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提高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精度,在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结合遗传算法(GA)建立一个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GA自适应搜索能力和较快的收敛速度,进而确定BP神经网络中的最优权值和阈值。以青岛港2012-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统计数据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相比,该模型能显著地提高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精度,用于预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精度,文章通过分析传统的灰色预测模型和 BP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优缺点,构建了灰色神经网络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充分发挥了灰色模型所需初始数据少和 BP 神经网络非线性拟合能力强的特点。以实际数值作为初始数据,各种灰色模型的预测值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值,神经网络的输出值为组合预测结果。通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预测结果比较理想,优于单一预测模型,因此,该模型用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小波函数作为隐含层传递函数改进BP神经网络进而建立小波神经网络,并对2008-2017年上海港的每月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按照前三个月预测后一个月的方式构建出训练数据和预测数据,同时与BP神经网络在同样数据情况下的预测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误差明显小于BP神经网络,其预测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4.
应用加速基因算法预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简述加速基因算法的基本思路,然后应用加速基因算法对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半与基于神经网络、灰色理论的预测成果比较。结果表明,加速基因算法直观简单,预测精度高,是解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等非线性系统预测问题的有效途径。预测成果可为港口集装箱码头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港口吞吐量预测是港口规划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港口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文中根据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的历史数据,建立了时间序列的三次指数平滑模型预测模型,对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加以预测和分析,并提出了苏州港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港口吞吐量预测是港口规划的基础,在确定港口发展方向、投资规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港口吞吐量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结合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的特点,尝试用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之一——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港口吞吐量预测。用实际算例证明了该方法在港口吞吐量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次指数平滑法的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一直是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的重要前期工作。本文介绍了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方法,并针对青岛港历年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特点,运用三次指数平滑法模型对青岛港“十一五”期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比较了若干常用预测方法的预测效果,确认了所建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对青岛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GRNN神经网络的长江干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亚鹏  丁以中 《中国航海》2006,(4):90-91,100
在长江集装箱货源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长江干线集装箱发展形势,结合长江干线港口发展情况及历年数据调查,考虑影响港口吞吐量预测的复杂因素,运用GRNN神经网络的优点,构建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证明,该模型在应用中是有效的,且当样本数据短缺时,预测效果也较佳。  相似文献   

9.
基于组合模型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英会  李伟 《中国水运》2007,7(10):35-37
以某港1990~2003年集装箱吞吐量为实测数据,建立其集装箱吞吐量的和灰色系统等预测模型。对比该港2004~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单一预测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组合预测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法。对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作为未来对港口岸线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建设以及港口功能拓展的依据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5亿吨,增长16.34%,位居世界港口第五位;集装箱吞吐量为468万TEU,增长41.5%。南沙港区投产后第一个完整年度就突破100万TEU,达到108万TEU。随着周边港口的繁荣发展和崛起,未来五年广州港吞吐量和发展将如何变化?现根据广州港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规划,我们简要地对广州港未来5年吞吐量进行预测,以求探索和把握其发展规律。然而,对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它是制定港口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要对它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并不容易。因为它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港口能力、市场份额等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俞灵  徐鹏飞 《水运工程》2020,(5):143-147
为评估新建巴布亚新几内亚科考瑞港的建设规模,构建由回归分析模型、腹地集装箱运输需求重力模型、多目标港口模糊评价模型和基于Logit模型的港口选择模型4部分组成的综合预测方法。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科考瑞港的腹地集装箱运输需求进行预测;并对腹地省份在不同港口的集装箱运量进行测算,从而科学合理地预测科考瑞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实施项目的必要性提供支持。该预测方法使用较少的基础数据即可比较科学客观地预测新建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能够较好地解决在不发达国家或地区统计资料缺失、安全局势不稳定导致腹地调研困难等情况下的吞吐量预测问题,为海外港口的建设、咨询项目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支持向量机在集装箱吞吐量预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燚  王锡淮  肖健梅 《水运工程》2005,(8):18-21,39
针对目前常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方法的局限性,将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SVM)回归方法用于港口吞吐量预测。提出了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的步骤和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为例,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应用过程。结果表明,本算法合理有效,为解决集装箱吞吐量等非线性系统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编制港口总体规划过程中,港口吞吐量的预测对于提出规划方案至关重要,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是港口吞吐量预测较为常见和有效的预测方法。针对港口吞吐量预测影响因素复杂的问题,以荆州港总体规划为实例,研究分析了影响港口吞吐量的主要指标因素。在采用SVM预测方法的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GA)、网格搜索算法(GS)对SVM模型主要参数进行优化改进,GA-SVM和GS-SVM模型预测结果都是在支持向量机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和GS方法对支持向量机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和改进,并用MSE和R2检验了遗传支持向量机和GS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结果。改进后的SVM模型是在当前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可将该模型在港口总体规划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To improve predictive accuracy, new hybrid models are proposed for container throughput forecasting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s and data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DCA) within a decomposition-ensemble methodology.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and nonlinearity of the time series of container throughputs at ports, the methodology decomposes the original time series into several components, which are rather simpler sub-sequences. Consequently, difficult forecasting tasks are simplified into a number of relatively easier subtasks. In this way, the proposed hybrid models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forecasting significantly. In the methodology, four main steps are involved: data decomposition, component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DCA, individual prediction for each reconstructed component, and ensemble prediction as the final output. An empir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illustration and verification purposes by using time series of container throughputs at three main ports in Bohai Rim,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posed hybrid models are able to forecast better than do other benchmark models. Forecasting may facilitate effective real-time decision making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policy drafting. Predictions of container throughput can help port managers make tactical and operational decisions, such as operations planning in ports, the scheduling of port equipment, and route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15.
针对集装箱港区吞吐量增长给港区公路集疏运系统所带来的压力,研究公路交通量与集装箱公路集疏运量的关系。通过建立集装箱港区公路交通量的计算模式,并借助交通工程学的有关理论分析港口道路集疏运系统的适应性。本计算模式可指导集装箱港区公路集疏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保证集装箱港区公路集疏运系统的顺畅,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吞吐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许长新  严以新  张萍 《水运工程》2006,(5):26-28,40
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港口吞吐量预测模型。考虑了各种主要因素对港口吞吐量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中考虑系统因素较少的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确定性等影响港口吞吐量预测所产生的误差问题。采用宁波市港口各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和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7.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问题具有多因素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高阶次、复杂时变系统特征。基于该特征,引进系统动力学建模法建立了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模型,利用环境、经济、进出口贸易、港口及集疏运5个子系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反映多种不确定因素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影响。应用该模型预测了宁波-舟山港2010—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高嵩  肖青 《水运工程》2011,(4):54-57
根据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的历史数据,分别建立有关该港吞吐量的回归预测模型、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以及组合模型。通过比较3种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可以证明组合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运用组合模型预测港口吞吐量可以降低误差,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evolution of container port systems in China and the USA in terms of port throughput, number of container ports and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in the container port system, based on the time-series data on these three features over the period 1979–2009 for China and 1970–2009 for the US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nsities of container ports in the two countries are similar, and their evolutionary processes are alike, which has led to a comparable market structure in the port industries of the two countries. In addition,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container ports closely represent the unevenness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further compare the port management regimes of the two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sses for port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providers of port functions, which offer some explanation on the dynamics of port evolution in the two countries. In conclusio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tainer port system and the management regime in the USA can be a de facto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ontainer port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