒委员敏锐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内河船用柴油机排放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修船》2015,(3):30-33
为解决商业运输船舶在航行时海水冷却泵排量过剩的问题,对17.6万DWT散货船海水冷却泵进行变频控制改造。根据SHINKO公司提供的离心泵特性曲线,以最小二乘准则为判断依据,建立了离心泵的变频扬程-流量(H~Q)、效率-流量(η~Q)数学模型,建立了淡水冷却器淡水进出口温差与淡水冷却系统热负荷关系的数学模型,最后给出了船舶任何工况下根据淡水冷却器进出口温差和海水泵进出口温差进行海水泵功率、频率预测的数学模型。试验表明此方法能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我厂建造的X型船艉管冷却系统冷却水由主机机带海水泵冷却主机后提供,冷却、冲刷橡胶轴承后排出舱外.由于X型船受多泥沙、多海生物且频繁进出浅水港等航行环境的影响,泥沙等杂质易进入冷却系统,导致橡胶轴承烧损,轴系铜套被严重划伤.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通过总体分析故障原因,根据系统的理论计算,对艉管冷却系统进行改造设计,并通过实船试验进行验证,确保改造后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王鹏 《船舶》2005,(5):44-45
针对柴油机冷却水系统,提出一种估算冷却水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低速柴油机变流量冷却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低速柴油机的输出功率,采用变冷却水流量的方法对气缸套进行冷却可有效控制气缸壁内表面的温度,从而改善低速柴油机的工作性能.研究了实现变流量冷却的具体方法,并通过水力计算和实验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其结果表明:目前大多数低速柴油机缸套冷却水系统的设计违背了变流量冷却的宗旨;采用合适的节流装置以及合适特性的三通阀可实现变流量冷却;采用等百分比特性的三通阀和合适的节流装置是实现变流量冷却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WinGD W6X72DF双燃料主机,对其主机缸套水冷却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2个温控三通阀自动控制主机缸套水出口温度和造水机,经验证,优化后的主机缸套水冷却系统既能够保证主机缸套水出口温度的稳定,也能够充分利用主机缸套水的热量,增加船舶的造水量,减少主机缸套水冷却器的热负荷。通过对主机缸套水冷却系统的各个设备进行热力数学模型分析,建立独立的Simulink仿真子模块,按照系统的控制逻辑及运行顺序将子模块搭建成完整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2个温控三通阀的控制逻辑能够满足主机不同负荷及负荷变化的工况,系统设计实现了主机缸套水温度和造水机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16300吨LNG燃料动力化学品船LNG气化冷能未加以利用的现状,本文在分析及评估原船废气余热及冷却水系统用能水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LNG冷能、主机废气和缸套冷却水的能量梯级利用,针对船舶对发电、海水淡化、冷库及空调等需求,以加装废气动力涡轮、LNG冷能ORC发电、冷冻法海水淡化及设置高低温冷库与空调系统等方式组合提出了四套综合能量利用系统方案。进一步利用Aspen HYSYS软件对该船原有能量利用系统与新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从?效率及经济性两个方面对各方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诸方案中以低温冷库+海水淡化+高温冷库+干燥舱系统方案经济性最好,所形成的新系统经优化后?效率可提高至67.16%,每年经济收益可达595.8万元。  相似文献   

16.
将单片机应用于船舶主机缸套冷却水自动控制系统中,首先对温度测控系统进行了分析,根据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硬件元器件的选择,采用施密斯补偿的数字控制器PID的方法,最终得出主机缸套冷却水自动控制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7.
将单片机应用于船舶主柴油机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首先对温度测控系统进行了功能分析,并根据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硬件元器件的选择和软件算法的确定,最终得出主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整套硬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船舶柴油机变流量冷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船舶柴油机燃烧室的散热计算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在不同的负荷和环境条件下气缸壁内表面温度的变化;研究了采用柴油机变流量冷却方式对缸壁表面温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讨论了变流量冷却对船舶柴油机其他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传热学的相关理论,对船舶主机缸套冷却水系统的传热进行分析,给出了系统的热力动态数学模型.针对目前船舶主柴油机缸套冷却水系统惯性较大,缸套冷却水出口温度经常超调的特点,可以在现有的传统PID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以船舶主柴油机输出功率作为反映缸套冷却水热负荷扰动的信号的前馈控制,以减小缸套冷却水出口温度的动态偏差,并利用MATLAB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前馈-反馈复合控制能有效减小最大超调量和缩短调整时间,改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功率的缸套冷却水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传热学的有关理论,对船舶主柴油机缸套冷却水系统的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船舶主柴油机缸套冷却水系统的动态热力数学模型。针对目前船舶主柴油机缸套冷却水系统惯性较大,缸套冷却水出口温度经常超调的特点,提出了在现有的PID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以船舶主柴油机输出“功率”作为反映缸套冷却水热负荷扰动的信号的前馈控制,以减小缸套冷却水出口温度的动态偏差。并利用MATLAB仿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