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超软土采用真空预压法加固后,进行现场电渗法加固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电渗法的能耗情况。通过加固效果检测证明电渗法可以使土体强度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真空预压所达不到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改电渗法单独应用的传统,提出电渗法与井点降水相结合共同降低地下水位,同时与强夯法相结合共同进行地基处理的技术方案。通过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现场观测发现,电渗降水比井点降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和孔隙水压力下降速度更快;原位试验表明,电渗降水联合强夯法共同进行地基处理可显著提高地基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高效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提出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进行流动固化处理,并对"固化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和固化土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疏浚淤泥初始含水率、固化剂掺量、放置时间对"固化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均有很大影响;同时试验亦表明疏浚淤泥固化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添加磷石膏对水泥固化土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疏浚淤泥存在含水量高、渗透系数低、强度低等特点,其自然固结排水需要很长的时间。本文将太阳能技术与常规电渗法相结合,提出了太阳能电渗固结处理疏浚淤泥技术,开发了太阳能电渗固结室内模型试验系统,并进行处理疏浚淤泥试验,对电流、电压、土体排水量和含水量等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太阳能电渗的供能是一种既非稳定电压、又非恒定直流电的输入形式;太阳能电渗的土体排水量远大于自然沉降处理的土体排水量;太阳能电渗存在一个24h的日周期性,晚上断电后白天再通电时电路中的电流明显增大;太阳能电渗的电流、电压总量都存在季节性,一般来说夏天的电流、电压总量比冬天的多;太阳能电渗的电流、电压峰值对季节的变化有不同的响应,同年夏天的电流峰值要大于冬天的电流峰值,而同年夏天的电压峰值与冬天的电压峰值相差不大;太阳能电渗的能耗系数受到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很小,区别在于当消耗相同能量排出相同土体水分时,冬天的工作周期要长于夏天的工作周期。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求吹填湖库底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合规的脱水处理方案,以白洋淀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试验、中试试验和应用示范的系统化工程研究方法,进行电渗真空预压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渗真空预压技术成熟,脱水效果明显优于真空预压,双面排水脱水效果明显优于单面排水,比真空预压技术的脱水费用高约1/3,满足生态合规性要求,便于进行后续资源化利用。研究成果可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将丰富的滩涂淤泥变为回填材料,建设绿色港口,对淤泥进行陕速脱水技术研究。介绍国内外快速脱水研究情况。阐述淤泥块速脱水技术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并介绍该技术转化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地基处理的电渗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介绍用于地基处理的电渗法的加固机理,并对电渗法的发展进行回顾与总结,指出电渗法应用与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土体的电渗透系数和电阻率是电渗加固地基中影响加固效果的重要参数。文章研制成一种可以对两个参数进行测量的设备——电渗仪,并进行了典型试验。应用电渗仪的试验结果,可以更科学合理地进行电渗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湖泊疏浚淤泥有机质含量高、含水率高、强度低等特点,采用水泥、生石灰和粉煤灰等添加剂对其进行固化研究,阐述淤泥固化后的短期强度和含水率变化特征,并对固化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模糊优化理论,将固化效果、生产成本、工期等因素作为优化目标,建立数学模型,提出并分析固化剂混合添加方案,并对添加方案进行试验论证.结果表明,掺入4%的水泥和9%的粉煤灰为最优固化方案,强度增长约38%,成本降低约45%,该固化方案可满足相应的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于有较丰富地下水的粘性土、淤泥质粘土软弱地基的处理,若单采用强夯,由于土体中地下水的渗透性小,难以及时排除,造成了土体内存在有较大的水内压力,致使强夯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强夯之前首先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降低地下水位,但由于粘性土及淤泥质粘土的渗透系数小,若采用塑料排水板或轻型井点等,一般无法达到很好的降水效果,且排水时间长,最佳的方法就是电渗降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容量储能电容放电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储能电容恒流放电回路,实现电容电荷恒流释放。准确计算电荷释放完毕时间,并通过LED指示灯进行电荷释放完毕指示,极大提高了回路的安全性。计算与实验结果误差较小,证明该电路能准确可靠工作,实现储能电容的恒流放电。  相似文献   

12.
伶仃洋航道泥沙运动特性的水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1组波浪水槽试验基础上,对波浪作用下的悬移质运动进行了理论分析,讨论了计算含沙量所需要的两个关键参数(?)和C_2,最后给出了半理论半经验的悬移质输沙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环形水槽机理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环形水槽水流测试,得出流速垂向和径向分布.依据泥沙动水沉降试验,分析横向流对泥沙沉降影响,指出环形水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波浪和潮流作用下水体含沙量的垂线分布,是解析粉沙质海岸滩面泥沙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泥沙运移形态的重要基础。通过波浪水槽实验和现场观测资料,揭示粉沙质海岸滩面泥沙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垂线分布特征,并应用泥沙扩散方程,建立起半理论半经验的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影响航道淤积诸因素进行了评述,同时针对本海区的泥沙来源及其动力条件,对欲开辟的龙腾航道的淤积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龙腾航道,在横风、横浪、横流、淤积等方面大大优于现航道,在本海区开辟深水航道有其乐观前景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在淤泥质海岸建筑防波堤引起的港内泥沙淤积问题,以坎门渔港三期防波堤工程为例,采用潮流数学模型和泥沙冲淤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研究不同的防波堤布置对潮流、泥沙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港内泥沙淤积的角度看,在淤泥质海岸布置防波堤时宜尽可能保持工程前的流路。  相似文献   

17.
本模型为垂向二维数学模型,以修正的NS方程为基础,采用粒子Level Set方法和对流扩散方程分别模拟自由水面和悬沙运动,根据底床物质质量平衡的原则计算底床变形,可模拟水流引起的底床冲淤变化.该模型将水流模型扩展到泥沙运动领域,以二相流概念简化自由水面边界条件,模拟悬沙、底沙和底床变形;采用固定的笛卡尔坐标,不需重新划...  相似文献   

18.
文中通过对秦皇岛港东部城市污水处理场、西港区汤河水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产生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分析,说明了水源开发利用为港口节能减排作出的重要贡献,同时也说明了进行水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我国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海水排水通常采用的海管暗埋方式会破坏现有自然海岸线的问题,提出新型高架式排水方案。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对高架式排水过程中产生的泡沫问题、排水过程中对排水头内部结构的冲击问题和排水头内部的壅水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分析了高架式排水方案中的平面及竖向高程布置和排水管道应力补偿方式。结果表明,采用高架式排水方案是可行的,该方案可避免对现有海岸和海床的开挖,较大程度保护海岸线,减少对海域的影响,在某些对海岸线保护要求高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中可考虑采用。  相似文献   

20.
程明勇 《中国水运》2007,7(8):76-77
节能住宅,是高效低耗、健康舒适的高质量居住建筑,属于可持续发展建筑的一种。本文从建筑环境的营造和建筑主体节能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主要从外墙外保温、屋顶保温、门窗保温来说明建筑主体节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