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选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动力泥沙条件分析、冲淤演变分析、航道轴线平均水深与开挖深度统计、基建工程量计算、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航道年淤积强度与淤积量计算、航道骤淤计算、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通航安全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多条轴线方案进行了比选研究。根据航道轴线自然淤积厚度、航道天然平均水深、航道平均开挖深度、航道首次开挖量、航道长度,大潮最大流速与航道轴线交角、最大横流速度、航道年平均淤积强度、航道年淤积量、航道平均骤淤强度、航道段最大骤淤强度及通航安全(航道拐点、附近有无岛礁)等多项指标对航道轴线方案进行了选择。研究结果认为与涨落潮流方向基本一致的直线方案为最佳航道轴线方案。  相似文献   

2.
航道平面布置受地形、地质、潮流以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以某公共航道工程为实例,采用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试验和船舶操纵试验等方法,从工程区域自然条件、工程与环境保护区的关系以及港口中远期发展规划等方面对航道平面布置进行分析论证,确定最优轴线方案。并论述航道尺度确定时的设计创新内容,为综合制约因素较多的类似长里程航道项目平面布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中结合汉江丹江口至襄樊段航道整原型观测结果,从整治工程实施后航轴线走向变化、航道尺度的变化、通航条件的变化入手,对航道整治工程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汉江下阶段及国内外同类河流航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钟莉  杨宁 《水运工程》2006,(11):69-73
根据工程所在海域流场观测资料及流场数模分析结果,结合风、浪等自然条件及现有海域航道通航条件,提出工程进港航道轴线,并根据流场、船舶航行条件、航道疏竣工程量等因素对航道轴线进行比选,确定合理的进港航道轴线。  相似文献   

5.
任成柱 《水道港口》2006,27(3):158-161
航道整治尺度的确定是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论证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山区小流量河流,提出了水力计算法、滩情分析法、类比法,来确定合理的航道尺度。并以赤水河航道整治工程为实例进行了计算和综合分析,工程实践表明提出的计算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陈婕 《港工技术》2009,46(2):10-12
根据漳州港古雷港区码头泊位的初步规划,分析古雷港区的风、浪、流、泥沙运动等条件,论述航道开挖的可行性.确定航道布置方案。考虑航道开挖后的冲淤演变分析、通航条件、航道工程量等因素,对航道轴线布置方案进行比选.确定最佳航道轴线方案。  相似文献   

7.
天津中心渔港作为一个新建海港,航道的选线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及建成后的维护费用。为此,在充分认识中心渔港所在位置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对进港航道尺度进行了论证,进而对航道拟选线路方案进行了泥沙回淤分析。研究表明,选择航道长度相对较短、航道走向和水流夹角尽可能小的航线可以明显减小工程后泥沙回淤强度。  相似文献   

8.
麦加宁 《水运工程》1997,(10):26-27
简述广西钦州港万吨级航道工程的初设和施工图设计中对航道方案确定,乘潮水位、设计船型、航道富裕水溶的计算和助设施、挖泥船选定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航道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昌道 《水运工程》2011,(7):131-135
通过对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航道现状、船型现状的调查研究及运量的预测分析,结合京杭运河标准船型,提出了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设计船型,据此分析研究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航道尺度,对航道的通过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0.
薛延光 《珠江水运》2012,(12):47-48
水上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和能耗小的优点,然而桥梁的不断兴建,对船舶航行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处于弯曲河段内的桥区航道,由于桥区河段水流与桥轴线法线夹角、航线流速较大、通航净宽不足等原因,常导致船舶撞击桥墩等海损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弯道的演变也会对桥区航道维护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此类桥梁碍航问题具有重要的工程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工程实际,研究弯曲河道桥区河段桥梁碍航成因,提出整治方法与整治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别对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扩建工程的两种有防波堤方案及无防波堤方案进行了工程前后平面二维潮流泥沙的数值模拟.利用窦国仁悬沙不平衡输沙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式,进行了正常天气和台风天气下的航道底部淤积计算,比较分析了3种方案对航道淤积的影响.模拟和计算结果表明,有防波堤方案1在防浪挡沙方面要优于其它两个方案,是较为合理的防波堤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黎  李昕 《水运工程》2012,(7):146-150
为了给长江干线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太仓—南通段)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对该段航道的平面布置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航道建设标准、航道自然条件,结合航道布置原则、通航需求、通航环境,提出航道布置方案,确定航线布置、走向、转向角等参数,并分析该方案与船舶定线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林强 《水运管理》2014,(12):15-18
从铜陵东港航道的自然条件出发,通过对不同年份河床演变分析、航道尺度核查及水位统计分析,提出水道开放公用航道的可行性及开通方案,为水道后续开通工程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按照现有的自然条件并考虑利用一定的水位,铜陵东港具备开通一定等级航道的条件,建议在开通公用航道试运行期时按枯水期通航3 000吨级江海船,中、洪水期按通航5 000吨级江海船的要求确定航道维护尺度。  相似文献   

14.
付桂 《水运工程》2016,(11):121-127
对国内外河口航道治理工程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大河河口航道的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拦门沙航道的治理是关键;不同河口水文泥沙特性千差万别,治理方案须因地制宜;在河口航道治理中,整治与疏浚相结合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手段,而且多数以整治为主;重视航道建设与河口综合治理相结合。对长江口航道整治的启示如下:长江口航道治理采取整治与疏浚相结合,多手段多方案研究制定合理方案,工程建设期间须加强现场观测和动态管理。实践表明:长江口航道整治难度极大,必须不断深化对河口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突破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下游安庆水道航道条件与整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期安庆水道的河床演变表明,安庆水道进出口狭窄、中间开阔,河心洲滩发育,进口主流居中。目前的河势有利于新中汊的发展,左汊航道条件有向不利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需要对安庆水道实施航道整治工程,确保航道达到6.0 m×200 m×1 050 m的标准。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首先,进行了控制守护方案的计算,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护底带和潜坝能够较好地限制新中汊分流;其次,进行了各整治方案的计算,经过对比分析和综合考虑,提出了航道整治控制守护推荐方案;再次,对推荐方案实施的航道条件变化进行了系列年计算、分析,研究结果可供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二期工程总体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针对通州沙局部区段未完全稳定、新开沙还在持续冲刷后退等问题,为进一步稳定航道开展了后续完善工程的研究,采用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案对完善工程实施后的流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完善工程方案的水动力轴线在南通水道和通州沙东水道进口处均有一定程度的向东北偏移,工程方案使得通州沙堤线的涨潮越堤流量和新开沙—裤子港沙之间串沟的越堤落潮量大幅度减小。完善工程方案实施后天生港—龙爪岩河段落潮平均流速以增加为主,且普遍覆盖现有航道位置,落潮动力以及落潮输沙能力增强,因此工程可以达到稳定沙体和改善航道维护条件的整治目标。  相似文献   

17.
陈恺  张银苗  韩非非 《水运工程》2013,(10):128-132
进港航道是港口水域平面设计中重要的环节,航道平面布置选线是港口航道设计的关键;液化天然气码头因其 货种特殊性,对船舶进出港航行安全保障要求高。结合实际工程,列出液化天然气码头进港航道平面布置设计思路;综合 考虑航道布置的平面约束因素,提出方案并进行比选,最后确定推荐方案,研究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港航道是长江口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长江口航道发展的重点之一。历史上北港河槽形态河势较不稳定,但近10余年来,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新浏河沙护滩工程及青草沙水库工程等的实施,北港边界条件趋于稳定,河势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具备了良好的航道开发条件。在河势分析基础上提出北港航道整治开发的技术方案,包括堡镇沙护滩方案和双导堤加丁坝的拦门沙治理方案。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航道整治效果良好,辅以一定的疏浚措施有望实现航道规划目标。同时,对北港航道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戴家洲洲头不同地形下的水流特性、洲头分流面等进行了认识性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河段航道整治在选汊以及工程布置等方面都应以数值模拟认识性计算结论为基础。通过大量方案计算,数值模拟得出了该河段航道整治总体工程方案,整体方案工程经系列水文年过程校核,可以满足该河段远期规划航道尺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介绍秦皇岛市新港依据当地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及现状,来确定进出港航道轴线的原则及航道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